永葆童心,便是哲人 ——读周国平《女儿四岁了,我们开始聊哲学》 选自《女儿四岁了,我们开始聊哲学》插图 前不久,在新教育研究院与山西教育出版社主办的《新生命教育》新书发布会上,周国平送我一套四卷本的新著《女儿四岁了,我们开始聊哲学》。 这是一套不太好定位的书。说它是儿童读物的话,其中有许多是写给父母的;说它是成人读物的话,其中记录的大部分是小孩子的童言童事,而且几乎每一页都有美轮美奂、富有童趣的插图,也可以说是一本图画书。所以,我姑且把它定位为一本亲子共读的图书。爸爸妈妈与孩子一起捧着这本书,回忆自己与孩子在一起的所言所行,一定能够找到共同的乐趣,在会心处相视而笑。 四本书四个不同的主题。第一本是关于爱的主题,副标题是“你为什么爱爸爸妈妈?”周国平认为,作为父母,能够做孩子的朋友,孩子也肯把自己当作朋友,乃是做父母的最高境界。而朋友式的关系具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独立,二是平等。在许多家庭,孩子有了心事,首先要瞒的人是父母;有了知心话,最不想说的人也是父母。这无疑远远没有达到“朋友”的境界。所以,周国平说,“要想做不后悔的父母,你们可以对任何人吝惜自己的时间,唯独对孩子不要吝惜。”他建议父母要尽可能多地与孩子在一起,因为父母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就是给孩子“人生打底色”的过程。只有家庭中充满欢乐和爱,亲子间充满对话和游戏,孩子的人生底色才会温暖而灿烂。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周国平在繁忙的研究与写作之余,总是拿出大把的时间陪伴女儿,我们看到他和女儿下棋、聊天、郊游、出行,从女儿出生开始,就用心地记录她成长过程中的种种可爱表现。他说:“做女儿的秘书是爸爸的第一职责”。女儿也因为他的“秘书”角色而“当仁不让”,甚至严肃地对爸爸说,以后出书时,“封面上不能写‘周国平著’,只能写‘周国平记述’,因为书中的话是我说的”。读到这段文字,我不禁拍案叫绝——这套书如果这样署名也很有意思的呢。 第二本是关于认识的主题,副标题是“世界的一辈子有多长?”在儿童的眼里,万物都是伙伴,所有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所以,脚被蚊子叮了,女儿会把脚搂在怀里说:“臭脚丫不哭了,噢,睡觉觉吧。”看见圆圆的月亮,女儿会说:“月亮把太阳吃进肚子里了。”更有意思是女儿看到爸爸有一根眉毛特别长,建议爸爸拔掉。妈妈说这是长寿眉,不能拔。女儿问:“女的为什么都没有长寿眉呢?怎么看女的是不是长寿呢?”爸爸妈妈仍然无言,但女儿却找到了办法——看看长寿的奶奶有什么特征吧!周国平惊喜地发现:女儿找到了从个别上升到一般的认识论方法。 其实,儿童认识世界靠的就是这种好奇心与思考力。周国平在书中提出,随着儿童理性能力的觉醒,他们对周围世界会表现出越来越强烈的好奇心和追根究底的欲望。作为父母,最重要的就是重视和鼓励孩子的发问与思考,与孩子进行平等的讨论与交流,而不能嘲笑孩子的问题,批评孩子的思考。 第三本是关于审美的主题,副标题是“真有圣诞老人吗?”你能够想到,“口腔是牙的房顶”“风把我们当高尔夫球了”“我们的心就是相机”“任何一个小男孩的玩具都是悲惨的”……我们很难相信,这些话都出自一个四岁的孩子之口。其实这些话都是诗一样的语言,正如周国平在这本书中所说,孩子是天生的诗人。 作为诗人的儿童,应该生活在诗歌、童话、故事中,才能拥有幸福的童年。周国平特别强调故事在儿童心智成长中的作用,他认为,听故事和讲故事是培养孩子好奇心、想象力和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为父母,特别要学会倾听,鼓励孩子自己编故事、讲故事。 这本书专门有一节讨论“圣诞老人的秘密”。虽然所有的孩子迟早都会知道圣诞老人只是一个美丽的童话,但是,从第一棵圣诞树进入家庭,第一个圣诞礼物放到树下开始,儿童就渐渐懂得了爱、善良与感恩,懂得了人性的美好。尽管后来知道了圣诞老人的真相,但是,这些美好的种子早已经在心中扎根。正如周国平所说:“一个相信童话的孩子,即使到了不再相信童话的年龄,仍是更容易相信善良和拒绝冷酷的。” 第四本是关于生命的主题,副标题是“长大是怎么回事?”其实,儿童也会对生命有许多思考,他们会问:爸爸的爸爸是谁?我为什么要长大?为什么时间会过去?拉钩管用吗?我能不能做天上的彩虹?儿童会自觉不自觉地关注到生与死、今世与来世等问题。儿童的这些问题,经常就是哲学家的问题。 我们不妨看看女儿与妈妈的一段有趣而深刻的对话: 啾啾:下一世我会不会变成一个外国人? 妈妈:有可能。 啾啾:我不想做外国人。 妈妈:你可以选择做中国人。 啾啾:我还会不会做你的女儿? 妈妈:你可以选择我做你的妈妈呀。 啾啾:时间太长了,我怕到时候会忘记。 啾啾:妈妈,我爱你多长时间才够? 妈妈:一万年。 啾啾:那个时候我们都已经死了,没法爱了。 妈妈:到了天上还可以爱。 啾啾:到了天上,我们都不是原来的样子了,认不出来了。 妈妈:那就先做好记号吧。 啾啾:没有用,记号也会丢的。 这样的对话在书中随处可见,有时候充满欢喜,有时候带有淡淡的忧伤,看似幼稚,其实很有哲学味道。生命是否有轮回呢?人的自我是否有连续性呢?周国平说,问这些问题,其实正是对当下的关注,因为,“升天也罢,轮回也罢,真正要紧的是我们在现世所珍惜的价值能否因此保持住”。 在《新生命教育》的新书发布会上,周国平正好也谈到了他对于生命的理解。他说:“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这三句话正好对应着新教育提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的三个维度,也透露出他对于儿童生命教育问题的重视。 在送我的这套书的扉页上,周国平写了这样一句话:“永葆童心,便是哲人”。是的,对于生命而言,保持童心,本来就是生命的最高境界。因为儿童的天性是至纯至清的,是明亮美好的。作为成人,应该谦逊地向儿童学习,在陪伴儿童成长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提升自己。(作者朱永新,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中国教育报》2016年11月28日第12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