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诗人黄惠波一不小心成“网红”写给母亲的诗看哭无数网友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深圳晚报 李福莹 参加讨论


    
    
    《禾火集》 黄惠波 著 花城出版社 2013年1月出版
    
    《知秋集》 黄惠波 著 花城出版社 2014年1月出版
    
    《三秋集》 黄惠波 著 花城出版社 2015年8月出版
    
    《秋问集》 黄惠波 著 花城出版社 2016年12月出版
    今年清明节期间,一首题为“献给母亲”的诗突然火遍网络,几天之内就获得了数千万次的点击,有网友看完后含泪给父母打电话,还有的网友干脆立即启程,回那之前永远没时间回的老家。
    这首诗歌的作者叫黄惠波,他的真实身份是深圳市龙岗区副区长,一位也是圈内人戏称的“面对诗歌,背对诗坛”的诗人。对于突然成为“网红”,黄惠波坦言“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清明节期间,他在医院做了一个小手术,手术醒过来后,才知道《献给母亲》在全中国爆红了。他感谢所有喜爱这首诗的读者:“可能因为这是一首善良的诗,所以大家才会被打动,而善良正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根本特质。”
    善良的文字永远最打动人心
    谈到《献给母亲》的创作背景,黄惠波说,他的母亲1937年出生,1991年去世。母亲过世后的十几年间,黄惠波一直想谢谢母亲,浓得化不开的感情却往往一次又一次让他下笔无言。
    “我母亲是一个农村妇女,没有什么文化,只能勉强写自己的名字。儿时家里非常穷,但我从未见过母亲愁眉苦脸,她善良、朴素、乐观,这应该也是所有中国母亲的模样吧。我家兄弟姐妹6个,加上父母一家8口人。印象最深的是,母亲去舀米煮饭的时候,如果米缸发出沉闷的声音,我就松一口气;如果发出叮咚的碰撞声,我的心就一沉,家里又要没米了。”尽管生活如此贫苦,但母亲总是跟6个子女说,做人要乐观向上,不管自己过得好不好,能帮别人都要帮。
    2005年4月,黄惠波突然再一次有了写母亲的冲动,憋了14年的感情喷薄而出,《献给母亲》一气呵成。黄惠波的妻子作为第一位读者,看得竟哭出声来。《献给母亲》先后被三位朗诵家——一舟、苏洋、蓝予选中,作为朗诵的文本。这次网上被点击了数千万次的版本就是一舟朗诵的。因为一首诗成为“网红”,黄惠波说自己很高兴,因为这样的“网红”很美好,说明善良的东西永远最打动人心。
    他的诗歌有一种悲悯情怀
    当然,黄惠波的诗歌绝不仅仅是《献给母亲》一首。繁忙工作之余,黄惠波已坚持写诗长达30余年,曾出版多部诗集,包括《禾火集》《知秋集》《三秋集》《秋问集》。
    2016年,他的长诗《胡杨·秋问》荣获第五届中国作家“郭沫若诗歌奖”,在诗坛引起强烈反响。著名文学评论家谢有顺评价,黄惠波的作品始终充满了希望、善良,给人以温暖,能够走入人心;黄惠波的创作始终坚持内心,有内在的精神性、纯粹性;读黄惠波的诗,始终给人感觉“有话要说,有感而发”。
    记者问黄惠波,为什么写诗?他说:“为何写诗,因为忙,而写诗基本不需要时间;还因为忙,而写诗可以让忙着的心变‘闲’。”
    都说创作者要体验生活,但黄惠波不需要体验生活,黄惠波在街道处级干部的岗位上工作了21年,作为政府基层的工作者,他每天都在生活之中。“我任何地方都有纸和笔,身上永远有小纸片,一有火花就会写在上面,读书、创作是我忙碌中最好的休息。忙碌激发了我的创作热情,创作使我的心情平静,平静使得我心灵通透,通透使我更加热爱工作和生活。”
    难得的是,黄惠波的笔下绝不仅仅是私人领域,他的诗里常常有一颗悲悯之心,很多灵感都来源与他基层工作的经历。比如他去探访抗战老兵后写的《雨后探民宅》,《梦父老乡亲》是抗击“5·12”大雨,还有《乡亲·妻和我·垃圾电厂》《铁路老职工》《尤特台风》《天桥底下之露宿者》《简头岭》等等,光看题目就可见他对民间之深入。黄惠波特别喜爱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诗人应把自己放在天地之间
    仔细翻阅黄惠波的诗集,发现无一不用“秋”命名。“禾是稻谷,是拿来吃的米,火是燃料,禾火加在一起就是温饱。我常常把自己想象成秋,愿意把自己献给无比眷恋的土地,一个人活着要惠及周围的人,这是我的理想,也是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黄惠波说。
    黄惠波还有一个惊人的本领,就是能大段大段背诵自己的诗歌,声情并茂,一字不差,可见创作的激情已深深印在骨子里。“我敬畏天地造化,故我敬从四时交替,我也偏爱瘦瘦黄花,故我尤怜这爽爽的秋。何曾不恋春呢?春色多么浪漫,但浪漫的春天未免妖娆,妖娆使人沉湎。何曾不爱夏呢?夏日多么热烈,但热烈的夏天未免焦躁,焦躁诱人暴虐。何曾不喜冬呢?冬之韵多么静美,但静美之冬未免寂寥,寂寥引人萎靡。……”这是黄惠波诗歌《秋》中的诗句。他说,秋不是人间的季节,而是天上的季节一年一度流落到了人间。爽爽的秋总是淡淡的忧愁着,眉宇间带着智者的孤高。
    黄惠波说,诗坛现在五花八门,有两种现象他不敢苟同:一是故意写很晦涩的诗,故作高深;二是诗人进入自己的小世界,只剩下卿卿我我,忧忧郁郁。创作者应该把自己放在天地之间,以内容去打动人。
    采访最后,黄惠波说,作为一个业余创作者,有读者喜爱就是最大的褒奖——“我不是一个‘写’诗的人,我只是用我的笔,将从心里流出的句子记下,仅此而已。”
    黄惠波诗歌
    《献给母亲》(节选)
    ……
    我的母亲啊!
    就在你生命之灯将烬的时刻,
    你还在轻念着你刚刚出生的孙儿;
    可当我抱着儿子来到你的床前,
    你已经疲乏得无法睁开双眼;
    婴儿的哭声终于让你的脸上露出笑容,
    你喃喃说:
    孙子啊,对不起噢,
    奶奶看不见,看不见。
    你说在我考上大学的那一年,
    有好几晚你都彻夜不眠;
    那时候我就暗下决心学好本领将来报答你,
    可你逝去的时候竟还不到城里人退休的年龄;
    接到你去世的消息,
    我的心如太阳坠入了海底;
    整个村庄为你唏嘘,
    瓢泼的大雨为你哭泣;
    你可知道,
    天空中凄冷的雨啊
    都是我们悲伤的泪花。
    我们六个儿女——六个风筝啊
    ——下全都断了线。
    为什么生我养我的故乡突然间变得如此遥远,
    为什么美丽如画的故园突然间变得如此苍凉;
    为什么温馨芬芳的亲情突然间变得如此陌生,
    为什么孜孜以求的事业突然间变得如此索然。
    失去了你——亲爱的母亲
    我的天空刹那间不再蔚蓝,
    我的世界刹那间不再温暖;
    我的生命刹那间不再完整,
    我的灵魂刹那间失去依恋。
    十几年了,
    思念如不绝的泉,
    可你我却难在梦里相见;
    我知道你其实经常来看望我们,
    可你就是不忍心打扰我们的睡眠。
    ……
    下辈子,我们还想做您的儿女
    好么?我亲爱的母亲。
    (本诗收录于《禾火集》)
    《胡杨·秋问》(节选)
    落日余晖软
    边关残阳斜
    大地只剩下苍凉的热烈
    寒风中我问胡杨林
    是否正留恋着秋天
    胡杨的笑声何等爽朗
    我的秋天只有禾与火
    独自阑珊——
    阿拉善之秋哟,是禾
    阳光普照下的茫茫戈壁
    是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的稻田
    金黄是你对这个世界深深的眷恋
    额济纳之秋哟,是火
    亿万年铸就的亘古不变的热情
    谁知道你所有的热烈都怀着深深的悲悯
    更有谁知道你悲天悯地却愈来愈与人类无缘
    达来呼布之秋哟
    就是默默的达来呼布
    让来自遥远南国的我
    迫不及待地投进你大海的深渊
    我想把所有想对这个世界说的话
    在这个秋天里都对你诉说
    可是风儿却悄悄咬着我的耳朵
    这样的秋天还有几千年哟
    (本诗收录于《秋问集》,2016年7月曾荣获第五届中国作家“郭沫若诗歌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