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图书推荐 > 人文 >

《口碑》:一个好干部留下的震撼与思索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青年报 吴贤雕 参加讨论

    《口碑》:一个好干部留下的震撼与思索
    时代变了,生活变了,但人们心中为官为人的准则没变
    党的好干部罗贻斌一生拒收任何礼物,但这一份礼物——《口碑》一书是湖南省安乡县为纪念罗贻斌县长30周年而组织编纂的、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纪念文集。该书除了收录回忆罗贻斌的文章之外,还有反映罗贻斌精神的诗、书、画、联。撰稿者有省领导,罗贻斌生前部下、同事、发小,还有普通百姓。该书字里行间融入了浓浓的真情实感。那是一帧帧写实的素描,呈现了党的好干部罗贻斌自参加革命之日起,几十年如一日,不谋私利,克己奉公的奉献精神。
    罗贻斌故事的背景是上世纪50年代初至80年代初,主体时段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前。那时候人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与现在有很多不同。罗贻斌是赤脚下田搞播种示范的。那时候的水利工程动则几千上万人参与,罗贻斌骑着破单车、穿着黄胶鞋,在建设现场指挥。他开全县大会时没有人给他写长篇报告,是他自己把调研来的情况说得生动形象,让全场鸦雀无声,博得掌声雷动。他不会捞好处,父母、爱人都当农民,一家人过着清贫的日子。他当县长的就职演说承诺了两件事,一是让农民食油自给有余,二是农村瓦屋化。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现在,安乡县农民有油吃,住瓦屋早已不是问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早已超出了罗贻斌的想象。可人们却强烈地怀念那个远去的背影。
    罗贻斌不是名人,更不是伟人,他只是一个芝麻官;他没有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的惊人壮举,有的只是在艰苦农村奔走几十年的平凡足迹。然而他却让人们感到那么的不平凡。翻开书本,开篇几行就让人看到一个震撼的场面:清明节,数不清的相互并不认识的人们在罗贻斌墓前祭扫,而且三十个清明节年年如此。罗贻斌逝世时,有长者跪地拦柩。这里没有利益驱动,没有官方组织,人们纯粹的发自内心敬仰与爱戴。
    俗话说,人走茶凉。罗贻斌走了30年了,这杯茶不仅未凉,而且变得更加滚烫,这是为什么?时代变了,生活变了,但人们心中为官为人的准则没变。人们希望生活富裕的同时,干部的工作作风还能像罗贻斌一样踏实;人们希望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官员仍能像罗贻斌一样的廉洁;人们希望在关系日益多元的同时,人与人相处仍能像罗贻斌一样坦荡。这,就是罗贻斌魅力能穿透30年岁月不减反增的原因所在!
    在《口碑》中,可以看到一个廉洁自律的县长。那是一栋比普通农家还要破烂的茅草房,连两扇房门也是芦苇编成的。这就是县长罗贻斌的家。大队干部看不过去,要为他改善住房条件,他坚决地拒绝了。他说,等社员们都住上好房子了再解决自己的住房。他的爱人、公婆就几十年住在这间茅房里。他的两个女儿结婚,他把婚期保密,没收一分礼金。这与当前某些利用婚丧嫁娶大办宴席、大肆敛财的贪官们形成鲜明对照。他下乡检查工作,生活上不许半点特殊。一次他去安文乡,午饭过了,乡政府领导从小饭馆炒了两盘菜来,他坚决退了回去。
    在《口碑》中,可以看到一个心里只有全县人民、完全没有自己的县长。这是一个与洪魔对阵惊心动魄的场面——豆港堤段洪峰已漫堤面,全靠1.7米高的子堤挡洪。狂风暴雨中,罗贻斌把指挥船停在最危险处,有人建议船停在安全一点的地方,可他坚决不准。他说,这就叫破釜沉舟,没有退路。这无声的行动传达了他与大堤共存亡的决心,群众抗洪的热情更加高涨。洪魔败退,病魔却在折磨他的躯体。安乡人总把罗贻斌比作焦裕禄,说罗贻斌是官员的榜样。焦裕禄的榜样称号是毛主席给的,彪炳史册。罗贻斌的榜样称号只是老百姓口授的,虽不能入正史,但别有一种价值。
    在《口碑》中,可以看到一个亲民的县长。只要罗贻斌发现谁有难处,他都会伸出援手。农民王友强患骨髓炎,命在旦夕,罗贻斌与妻子筹款送到医院;下乡青年毕家厚因父亲的历史问题不能回城,写信求助罗县长,罗贻斌给帮助解决;地处洞庭湖区的安乡人多种水田,缺少食油,他亲自试验稻油三熟制,不仅结束了安乡人缺油吃的历史,而且油菜还成了安乡农民的一季收成;为了让千百年住茅棚的父老乡亲从“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的惨景中解脱出来,他顶着“放任资本主义歪风蔓延”的帽子,鼓励农民在秋冬或早晚做砖做瓦改建住房。
    在《口碑》中,还看见一个热爱生活、关爱亲人的县长。逢年过节,只要不出差,他就在茅房里陪老父亲小酌几杯。父亲病了,他亲自熬药,扶老父亲上厕所;在北京出差,他寻觅着买到女儿爱吃的大白兔奶糖;妻子种地,日晒雨淋,他对妻子恩爱有加,陪她到医院检查身体。
    去年,《口碑》的首发式,同时也是纪念罗贻斌逝世30周年纪念会,由民间出资,近200人参与。其场面壮观,十分感人。应该说,这个纪念会以时下功利的眼光来看,对罗本人或他家人来说计算不出半点实际价值。然而,用当前社会急需的另一种价值来“称重”时,又能衡量出多么沉重的分量啊!
    读着《口碑》,人们总说,书中这一切好像离现实遥远。罗贻斌这样的人,现在好像没有了,也许正是因为这种社会现状,罗贻斌的精神风貌才越发被凸显了出来,他的精神价值才越发值得珍重。《口碑》确实是一份不可拒收的礼物。因为,它所呈现出的精神价值富可敌城。它是当下社会需要的一份精神厚礼。(吴贤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