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图书推荐 > 教师 >

《学校在窗外》:揭示教育改革陷入迷雾的缘由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教育报 吴奇 参加讨论

    
    黄武雄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2月出版
    教育改革要回归教育本源,即通过教育的过程,让每个人拥有获取知识的能力,实现人格的最大发展,让每个生命都活得精彩
    继《童年与解放》之后,台湾著名教育家黄武雄又推出另一扛鼎之作《学校在窗外》。该书直指受教育与不受教育有什么差别,知识是什么,学校要不要存在,为什么要学语文与数学等一连串的根本问题,在探寻中一一揭露出学校教育、知识和当下教改的真面目。
    学校教育应做两件事:打开人的经验世界,发展人的抽象能力。“维生”、“互动”、“创造”是人存在的3个支架。人首先是生存,在匮乏社会里创造与维生犹能共存,寓创造于维生,使生命不致干枯。而创造的动力,更依赖于人与世界的互动。为维生而进行的互动,无法弥补人内心孤独的空虚。只有独立的互动,才会让人精神健全,人格独立。
    进入丰裕社会,人们的消费欲望加速膨胀。如此现实下,人接受学校教育多与少到底有无差异?作者通过一系列的追问,终于厘清学校教育对人关键性的影响是人的抽象能力。发展抽象能力是为了在联结别人的创造经验时,能够洞悉并掌握这些经验的普遍性,从而回归特殊世界,这样才称得上与世界真正联结。
    如此说来,孩子去学校,最主要的是学会与世界真正联结,而联结的方法恰恰是打开经验世界,进一步发展他与人、与自然、与社会的互动。可是,今日学校教育,纯为加强孩子的竞争力,为他们未来的出路服务,以致扭曲了孩子的价值观,背叛了学校教育的宗旨。对此,作者申明,维生不必教,创造不能教,留下来的便只有互动一项。所以,学校教育应做而且只做这两件事,打开人的经验世界,发展人的抽象能力。如果说学校教育还有第三件事该做,那么便是留白,留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去创造、去冥思、去幻想、去尝试错误、去表达自己、去做各种创作。
    理想的教育应该培养独立思考和成熟心智。而现行各级教育皆着眼于替人的维生能力作准备,于是知识被套装化。在本书中,作者多次批判学校教育是纯粹传授套装知识,并指出过分推崇套装知识的地位,是今日教育出错的主要症结。
    人的知识从哪里来?所谓知识,不单是书本或其他资讯所记载的文字与符号,而且是人认识世界的过程。人的知识皆由他与世界的互动而来。互动的过程包含从书本或其他资讯中汲取别人的精华经验,更包含他自身的直接体验。教育就是让人重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
    学校里传授的套装知识只是知识的一部分。一般说来,教科书上所铺陈的材料,是套装知识的典型。数学与语文的系列课程,尤其是其典型中的典型。习惯于学习套装知识,长期被遗忘了的是人最真实的经验知识。
    破解之法是通过拓广知识视野,进行价值思辨,培养抽象能力,来培养、发展人的独立思考能力。教育者应该做的事就是创造人发展独立思考的环境及催化机制。让教育内容回归知识的本来面目,把知识还原为人与世界互动的经验,而非疏离于主体经验之外的概念与资讯。
    教育改革首要任务是释放学生的心智。黄武雄教授巧借思辨智者苏格拉底之名,采用人物对话录的方式,用隐喻的手法揭示教育改革陷入迷雾的缘由。贾巴达城进行了10年教育改革,但从学院的长老、学校教师到学生的父母都怨声载道。贾巴达有许多大班级大学校,维持集体秩序变成学校运作的前提,不得不加强统一化的集体管理。
    但是,如此管理剥夺了孩子们的自由与时间,更压抑了孩子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而让学生忘情地投入学问,前提必须是先给学生自由,给学生时间与空间。唯有学生有了自由的时间、自由的想象,教师才能引导学生入门,并让学生沉浸在学问之中。教师方可循循善诱,不告诉学生答案,只提出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去解决内心的疑惑。
    目前学校的主流价值与教师正在扮演的角色,其实不利于学生心智的成长,它们严重压抑了学生的想象力,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成为复制知识的机器。实际上,人的学习大部分靠自己,而非依赖教师。教师最多从旁协助,所以教育的重点,首先在于解除学生身上的压抑,让他恢复童年时的好奇,让他想学。其次是向他提出问题,让他看到方向。再其次是营造讨论问题的环境。最后才是“教材与教法”。(天津市复兴中学 吴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