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阅读指导 >

教师阅读,从最忙碌的人开始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 刘波 参加讨论

    仁爱中学走出了一条从“读书种子”开始,推动“全员阅读”,从“全员共读”又走向“个性阅读”的教师阅读可持续发展之路。
    不久前,宁波仁爱中学朱继幸校长翻阅《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特刊时,从“教师最喜爱的100本书”中选了几本书供教师和学生重点阅读。学校教师读书社也从中挑选了《教育魅力》、《一盏一盏的灯》、《创造一间幸福教室》等8本书,供在浙江省第八届教师读书征文比赛获奖的教师阅读,作为学校给他们的“精神奖品”。在2013年12月揭晓的浙江省第八届教师读书征文比赛中,仁爱中学已连续5年在这个比赛中获得组织奖,教师个人获奖总数为全宁波市第一。在仁爱中学,读书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教师的生活方式。从2008年9月起,仁爱中学走出了一条从“读书种子”开始,推动“全员阅读”,从“全员共读”又走向“个性阅读”的教师阅读可持续发展之路。
    为了更好地推动全校教师的阅读,2008年9月,刚刚调到仁爱中学担任校长的朱继幸倡导成立一个学校层面的教师读书组织,作为教师中的“读书种子”并发挥好“种子效应”,推动全校教师的阅读。同年11月,又成立了精干的教师读书社,首批成员仅10人,为全校教师的十分之一,全部为学科骨干或中层以上管理人员。这些人都是学校工作较为忙碌的人员,如果这些教师率先读起来,并且享受成长之乐,其他以忙碌而无暇读书的教师自然就失去了借口。
    几年来,读书社都会在春节后新学期开学的全校教师大会前举行新春读书沙龙,分享寒假读书心得体会,畅谈新年读书打算,读书社渐渐成为了影响全校教师阅读的“风向标”。
    2010年8月,学校读书社建立了仁爱群英读书群,实现了实体读书团队和网上虚拟组织的有机结合,并邀请相关教育报刊的编辑记者、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和优秀同行以“学术外援”的身份加盟,助力教师阅读。建立仁爱群英读书群,既是一种“借用外脑”的引智之举,同时也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推动教师的阅读。
    学校还有意识地把“学术外援”请到学校,与教师零距离交流。2010年10月,学校邀请《中国教育报》十大推动读书人物、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闫学来校与教师面对面交流,还给全体教师发放了闫学老师的《教育阅读的爱与怕》。大家在听了闫学老师的讲座后,再读她的书,自然就有一种生命在场的感觉了。
    不少“学术外援”都有高质量的著作,因此学校在选书的时候,就有意识地选择“学术外援”的著作。2012年6月,在发动区内外四所学校共读仁爱中学教师读书社指导老师姜广平的《我抓住了两个世界》之后,这几所学校的教师在各自学校与作者姜广平进行了以“如何撰写教育叙事”文章为主题的在线交流,大家获益匪浅。
    在推动教师阅读上,仁爱中学走出了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限,形成了党支部宣传发动、教科室具体组织、工会表彰颁奖促进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为更好地鼓励教师读写结合,学校规定,对于获得区级以上读书征文等奖项者,除了工会把好书作为精神奖品外,学校还把征文纳入教科研成果奖励范畴,奖励标准等同于论文。
    从2011年6月开始,学校每年开展让教师“读自己爱读的书”活动,学校推荐6本优秀图书,教师自选1本,学校统一购书,并在放假前发到教师手中。在第三届教师“读自己爱读的书”大会交流之后,学校决定让大家在这些书中继续选择1—2本,学校补贴80%,这样,教师象征性地出5元钱,就可以拿到《魅力课堂——高效与有趣的教学》、《课堂管理的心理学智慧》等优秀图书。学校还依托学校互动论坛——“网上家园的书香校园”栏目,建立了《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读书成就名师》等书的主题帖,让教师间的读书交流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刘波 作者系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仁爱中学教师)
    《中国教育报》2014年3月20日第11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