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2012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书之TOP10 跃然纸上的先生神韵 《先生》,《先生》编写组编著,中信出版社 如果说民国是最近的春秋,先生犹如华夏的背影,渐行渐远。 民国的学者、政要、作家、名士,纵有诸多称呼,我觉得终不及“先生”二字来得亲近且大气,可以俯身、可以仰望。先生,几千年的敬语,被冬烘过,也被秋杀过。上世纪60年代,我们这代人上小学时,私塾和学堂已远,戒尺和鞠躬已远,破四旧里,先生落魄;30年后的市场化中,先生贬值或被作价。值此时辰,我们勉力拍摄一部回溯民国先生的纪录片,共鸣了许多人。 纪录片《先生》聚焦民国国家讲坛上的大家身影,以最负盛名的近现代教育家为主角,揭示中国教育的宏观走向和个性榜样,梳理中国教育百年间的重大事件、观念嬗变,旨在溯源问脉,固本图新。《先生》的遴选标准为:开一代风气的教育启蒙者;性情、经历、作为有传奇性;对当代教育具有参照和启迪。头十集选定的十位人物是:蔡元培、胡适、马相伯、张伯苓、梅贻琦、竺可桢、晏阳初、陶行知、梁漱溟、陈寅恪。他们也曾身为学生,唯理想至老不灭,或者说破灭一次,再理想一次。在波澜壮阔的文化民国、烽火连天的战乱守拙、大江大海的南渡北归里,他们宛如灯塔,各自照亮一方山河。《先生》系列纪录片力图以先生般的个性制作,映现先生的贴近群伦又卓尔不群。 先生,一个称谓,一种修为,一部纪录片,如今又呈现出一本书。为拍《先生》纪录片,深圳越众影视公司先请傅国涌、张冠生、余世存、熊培云、蔡朝阳等作家撰写文字脚本,随后有钱喻、高小龙、马莉、王韧等导演撰写各自执导的拍摄脚本,再后来成片时,《新周刊》杂志社的封新城、何树青、周可、丁晓洁等诸君,又作了杂志版的《先生》封面故事,并请一批作者充实了相关文章。这些资料交由中信出版社,以编写组署名,以示集体之力。先生们的意态神韵,跃然纸上。 黄昏时分,群鸦归巢,晚霞满天。有人在远方忧伤。永不相逢的故人年代,似近犹远,似远犹近。如果这世上还有怅恨,已经百年。先生先生了百年,后生后知在此间。 《中国教育报》2013年1月14日第10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