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约翰·泰勒·盖托著,汪小英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9月出版 学校不是万能的,学校制度并非十全十美,标准化考试伤害学生个性……对于我们认为天经地义的上学求知,约翰·泰勒·盖托用大量的事实提出质疑,并向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提出了挑战。 “我生下来时很聪明,但学校把我给毁了。”萧伯纳以自身经历否定了学校。这位20世纪最伟大的剧作家,如果不是14岁离开学校,诺贝尔奖名单里应该不会有他的名字。政治领袖华盛顿、富兰克林、杰斐逊、林肯,商界巨擘卡内基、洛克菲勒,发明家爱迪生,作家马克·吐温……他们成就非凡,却不是学校制度的受益者。在《上学真的有用吗?》中,美国学者约翰·泰勒·盖托不仅发出“任何领域里的创新人物都很少有成功的学校训练”的感叹,更是对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提出了质疑。 在应试的战车上,老师、学生家长都在陪绑,现代学校的教育模式越来越远离育人的核心 因为看不惯学校制度对于人的发展的制约、剥夺,甚至摧残,约翰·泰勒·盖托这位有着30年教龄的美国老师,于获得纽约州年度教师的当年,在《华尔街日报》上公开发表了辞职信,从此为学校改革而奔走演说。《上学真的有用吗?》即是作者对美国教育制度的否定与宣战。 学校是什么?美丽的花园、成长的乐园、启智的学园、精神的家园,很多校长会这样描述自己的学校。然而,盖托却告诉人们,他们对学校的认识全错了。翻开美国100多年来教育部门的文件,对照考试合格率的直线下降,以及一线教师对学校教育现状的抱怨,盖托认为,学校制造了一批毫无思想、心智平庸、习惯服从的产品,他毫不客气地把学校比作工厂。 学校到底是什么?学生和老师最有发言权。相比美国学生,处在应试教育中的中国学生感触更深。在一些学校的“贴吧”,很多学生感觉不快乐。在那些创造高考奇迹的学校,常能看到相同的宣传: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听到相似的管理经验:封闭式、军事化管理。这些校园总是充满了励志口号,墙上满是高考喜报、状元照片。学生总像打仗一样,在高度责任心加高科技的控制下,在倒计时中过着相似的每一天。 学校抢逼围,教育重心离教书育人的本质越来越远。在考试的战车上,老师、学生家长都在陪绑,老师们也把学生当成物品,按照本科、大专等把人分成几类,再按知识点精确地量化每个学生每一门学科的情况,强化辅导,家长陪读,一对一家教,出国或转学退学,一切在“精细化管理”中有序进行。几千甚至上万人的学校不断出现,在军事化管理的学校里,人,已经看不见了。 这就是一些学校的教育现状,标准考试把人的感情标准化、思想标准化、大脑标准化,只有乖乖听话的,才能成为赢家。虽然在复杂的社会里,创新灵活、与众不同的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但是,学校制度的设计者十分清楚,学校生产的是职员,而不是思想家和艺术家。一旦学校越来越像工厂,学生的身体和心灵便不断被摧残。 盖托无法忍受学校对人的禁锢与摧残,他认为学校与教育是两回事:上学是一种习惯和态度的训练,它是从外部进入的;而教育则是自己掌握的,并且可以自我扩展,甚至自我超越,本质上是潜能的自我解放。上学,主要是听别人的安排,这种心灵控制使学校变得可憎;教育从来不只是传授专科知识,它总是在丰富的背景下认识事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