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家与书 >

管士光:绽放文学理想之光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人民日报 袁济喜 参加讨论

    绽放文学理想之光——记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管士光
    上世纪60年代“文革”时期,在西安郊区的一个部队大院里,少年时代的管士光似懂非懂地读了不少从图书馆流出来的文学作品,当时最吸引他的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怎么办?》和《林海雪原》。因为读这些书,他第一次知道了这家出版社的名字。令他不曾想到的是,十几年后他会来到这家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而到了今天,他竟然会成为这家中国最大的专业文学出版社的掌门人。
    作为在部队大院里成长起来的孩子,管士光高中毕业后走进了军营,文学的审美世界,为他的军营生活增添亮色。阅读之余,他还练习写作散文和诗歌,偶尔也有几篇变成铅字。那三年里,一部《唐诗三百首》陪伴他左右,其中每一首诗都在反复诵读中留在了脑海。恢复高考之后,他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四年学习之后,又选择以古典文学为专业方向继续攻读硕士学位。7年寒窗生活,管士光阅读了古今中外大量文学作品,写作了一系列关于李白、杜甫及唐宋文学的论文,为他以后从事文学出版事业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
    作为学者型的出版人,管士光从未停止过专业写作和研究,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出版了《李白新论》、《中国哲学小史》、《中国史学小史》、《唐人大有胡气》;后来又出版了《浅草集》、《管士光作品集》等10余种著作。中国传统文学精神,润泽着管士光的胸襟和人格。他毕业时自愿选择了文学出版工作,而且一做就差不多30年,从未想过换个岗位,由此可以看出他对文学出版事业的热爱和执着。30年来,他从助理编辑成长为编审,经过副主任、主任、副总编辑、总编辑,最后成为一社之长,每一个岗位都留下了他的足迹,真可谓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着自己的人生路。
    改革开放之初,整个社会对文学与学术较今日更关切,管士光毕业不久就介入了“中国文学通史系列”、“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丛书”等大型丛书、系列丛书的编辑工作,陆续编辑了《元代文学史》、《宋代文学史》、《杜牧论稿》等,后来又组织编辑了“中国古代文体丛书”、“漫说丛书”、“作家学术随笔丛书”等,他在这些日常工作中增长了才干,也积累了经验。十几年的磨砺,他的视野更加开阔,出版社的一些重大项目,如“茅盾文学奖获奖书系”、“名著名译插图本系列”、“中学生课外文学必读丛书”、“哈利·波特系列”以及《鲁迅大辞典》、《中国诗歌通史》、《中国新诗编年史》等,都有他的参与和努力。
    进入21世纪,电子出版物日渐兴盛,传统出版行业受到严重挑战,作为传统的文学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面临空前的压力。掌控时机,迎接挑战,便成了管士光与他的同行们共同面对的问题。有一年,为了推广“中学生课外名著丛书”,管士光参加了一个教师培训班,将宣传材料贴到会场外,因此受到不友好的对待,但他不放弃,继续找有影响的教师聊天,诚恳地介绍这套优秀的中学生课外读物。在他与同事的共同努力下,这套丛书后来创下了销售纪录。
    每次来到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四楼会议室,人们都会被一行大字所吸引:“新中国文学出版事业从这里开始!”管士光多次向来宾介绍,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建社之初,第一任社长兼总编辑冯雪峰就提出了“古今中外,提高为主”的出版方针,60多年来,人民文学出版社形成了自己的传统,并且一步步铸造了今天的品牌。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挑战,人民文学出版社优良的传统必须延续。作为出版社的现任掌门人,管士光深深意识到,这是挑战,更是机遇,个人是渺小的,出版社的发展绝不能含糊,也绝不能错失良机。
    管士光常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发展理念和管理理念,就是“有变有不变,有为有不为”。所谓“有变”,是指出版思路的调整;“不变”,就是出版理想不能变,文化追求不能变,优良传统不能变。“有为”就是多出精品、多出人才、保持品牌;所谓“不为”,就是不唯单纯的经济效益马首是瞻,而要追求两个效益的统一。这几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先后推出了《长征》、《古炉》、《带灯》、《天香》、《解放战争》、《毛泽东最后七年风雨路》等一批读者喜爱的图书,也整合资源出版了《杨绛文集》、《中国新诗总系》、“蓝星诗库”、“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等一系列有影响、有规模的大书、套书,受到读者的欢迎。在出版社的总体把握上,管士光特别强调“整体化经营”和“扁平化管理”,从而使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去年迈上新台阶的基础上,2013年又有新的发展, 正在努力实现“稳中求进”的总体目标。
    鲁迅说:“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人民文学出版社历经岁月磨洗,矢志耕耘于文学的园地,绽放着荣光,也收获着梦想。时至今日,文学图书依然发挥着净化社会人心、承载时代梦想、引领读者追求真善美之人生境界的巨大作用,而人文社恰好站在这样的阵地之上,赓续传统,奋发有为,正可谓当仁不让。谈起这些,管士光说,自己的梦想,便是要将童年时代的文学之梦融入今天的出版事业之中,成为一位绽放文学理想之光的出版人。(袁济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