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阅读指导 >

微博时代的文学与阅读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海南日报 孙丽萍 参加讨论

    

王安忆在上海书展“书香中国阅读论坛”上
    短短140个字的微博,正在如何改变人们的阅读和写作方式,又是否会成为传统文学的“终结者”?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王安忆、莫言和文学评论家陈思和,在上海书展“书香中国阅读论坛”上就此展开对话。
    微博时代,全民写作走向何方?
    用拇指创作、用微博交流、在140个字的范畴内传递信息、创意、喜悦、感动……亿万网民正在推动一个全民微博时代的到来:有的微博字字千钧、有的微博也富有文学性。
    在不少文学评论者看来,微博推动了写作的大众化,同时也引发了阅读和写作日益碎片化的担忧。
    “微博虽然是一种工具,但我觉得工具有的时候是很重要的,它会改变实质。”王安忆说。
    从纸笔时代的传统写作、到网络文学大行其道、再到眼下“微博控”成为网络热词……王安忆感到,文学正在进入一个变革时代,随着科技的发展、旧的形式不断解体、新的形式不断产生。
    王安忆认为,“互联网、微博等提供了(写作)速度的可能性,写得很快,然后就会变得粗糙……但现在还很难预料它将把大众写作引向何方。”
    微博,文学价值几何?
    眼下,文化名人在微博上发言往往会引起数以百万计的网民围观、关注,但四位茅盾文学奖得主却大多选择与微博保持距离。毕飞宇表示,自己至今没有使用手机。
    对此,莫言还坦率讲述了自己的微博经历:“去年我被人‘绑架’、开了个微博。开张几天就有数百万粉丝,最初让我有点沾沾自喜。有人告诉我,那些都是‘僵尸粉’,真正关注你的人还是那百把个人。我自己写的微博,开了一年多写了几百条,现在都忘了。”
    事实上,莫言对微博的文学价值并不看好。“我经常在睡不着觉时,闭上眼想象:此刻的空中有数以千万条计的短信、微博,在不断地覆盖。上亿人在写微博,将来有谁的微博能够留下来?绝大多数微博都是写作者自娱自乐、自我膨胀的产物。”
    网络文学和微博写作:会诞生自己的“大师”和“经典”
    “可能过了很多年之后,小说也没有人看了。”面对技术和时代变革的挑战,王安忆突发奇想。
    在文具店里,被电脑取代了的传统笔记本越变越精致、唯美,王安忆觉得小说也可能变成少数人的“收藏”,脱离大众阅读的范畴。但她乐观地认为,微博时代的文学也会产生自己的“大师”。因为在人类历史上,无论是有声电影取代默片、还是电视剧冲击电影,每一种新的艺术形式问世,无不是如此。
    莫言认为,写作的多样化、写作方式的多样化、写作类型的多样化、阅读类型的多样化,正在成为我们时代文学的鲜明特征。“快速变化、就是这样一个时代,没有必要去改变。”
    长期研究中国文学史的陈思和认为,网络文学和微博写作,标志着又一个文学阶段的到来。“人类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有一个从盛到衰的过程。它的规律就是:从民间兴起,被少数人精致化,然后一定会被新的民间方式代替。”
    回顾中国数千年的文学历史,古代文人以写诗歌为主流,在短短几十、上百个字里,容纳、表达所有的事实、思想、感情。长篇小说在很长时间里都属于低等文学。曹雪芹、施耐庵等人写作《红楼梦》《水浒传》,都不愿署上真实姓名,但在时间的长河中,四大小说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经典。
    “包括网络文学、微博写作在内,当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兴起,最初一定是全民参与,而且是会粗制滥造的。但是最终会在这个民间创作的基础上产生出精彩光辉的、最好的、代表那个时代的文化。”陈思和预言。
    新华社记者 孙丽萍(新华社上海8月16日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