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以来,由于社会转型和科学技术的推动,我国传统广播影视开始向现代视听传媒转型, 2010年后,依托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和传播观念的转变,网络视听产品迅速发展成为热点话题。9月6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视听艺术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上,专家围绕“全媒体时代的视听艺术”这一话题进行了研讨,并特别对从视听艺术的角度串联传统的艺术和新兴的网络空间尤为关注。 视与听的世界更好懂 “泰勒斯观天象,结果不小心踩到深坑里边,那个坑大概一米多深,水到腰部,水不深,坑很深,最后呼叫人把他救上来,救他的人说:‘你还看什么星星啊,脚底下都看不清楚呢。 ’很多人嘲笑他,但是黑格尔说:‘那些嘲笑泰勒斯的人因为整天看脚下,事实上永远躺在坑里。 ’ ”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文艺评论中心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庞井君在研讨会上讲了这个故事,为了说明只有不断关注媒介领域的最前沿才能把控社会发展的方向。庞井君认为,人类社会、现代传媒的发展是家族式的,故而有受大潮推动的趋势,再过二十年可能又换了一种主流媒介。对于视听艺术的发展现状,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周星从形式和观念两方面进行分析。周星认为,文字传播越来越通过视听媒介传达影响。此外,影和视之间的相互交融、促进已经成为共识,新型机器的使用,使得这种转变一直延伸至网络。而网络内容的主体就是视听内容,因为它建立在用媒介传播内容之上。其次,视听结合是观念变化。在西方是以视觉艺术将绘画、影视统辖在一起。视听艺术即看的直观、听的视觉化,使得在人群中的传播迅速而广大,由此带来现代人对外界世界的认知、接受信息的改变。所以,视听艺术带来的最主要的变化是审美的变化。 英国科学家发现人类的声音是在10万—20万年之前产生,因为一段基因而产生,大概1万年之前人类只有声音而没有文字,无法将内容记录积累下来,这是一段前语言时期。如今最常见的视与听的媒介恰是返回了人类最初的感知经验。庞井君认为,电报、电话、广播、电影产生虽然只有一两百年,但是造成了一个新的东西,通过电子机械可以把现实语言、声音复制出来,这个大不一样。互联网时代进一步解决移动终端和解决宽带大规模视听信号在网络上传输、下载、无障碍观看这两个问题,与此同时声音和图像的符号已经被颇为自由地运用。 由于视听元素直观的特征,它是一种开放的语言,怎样更好地运用它以及怎样避免其弊端是重要的问题。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加拿大研究中心主任刘琛认为,将视听文化运用在国家影响力的塑造上,相对其他媒介来说优势非常特殊。她说:“全球化根本特征是全球视野,任何国家处理自己的问题、讲自己的故事必须以全球为背景。 ”刘琛引用全球国家形象报告创始人西蒙·安赫尔特的观点说:“国家形象可以通过五个渠道塑造,在五个渠道中最重要就是通过文化产品。 ”而美国学者发现一个新的渠道就是借助媒体,据刘琛介绍,美国在上世纪50年代研究发现阿拉伯国家通过广播传播,因为相对其他传播方式,广播更能打动人心,尤其是广播剧。它们的广播剧会贴一个标签,借助这个标签来组织内容和思想文化。所以美国在上世纪50年代就解决了影视文化可以传播什么内容,在此基础上怎样的传播格局更有利于维护既有战略思想等问题。刘琛提出,跟踪分析国产电视剧在非洲热播等案例,这样的方式可以促进中国用自己的视角讲述世界故事。 庞井君认为虚拟真实时代的建立基于人的本质。视听——虚拟真实、视听——心理真实,这组关系使得利用媒介产生的影响力极大,要干预其弊端却颇为困难。 《亲爱的公主病》 《我的贴身校花》 《花样排球》《评价女王》 《百变大咖秀》 《太子妃升职记》等网络视频的热播,体现了网络空间的广阔。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高级编辑陈芳认为,网络大电影和院线电影、网剧和电视剧、网络综艺和电视综艺在题材选择、叙事形态、表现手法、包装修辞上有很大的差别,这基于各大视频平台引进剧的思考、处理,甚至包括配音、译制,陈芳做过非常详细的报告。针对这个新创造出来的网络视频空间,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党委书记兼副学部长彭文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对于视听艺术、广播影视、网络视频、网络剧,现实主义某种意义上在极度退缩。庞井君将新的空间认为是在物理世界、精神世界之外的人类创造的语言符号所占据的世界。彭文祥认为保守是没有用的,必须要引导年轻人进入这个世界,他说:“摆姿态、指指点点没有用,应该是让近者悦、远者来。价值观如何选择的问题,可以通过跟大学年轻人一起看电影来探讨。请专家从历史和美学的角度来说,到底好在哪、不好在哪。 ” 平面摄影在视听视野中的新面貌 基于接受习惯、审美观念的革新,若把平面艺术转换到视听媒介或者三维的运动的媒介,将变换出全方位的感知体验。庞井君、 《中国摄影》副主编李波等专家认为,从视听媒介着手,摄影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摄影,而是像流态的摄影、数字化的摄影,都是动眼睛看、耳朵听为主的形态。现代传媒、互联网紧紧结合一起,将来一切基于电子视听的信息交流形态,像VR、游戏、动漫,还有广播艺术和声音艺术,都将被视听这两个字囊括在里边。全方位视角拍摄、水下摄影、红外摄影、广角摄影等不断依托技术更新和变化的表现形式和传播形式,学者应该跟上潮流不断探索。他们提出,摄影作品收藏价值比不上绘画或者其他艺术形式,如果新的表现形式变成不可复制的,对于收藏来说更有价值。如今摄影更加大众化、门槛更低、传播速度更快,其中手机摄影比较突出,对于创作者和工作者来说要与时俱进。湖南商学院教授郁剑认为,摄影特质发生变化,但是表现瞬间性、真实性是摄影最本质的特征,不管怎样变化,从审美角度而言,画面的美感的真实性没有改变,叙事性也不会改变,它的光影、高清、质感不会改变。继承传统摄影技术,同时不断发展更新观念,才能推动摄影长足的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