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家与书 >

卞毓麟:30年著译科普图书30种(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解放日报 徐瑞哲 参加讨论

缺少环境
     
    卞毓麟与阿西莫夫一样,有科学基础,有科研经验,有科学精神,但由于环境差异,大洋两岸的两个科普人境况迥异。
    1996年,卞毓麟被表彰为“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不久接到一个“动员电话”,改变了他的后半生。打电话的吴智仁时任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社长,他力邀这位“兼职科普工作”者南下加盟科教社。
    快55岁了,是在国家级科研单位“光荣退休”,还是“半路出家”投入科普?卞毓麟有点拿不定主意。而且,妻子在北京中学任教,临近退休;儿子正好初中毕业,要考高中。但吴智仁的真诚打动了他。卞毓麟带着妻儿回沪,出任科教社版权部负责人,从国外引进一大批科普图书版权,组织翻译、编辑、出版。“我本来差不多每年出一本自己的书,现在每年可以出五本、十本好书,值得。”
    在他不大的办公室里,厚达800页的《科学编年史》样稿堆放在案头,他既是天文部分的作者,也是全书编辑之一。他坦承,作为“原天文学家”来写科普,其实特别吃力。前几日才看了最新学术资料,到落笔时又习惯性地怀疑其中的准确性,仿佛字里行间处处是问号,一一要求证。
    在国内,卞毓麟这样的科普作家只是特例。文学作家搞科普,需要补科学课,版税收入又低,吃力不讨好;科学家们忙于申请经费和项目,把时间花在科普上太“奢侈”。卞毓麟坦言,因为难以养活自己,国内鲜有全心投入科普的职业作家,自然也少有一流的原创科普作品。
    在美国,阿西莫夫受邀演讲,每次报酬数千乃至上万美元,动笔前预付稿酬可达上百万美元。很遗憾,中国还没有这样的科普环境和受众群体。“但科普总要有人去做,就像玄奘取经,就像鉴真东渡。”这位学者气质的老作家甚至说,“我们的科普需要‘炒作’,更需要‘明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