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图书推荐 > 教师 >

《有效教研》——找准基础教育供与求的平衡点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教育报 张志筠 参加讨论


    
    《有效教研——基础教育教研工作导论》,赵才欣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12月出版
    把课程编写意图变成课堂教学实施方案是教研工作者的绝活。教研工作就像联系教育政策和理念与学校教育教学之间不可或缺的桥梁。凡是教研组织活跃的地区,教师接受新课程理念的速度就快,各项教育改革实验就容易实施与推广;而教研组织不健全或不活跃的地区,则反之。
    最近,上海教育出版社推出赵才欣先生的新著《有效教研——基础教育教研工作导论》。他长期从事教研工作,上世纪90年代始,萌发了系统研究和总结教研工作规律的念头,十多年来悉心钻研、持之以恒,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对存在于我国已经半个多世纪的教研工作、教研经验和教研资源进行认真的剖析和提炼,在这部新作中发表了许多颇有见地的观点。在这部新作中,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教研工作发展的历史脉络。
    由教育行政部门专门设置教研机构和配置教研工作专业人员,在中小学设立教研组,是中国基础教育的一大特色。因为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基础教育规模大、普及任务重,同时教师队伍总体素质不高,在教育投入有限的前提下,就有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研制度和专业组织。长期以来,教研工作在促进教学、服务教师等方面起到了“小投入,大提高”的效用,正如教育家吕型伟先生所说:“教研室这个机构自成立以来,在我国的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了独特与巨大的作用。这个基本判断是比较真实的……”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约有10万专职教研人员,这个数字是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从事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的专业力量所无法比拟的。如果把教研组织比作一个个攻克教育教学难题的战斗团队的话,那么,每一位教研员不就是在教育政策、理论与实践之间铺路架桥的技术兵吗?在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进入反思、盘整之际,增强教研工作的有效性、提升教研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不失为促进教育内涵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
    事实上,围绕着我国教研工作的价值取向,学界历来是有争议的。赵才欣先生认为:提高教学效益、服务教师成长,始终是教研工作的基本任务。在课程改革的大框架下,我国的教研工作依托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正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而发生一些质性的转变。这种转变直接反映在各级教研机构工作的重心转移和校本教研的蓬勃发展上。教研机构面临着大量前所未有的新课题和新任务,教研专业人员与广大一线教师同时接受新课程的挑战。新课程的冲击力是巨大的,它使学校的教育目标、课程实施、资源开发、评价方法等方方面面都进入“重新洗牌”的状态。因此,尽快完善自身建构、提升教研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才能引领教师更好担当促进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使命。学校教研组历来是被编制机构认可的一级组织,在新形式下,其功能和定位有了新的发展,即要实现从“输血型”组织向“造血型”组织转变。在校本教研的推进过程中,不断涌现的教研新模式和新格局,为提高教研工作的有效性提供了鲜活的范本。
    那么,怎样才能切实提高教研工作的有效性呢?作者认为,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教研工作的重点应以新课程追求的价值为导向。新课程追求“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理念,教研工作就需要以“以人为本,服务教师”来立意,因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满足学生发展的基础。为了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教研队伍素质的提升又是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因此,促进人(包括教研员、教师、学生乃至家长)的发展,就是教研工作的切入口。它意味着需要建立一个全新的教研工作模式——以课程实施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研究,即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从而不仅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还能切实保证课程改革朝纵深发展,实现新课程的价值指向。这将是我国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一个历史性的重大改革。(张志筠)
    《有效教研——基础教育教研工作导论》,赵才欣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12月出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