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6岁的潇潇听老师讲到“比比死去了”时,也像泰加一样感到非常难过。潇潇养的一条鱼刚刚死了,她一直在责怪自己。 暑假的一个早晨,小男孩泰加起床后去找他的竹节虫比比。可是,比比在晚上已经死去,它那小小的绿色躯体躺在罐子的底部。泰加把它掏出,向它吹气,看看它是否能够醒来,但却不奏效。它再也活不过来了。 泰加很伤心,还责怪自己,“我应该在比比临死前一晚好好照顾它!我应该留意它生病了,要不是我整晚都在睡觉,我或许可以挽回它的生命。” 当6岁的潇潇听老师讲到“比比死去了”时,也像泰加一样感到非常难过。前两天,潇潇养的一条鱼刚刚死了,她一直在责怪自己,因为那天她不小心放多了鱼食。 在故事中,泰加和姐姐、父母一起,在后花园为比比举行了葬礼,并一起回忆比比给每个人留下的记忆。老师重读了泰加诉说比比死去后的情绪表达——“泰加又哭起来,而且哭得更厉害了”,以及泰加妈妈的话:“泰加,你错了,你千万不要责怪自己。你已经尽了力去照顾比比。它死,是因为它已经到了死亡的时间。生活中总有些悲伤的事情发生,这也不是任何人的过错,因为死亡是迟早会发生的”、“重要的是,记住比比和它的样子!” 讲完故事后,老师询问了潇潇和全班小朋友一些问题,比如泰加此时的感受如何?他在比比死后做了什么?他还可以做哪些事情?孩子们的各种答案都被老师写在了黑板上。老师对“死亡”的解释方式也让潇潇很新鲜,只见老师拿起一只手套戴上了,手套此时如一个小动物般活跃,而老师的手一旦伸出来,手套依然在那里,但它已不会动了,只剩下一个“外壳”而已。 潇潇回家后,第一次问妈妈:“妈妈,你会死吗?如果你死了,我该怎么办?”并和妈妈一起就此话题讨论了很久。 潇潇的妈妈于女士知道女儿这周要涉及关于“如何面对死亡”的话题,此前幼儿园特意为家长准备了资料,并告诉家长:很多成人担心与年幼的儿童谈论死亡会引起伤感和焦虑,但是超过60年的研究显示,成年人比儿童更避讳谈论死亡。儿童可以公开地讨论死亡和临终等事情,并且比成年人产生较少的不安。除特殊情况如亲人刚刚逝世外,儿童很少会因为回答有关死亡和临终等问题而感到困扰,而且,就算儿童因为亲人刚过世而在讨论中表现情绪不稳定,他仍会因为有机会公开讨论这个题目而表示感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