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家与书 >

张翎:漫漫《金山》路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未知 吴萌 参加讨论

伴随电影《唐山大地震》的热映,其原著作者张翎,开始走入大众的视野。
    今年,一部描写几代海外华工跌宕命运的40余万字长篇小说《金山》,荣获了2009年度华语传媒大奖,《金山》的作者,也是张翎。
    厚积薄发、大器晚成,熟知张翎创作道路的编辑袁敏这样评价。
    十二年前,加拿大多伦多——这个遥远而安静的异乡里,一位温州女子,决定重拾从小立志的创作之路。那年,她已近不惑之年。
    白天,她是听力诊所的专职听力康复师;夜晚,走廊过道的一张书桌上,她开始一字一字地书写。没人关注,也没有名利的企图,只有内心积攒多年对文字深切的爱。
    十二年间,四部长篇,二十余部中短篇作品,张翎这个名字,开始显露于国内外各个文学奖项,她也跻身优秀的华语写作者之列。
    “谨以此书献给一切在汹涌的物质潮流里寂寞艰辛地耕耘精神的人。海内的和海外的。”张翎在第一部长篇小说《望月》的扉页上,郑重写下如上这段话。这段话,也可以看作她十二年寂寞书写的最好注脚。
    
    1.再不写,这一生就没有时间了
    “她梳着两根齐肩的小辫子,刘海儿和发梢烫得微卷;雪白的衬衣领子醒目地翻在一件暗红色的格子外套外面。神情里却透出一股淡淡的忧郁。” 20世纪70年代后期,文学刊物《东海》的一次笔会上,编辑袁敏第一次见到张翎。在当时沉闷保守的社会氛围中,张翎细致的装扮和特别的气质让她眼前一亮。接下来的相处,她感受到这个外表文静的温州女孩儿性格里的刚强:“她敢想敢做,想追求的事,就会不顾一切去做。”
    那时,张翎还是温州一家小工厂的车床操作工,工作劳累而乏味,唯一支撑她的是对知识的向往。每天下班一回到家,她就拿起书本和自习英文,贪婪地阅读每一本找得到的书。为了学习,甚至打着手电蜷在被窝里收听美国之音的《英语900句》(尽管在当时,这是颇有风险的一件事)。写作,也是她想寻找前路的一种努力。“我那时的努力是不可想象的,我甚至不知道我学了是干什么用的。我觉得我的前途就像一个黑色的隧道,走啊走啊,永远走不到头,不知道那个出口在哪里,但就在那样的绝望中,我知道自己一定要走出来。我的一辈子不能这样浪费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