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生活 >

课堂的革命从倾听学生开始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教育新闻网 梁好 参加讨论

    【教育专业组】
    课堂的革命从倾听学生开始
    ——读《静悄悄的革命》有感
    宁静的夜晚,沁一杯清茶,翻开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通过文字与这位异国的课程专家面对面的交流,不知不觉已至深夜,而佐藤学十几年首次出版的这本著作,其中的一系列观点,仍然值得玩味,并引发我的深刻反思。作为科学的教育规律永远不会过时,它能够经过岁月淘沙,穿透时光,给人以醍醐灌顶之感,佐藤学的这本《静悄悄的革命》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流进我的心里,撞击着我的心灵。
    新课改以来,我们的课堂变得热闹起来,学生的潜力似乎被老师充分激发出来,课堂上或讨论,或交流,或探讨,或表达,教师真正将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主体性”似乎真正的得到了确立。然而,果真如此吗?这热闹的课堂是否只是一种假象,而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新课堂到底给予学生留下几分冷静的思考与自主学习的空间呢?
    佐藤学在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现象:日本小学教室里的特征是“闹哄哄”(发言过剩),而初中、高中教室的特征是“静悄悄”(拒绝发言)。其实,这个问题,不也是我国中小学惯常见到的现象吗?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固然有学生性格成长的原因,但更重要的还是我们的教育出现了问题。对此,佐藤学认为:“追求虚假主体性的教师的意识和由此产意识而产生出来的教学形式主义渗透了教室的每个角落。诸如让学生站起来发言,“谁来补充”的提问方式,为体现“面向全体”的指名发言等等,这些我们习以为常,并不以为然的课堂现象,在佐藤学看来,正是虚假主体性以及教学形式主义的体现。
    理性思考,深刻反思,佐藤学观点正是切中我们当下教学的时弊呀!举手站起来发言的学生还能全然放松,真正地表达自我吗?鹤立鸡群般的紧张与恐惧是否会冲淡他们表达的欲望呢?而每个学生的发言都是独特的,都是个体思想的表现形式,他们需要他人“补充”吗?“补充”一说背后是否也是标准答案与师者意图的潜在导向呢?老师指名提问,看似是为了照顾性格内敛、发言不积极的学生,但是,老师考虑到他们的感受吗?是否为了突显“主体”,而恰恰侵害了学生的主体性呢?
    “说起来,在追求虚假主体性的教师的意识深处,有着与学习的活动或内容无关的,想轻松方便地控制教室,维持秩序的欲望。”佐藤学的这番观点,逼迫着我们重新审视课堂,包括一些名师的课堂,对于一些名师而言,他们对课堂的深度解读,对课堂的高度驾驭,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常常令一线教师叹为观止,敬佩不已,而这从某种方面上讲,课堂上,教师控制的成份或许远远大于学生的成份吧!而这是否也是一种控制学生的虚假的“主体性”呢?
    基于此,佐藤学提出要以应对为中心的学习与教学,创造“润泽的教室”。“被动的能动性――应对”不仅在学生的学习中是中心,在教师的教学中也是中心。在课堂上教师应以慎重的、礼貌的、倾听的姿态面对每一个学生,倾听他们有声的和无声的语言。教师在与学生对话过程中,要竭力以自己的身体语言和情感去与学生的身体动作和起伏的情感共振。总之,教师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
    用心倾听学生,真正理解学生,发现学生,感悟学生,这才是真正的“主体性”,才是真正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才是真正的“以生为本”呀!
    课堂的革命是静悄悄的,不是行政推动的巨变,不在于热热闹闹的外在形式,而是深层次的理念认同,根骨里的主动变革,用心倾听学生,以被动的能动性应对学生,这样的课程改革才会深入,才会久远,才会距离教育的本质愈来愈近。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中给我们上了一堂不可多得的思辨课。(作者: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教育体育局教研室 梁好)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