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生活 >

把书读成串儿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人民日报 熊建 参加讨论

    我喜欢在人多的地方拿出一本书,大马金刀地看。或者是《这个世界会好吗》,或者是《鸟儿歌唱》,或者是《变革中国》,或者是《朱镕基讲话实录》。
    地铁里、排队时、飞机上……人越多,我越喜欢这么干。这时,我感觉自己像堂吉诃德,在挑战这个不爱读书的社会。
    虽然在一圈手机“低头党”中,手把书卷并不能发挥什么积极作用,更不可能让沉迷手机的人心生愧疚,但是这个醒目的行为至少能让看到的人留下些许不同的印象,至少能给社会增添那么一点点的书香。
    今时不同往日,碎片化时间成为“新常态”。快速的工作、生活节奏让人很难静下心来。世界变成“屏”的了,花样繁多的文化产品让集中精力干一件事成为奢侈。一边打电话一边敲击键盘,在网上一会儿购物一会儿发邮件,我们往往变身千手观音,这是效率提升还是形神两离?
    前一段时间,美国一所名为“深泉学院”的学校火了,里面的学生不许用手机,没有网络,每天就是干农活、看书。这其实就是帮助学生戒网。在单纯的环境里,做单纯的事儿,“每学期看4000多页的哲学著作、写几百页的文学评论”,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如果真正把书读进去,你就会发现,读的书越多,没读的书越多,就像喝海水一样,越喝越渴、越渴越喝,结果读着读着就把书读成了串儿。
    以子学为例,我看了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就想看看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然后就想看看先秦诸子的原著——这阅读量就大了,然后就想看看司马迁是怎么评价他们的,然后就想看看历代藏书家是怎么品评的,然后就想看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怎么著录的,然后就想看看西方汉学家是怎么看待的,读一读葛瑞汉的《论道者》、史华兹的《中国古代的思想世界》、艾尔曼的《从理学到朴学》,当然还得看看西方学者关于轴心期的论著……
    这个读书链条还可以旁逸斜出。比如看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就想看看余嘉锡的《四库提要辨证》是怎么给这部皇皇巨著挑错的,然后可以再看看余嘉锡的代表作《目录学发微》,然后目录学“大牛”郑樵的《通志》、章学诚的《校雠通义》都得翻翻了,再往前《汉书·艺文志》也不能错过了……
    再比如看到司马迁那里,《史记》是不是要通读一遍?前四史是不是得看看?读史是为了察今,《资治通鉴》不能落下,二十四史肯定是全看不了,那柴德赓的《史籍举要》总可以看完吧?
    这么读下去,就会发现,自己已经深陷读书的深渊无法自拔了,多么幸福的深陷啊!刷微博、发微信都成了要下定决心才能抽空一做的事情。一天不看书,就好像错过了什么,整个人都不好了。(熊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