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生活 >

为乡村教育奠基的人——读《天行者》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教育新闻网 吴春梅 参加讨论

       【人文社科组】
    为乡村教育奠基的人——读《天行者》
    读师范时,在学校观看的第一场电影,就是《凤凰琴》。依稀记得观看时,不知是因影片陈旧,还是学校电影机的问题,看到的仅是模模糊糊的景象,但至今印象深刻的是:大山深处,那面在老校长用笛子吹奏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的国旗;那位面孔清瘦驼着背的老校长,一面艰难照顾卧床不起、生命垂危的妻子,一面把课余时间为孩子生火做饭,甚至还要起夜照看留宿自家的学生;还有大山深处那简陋破旧的小学校舍……当年观看电影,多少同学被深深地感动,记得很多女生是全程流着泪看完影片的。在那时,自己的心灵就被故事的主人公打动,曾萌发要和老校长他们一样,将来在工作岗位上奉献自己的未来。
    而今,再次读到《天行者》这部作品,看到了作者刘醒龙用质朴的文笔为读者塑造的乡村民办教师“群雕”:
    深山里艰苦卓绝的界岭小学里,一辈子扎根界岭,把自己全部心血奉献于此的老好人余校长,是偏远山区民办教师不朽的写照。他把资金匮乏的学校当成自己的家来苦心经营,把贫穷的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教育、养育。工作繁重,生活拮据,却绝不忍心让任何一名适龄儿童失学。为了同事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转正机会和一切利益。为了界岭的孩子和未来,余校长用毕生书写了民办教师无私奉献的高风亮节。教导主任孙四海看似清高、孤傲,可是,骨头里和余校长一样,爱界岭小学胜过自己的一切。精打细算的副校长邓有米,虽然时时计算着转正的事情,可是,当机会真正来临时,心下却忽略了全部的自己。虽然自私,曾为了转正“卑鄙”过的乡教育站万站长,却也时时想着为界岭小学谋利益。年轻一代代课教师张英才、蓝飞,因为界岭的艰苦条件虽然多次有过动摇,但他们的心灵在接受界岭老一辈民办的“洗礼”后,一样的热爱这方土地、学校和孩子。在界岭做过短暂支教的城市青年夏雪、骆雨,为界岭送去了新的希望和曙光。
    作为界岭小学的民办教师,生活在那样偏僻破落寂寞的山村,他们的地位是卑微的,他们和村民一样过着普通而又艰辛的生活,甚至连那少的可怜的不足以养家糊口的代课费都没有保障。可是,他们的心灵是伟大的,为界岭传递着知识,为山村的未来呕心历血。是他们,让界岭那样边远蒙昧的山村真正实现了“扫盲”,是他们,为界岭实现高考零突破而努力奔波……他们不是名人,但在界岭的人民心中,他们比名人光辉灿烂,他们不是领导,但在界岭乡亲们的信念里,永远是一种信仰。
    在作品中,认识了这样深爱教育工作的大山民办教师,让我情不由己地忆起自己的恩师:
    我的故乡地处偏僻的铜山一隅,八十年代的小学时期,我就读于村中的完小,所有的任课教师不是老民办,就是代课教师,(正式院校毕业的教师是不会分到我们那偏远的村小的。)他们那时工资也是很低的,多数教师的家属都是农民,以种田为生计。印象最深刻的是三年级时教我的闫老师,他每天骑着掉光配饰的破旧的“永久”,风风火火地赶到学校给我们上课、批改作业,对我们既严格又关爱。学校里教师少,课务量就多,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要挤时间照顾家里的责任田和家庭孩子。那时的记忆中,经常看到闫老师是穿着从田间劳作来的沾满泥巴的解放鞋,高挽的裤腿尚未来得及放下,就急急忙忙赶到学校的身影。那时,闫老师的工资很低,他上有年迈的父母,自己有好几个孩子,家庭负担很重。可是,我们班的同学很多都得到过他的支助,有时是几枝带橡皮头的铅笔,有时是一盒崭新的墨水。在现在小孩子的眼里,这些可能算不得什么,可在对于生活在资源匮乏的八十年代偏远农村的孩子来说,得到的东西不亚于童话中圣诞老人神奇的礼物。当时,学校中和闫老师一样无私奉献的民办教师有很多,正是他们半教半农的身份,让村中一批又一批的孩子不断进步和成长起来。正是他们,用知识朴实地填充了乡村几代人的头脑,丰盈着乡村的生活和未来。
    而后,当我们九十年代中后期不断毕业的师范生走进乡村小学的时候,那些在民办教师岗位上躬耕了大半辈子、两鬓苍白的老教师们,有的才刚刚转正,领到了几百元的月工资,他们没有因为苦尽甘来的欣喜而产生半分的懈怠,相反的,他们怀着一颗无比感恩的心,以更加热情的工作态度,以争分夺秒与生命和时间赛跑的姿势,竭尽全力地对待工作着的每一天。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那时,他们的工作热情甚至超过了刚刚毕业的我们。仔细想来:作为廉价奉献了几十年的民办教师,他们可以说是从未想过更多的索求,收入微薄时,他们甘愿奉献着,当转正后,拿到应该得到的报酬时,他们更是像感觉亏欠了谁什么似的,加倍奉献着。说到底,无论是界岭的民办教师,还是我们学生时代的民办恩师们,甚至天下所有的乡村民办教师,正是有了他们为乡村教育奠基,乡村才能够摆脱蒙昧,才会有一批又一批的人才不断成长,才会有农村教育日新月异的新天地!
    现在,随着老民办教师的转正及转正后退休,我们这儿的乡村小学,奠基了乡村教育的老民办教师会逐渐退出乡村教育的舞台,但是,他们“奉献”的精神会镌刻在乡村学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会永远滋长在被他们的汗水浸透的乡村学校的每一寸土地里,他们“奉献”的薪火在代代相传!我身边,在我的同学里面,不断涌现着和他们一样的乡村教师:他们虽不是“民办”,但一样坚持着默默地奉献,勤恳地工作,竭尽所能地引导孩子走好追求知识的上进道路。不知沽名钓誉,仅仅是踏踏实实做好学校安排的每一项工作,认认真真上好每一堂课、批好每一份作业,尽可能辅导好每一个学生。学校的工作做不完,就会自觉地踏着晨露早到,披着月色晚归。不自觉地就把那些兢兢业业一辈子即将退休的“老民办”作为榜样,也会在心底暗暗地使劲,向刚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学习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朴实中不断追求进步,在日新月异的教改中积淀底蕴,把孩子们的成长与进步时刻牵挂,将点滴的成功与收获谦虚珍藏。在乡村宁静而活泼的校园里酝酿着工作的幸福,分享着孩子们的天真与快乐。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在为乡村教育“添砖加瓦”!
    为乡村教育奠基的教师们,永远是教育史上的“传奇”。(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徐庄实验小学 吴春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