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创作谈 >

焦冲创作谈:她只是想活得浪漫点儿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当代》 焦冲 参加讨论


    《想把月亮送给你》讲了一个悲伤的故事,和爱情有关,但重点不在于此。世间的爱情都差不多,不论发生在哪类人身上,最初的那份悸动如出一辙,不过是肉身的相互吸引,之后经过了解再上升到情感或精神层面,而有的直接省略这一步,过渡到日常生活。造成爱情故事不一样的多半是两个人所处的阶层差别和贫富悬殊,虽然各自性格也会使得情路与他人有所区别,但总体来讲大同小异,发展到最后无非两个结果:磨合得好走进婚姻尝试白头偕老;没有磨合好只能分道扬镳。
    在小说中,自小生活优渥的海归白领女——唐糖,和经常给她送快递的快递员北漂余小多相爱了,随后遭到唐糖的父亲老唐的强烈反对和百般阻扰,在他千方百计干涉这段感情仍然失败后,终至失手杀了余小多,遂藏尸冰柜中,后事情败露,去自首。借助小说,我想传达的主要有两个意思,第一个很明显,就是在阶层愈加固化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今天,不同阶层的人一旦相爱,面对的阻力究竟有多大。毫无疑问,造成余小多和唐糖爱情悲剧最为直接的人便是老唐,他对穷人根深蒂固的偏见使得他极力反对这场恋情,连让他们试着交往一下的机会都不给,武断地棒打鸳鸯。误杀了余小多后,他毫无悔意,甚至对女儿说:“想到你再也不可能跟那个穷光蛋结婚,不会受苦受累过日子,我就觉得欣慰,觉得值。”他认为穷就是有罪,认为余小多此生不会有翻盘的机会,所以他会拖累女儿的人生,他喜欢女儿不过是想占便宜。他固执已见,成为杀人凶手亦没有生出半点怜悯,是什么造成了他对贫穷如此深恶痛绝,对穷人水火不容呢?更何况,他年轻时也曾穷过,难道他不该有同理心才对吗?
    小说里,我给老唐安排过一段貌似让他成为偏执狂的早年经历,就是唐糖的母亲嫌弃他穷而抛夫弃女,转而和有钱人私奔。这也激励了老唐做生意改变现状,最终跻身有钱阶层。但事实上,这不过是给他找个台阶下。现实生活中,像老唐这样的人本来就很多,他们并不需要什么理由和契机,笑贫不笑娼是他们人生的座右铭,是整个社会对底层和穷人的偏见洗了他们的脑子,我相信那些在相亲角要求对方一定为北京户口即使稍有残疾也可以的为孩子找对象的父母比老唐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可能会比老唐做得更绝。
    诚然,底层人有着很多显而易见的缺点,而他们一旦做出类似社会新闻中伤天害理的事,就会被媒体和某些站在道德高地的无良大V故意渲染和夸大,久而久之,“穷就等于恶”这个论调便渐渐被人们所接受,好像成了普遍共识。事实上,犯罪的主因还在于人性,穷不过是一个次要因素,有钱人难道就不会犯罪吗?比如“老唐们”。我相信,大多数底层人还是善良的,就像余小多,就像这个世界上不管穷人还是富人,好人还占多数是一个道理。余小多这个人物形象显得有些单薄,这是因为他不是靠女人上位的“于连”和“拉斯蒂涅”。他单纯得毫无心机(他涉世未深,尚未沾染过多的市侩),因此在老唐和唐糖面前显得被动,他唯一希望的是能够和唐糖在一起。
    相对而言,唐糖这个人物就有了层次感。这也是我在小说中想要传达的第二个意思,那就是很多父母以过来人的优越感假爱之名对子女的婚恋指手画脚,甚至像老唐那样企图全盘操控。这样真的好吗?我告诉你们吧——一点都不好!婚姻制度本来就是违背人性的一种法律关系,即使两情相悦亦充满变数,可在现实社会愈发演变成了一种丑陋的赤裸裸的交易,哪里还容得下半点浪漫?似乎只要身份和物质齐备,没有感情基础也是可以的。当然,物质基础是要有的,门当户对所指的其实是表象之下的精神层次,毕竟很多时候经济基础决定了眼界(这有道理,却又并非绝对)。
    唐糖和余小多虽不属于同一阶层,成长环境也有差异,但两个人在精神层面是接近的,我认为这俩人如果能够磨合下去很有可能修成正果,因为他们都属于天性朴实的那类人。唐糖自小生活在父亲的权威和溺爱之下,对老唐,她有着依赖心理,尽管她曾做出决裂的姿态,其实只是做做样子,她以为父亲会尊重她,早晚有一天会同意她和余小多交往。她不曾想过自己的义无反顾其实间接害死了余小多。她微胖,长得也不算出众,没有和自己真正喜欢过的男孩子有过恋爱,她喜欢余小多,并不计较他的出身,她要享受的只是爱情中仅有的那点儿浪漫。在凡事都要讲究实惠的时代里,在大部分女人都在要房要车甚至嫁给不喜欢的人时,她的追求显得那么难能可贵,同时也是那么奢侈!
    但愿我们能活得浪漫一点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