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百家争鸣 >

何平:新少年的文学写作可以有更多可能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文汇报 何平 参加讨论


    因为在大学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缘故,我的工作现场会从具体的作家和文本,延伸到大众阅读、文学教育和作家的成长机制等等文学生态。丁中冶和《鹿唇》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入我的视野的。他让我看到,新少年的文学写作,其实可以有更多可能。
    丁中冶,出生于2000年之后,按照当代文学传统代际的划分属于“00后”的一代人。在我们的日常经验中,这一代正逢网络等新媒介催生的一个所谓的新传媒时代,传统的、纯正精致的文学趣味遭遇到空前的挑战,而网络文学的读者群体则日益庞大。于是我们想象,在这一文学环境中,丁中冶和他的同龄人都是在“快餐式”的多屏的文学阅读中获得各自的文学教养。
    但事实上情况又是怎么样呢?读丁中冶的长篇小说 《鹿唇》,其中所透露出的他个人文学阅读史的线索,比如东西方文学的抒情传统,竟然和我们以为的这一代人的日常阅读大异其趣。丁中冶不是在“消费”意义上展开自 己的文学写作,阅读和写作之于丁中冶,恰恰是他作为一代新少年对于世界的思考和想象,自然也包括他文学阅读的 自 由和开放。可以肯定,他的个人文学阅读已经溢出教科书和当下流行的日常消遣读物。而且,他对文学的理解,他的文学趣味,和一般的我们观察到的所谓年轻的“纯文学”也不尽相同。
    在当下文坛,作为文学代际传递意义上的年轻写作者,有不少沿袭着的是已经成为文学惯例的写作程式,不断复制着前辈作家的写作路径。而丁中冶不同,虽然现在还不能预言一个他的文学未来,但我们能够感觉到新少年“文学”的新气息———他是积极的,进取的。所以,需要反思的也许是文学生产的某些机制。
    我以为,新少年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空前打开的世界。像丁中冶就和 《鹿唇》 中的主人公一样,少年时代即留学海外。同样,如果把 《鹿唇》 放在广义的类似中国现代文学 《沉沦》 这个留学生文学的谱系看,其写作者的立场已与 《沉沦》 全然不同。中国的新少年正在崛起,我们也希望能够借助这一代写作者的视角,去观察和发现中国新时代在大的世界中的存在。具体到 《鹿唇》,这个在汉语文学代际中如此年轻和新鲜的写作样本,并没有因为年轻和新鲜只是讲述着许多年轻写作者文学“首秀”的青春故事。丁中冶不是为成人世界制造出一个假想的“残酷青春”,而是写他对世界,对爱情,对生命,对文明和文化等等的理解———文学已经被他熟炼地“征用”来对世界发声,讲述这一代人自 己的梦与哀愁。如此,《鹿唇》 成为一个我们观察今天中国新少年在世界漂泊、行走的成长和思想的样本。阅读这样的小说,我们要在他们开放的成长世界重新去识别他们。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之上,我们应该希望更多“丁中冶们”的出现。
    (作者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