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有感想要抒发,拿起笔来,常常觉得凝重、干涩,字的遣用排列难以顺畅进行,就是那种笔不随意走的困惑,于是就自我安慰起来,反正赋闲无事时间不是问题,慢慢写吧。写写停停、停停写写,一篇散文随笔之类的文章要花多少时间才能完成,连自己也不知道,反正从容不急。我心里把这种执笺维艰、行文颇难的状态归咎于年纪的必然。不是吗?人老了,脑就老,老得脑子不灵光,思维迟顿,指挥不动手中的笔了。 可是,有时想想把自己写作之难完全归咎于年纪的老,也不能太绝对。纵观文坛,有不少老作家晚年还能写。例如杨绛90多岁还写出了生动、深情的《我们仨》。王蒙一生耕耘不辍,现在还在写小说,还在努力“要把小说写成散文” ,要创新传统小说的格局模式。 这些老作家们为什么指点文字的能力不老呢?琢磨了一下,我想是因为他们一生耕耘,熟谙文字。作家们一辈子不停不息地写作,不停不息地理解每一个文字的功能和价值,他们和文字几乎融为一体,所以到老年的时候,自然还能随心所欲写出文章。 有位外国作家曾说过:“文字是作家的一切。”一个没有能力驾驭文字的写作者,是难以写出好作品来的。沈从文谈写作心得时说过:“一个作家不注重文字,不懂得文字的魔力,有好思想也表达不出这种好思想的。”字依靠作家去激活,数千个汉字犹如枕戈待旦的士兵,时刻在听命“主帅” 作家的调遣,去进行一场一场的纸上战争,从而产生了诗歌、散文、小说、传记、戏剧等美妙璀璨的作品,丰富人们生活的精神世界,呼应人们的灵魂声音。越是对每一个字熟谙、理解、亲近的作家,越是能随心所欲使用文字创作出精湛的作品。 写作者抱着文字是他一切的信念,并非易事,他必须要执着痴迷于文学创作事业,无怨无艾,终生与文字亲密结缘,理解每一个字的意义和灵性魔力。到了老年的时候,才能指挥文字从容走笔,即使难免会失去昔日落笔如有神的速度,也依然苦心用文字构建着自己的文学世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