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屏现战火峥嵘 影传铁血丹心——关于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的思考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光明日报 杨文华 参加讨论


    
    电视剧《淬火成钢》剧照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学习总书记文代会作代会重要讲话精神笔谈】
    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革命精神是中国精神、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方面。影视是最生动、直观和活跃的大众文化形式,传播快、覆盖广、观众多、影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是传承弘扬革命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方式。
    影视发展的春天来了
    当前,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呈现一派繁荣气象,作品数量不断攀升,创作题材更加丰富,表达方式更加现代,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北平无战事》《彭德怀元帅》《淬火成钢》等一批优秀作品应运而生、闪耀荧屏。影视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革命历史题材影视面临着的势头有“四好”。
    形势好。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浓墨重彩记录英雄、塑造英雄,让英雄在文艺作品中得到传扬。中央多次就推进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文艺创作提出要求,强调聚焦现实题材,着力推出一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标志性作品。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面临的形势一片大好。
    政策好。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实施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等重要文件,都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爱国主义题材文艺创作作了部署。同时,各地各部门的扶持政策不断完善,扶持力度不断加强。
    机遇好。无论媒体传播形式还是人们的接收习惯,都在向着越来越视觉化的方向发展,影视成为人们日常精神文化生活的主餐,空间广阔、大有可为。这几年,适逢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是重大主题影视创作的大好机遇。
    市场好。影视基地拔地而起,制播机构鳞次栉比,商业运作逐渐成熟,专业人才不断涌现,技术进步强力支撑,这些都为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的繁荣发展开辟了广阔发展空间。
    观剧有风险,须带避雷针
    近年来,抗日“神剧”“雷剧”时有出现,有人调侃“观剧有风险”,要“自带避雷针”。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总体有“高原”缺“高峰”,缺少扛鼎之作、传世之作,很多作品在高度、深度、厚度上还有所欠缺。
    虚构脱离现实背景。适当渲染可以丰富剧情,但一些人对革命历史了解不深就匆忙创作,虚构情节脱离历史现实,随意编造历史细节,正面人物过分拔高,反面人物愚不可及,把战争表现得过于轻松和随意。有的甚至存在历史虚无主义倾向,歪曲历史、消解崇高,对革命历史缺乏尊重和敬畏。
    娱乐超过正常限度。很多人心态浮躁、功利心重,为了博眼球、求利益,将战争娱乐化、游戏化和武侠化,违背常识、一味追求视觉刺激感,甚至不惜恶搞红色经典、英雄人物。娱乐有助于提升作品趣味性、观赏性,但不分对象、不讲轻重、没有底线地娱乐就抹杀了经典的意义。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不是要让人一笑而过、指指点点,而要拥有振聋发聩、震撼人心的力量,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礼赞英雄,成为引领人们精神坐标的灯塔。
    再现止于平铺直叙。革命历史波澜壮阔,文艺再现要与之相称。很多影视作品流于就事说事、就人说人,没有把握好重大历史事件背后的经济基础、社会结构、文化思潮等因素,没有对革命精神进行深刻解读和深入挖掘,没有刻画出战争中丰富生动的群像,往往显得单薄单调。只有展现出最真实厚重、丰富广博的革命历史生活,才能更具感染力,更好地彰显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审美风范。
    运作存在美中不足。从创作看,抄袭模仿、机械化生产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从制作看,演员片酬占比过高,制作成本上涨过快,导致制作费用压缩,对作品质量产生影响;从播出看,一些创作完成的优秀电视剧在发行播出中面临困难,找不到合适的播出平台;从宣传看,有些好的作品播出以后,宣传和评论跟不上,不能及时帮助人们加深认识和理解。
    开采好这座富矿
    军事战争历来是文艺创作的“富矿”,从《木兰辞》到《子夜》,从《伊利亚特》到《战争与和平》,战争催生了不计其数的经典之作。中国近代浴血奋战的革命历程,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史诗般的革命,呼唤史诗般的作品。革命历史题材影视要开采好这座“富矿”,描绘好金戈铁马的峥嵘岁月、坚毅顽强的革命精神,反映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文韬武略和伟大人格,展现好决定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推动革命精神进入千家万户、入眼入脑入心。
    历史敬畏与艺术提升并驾齐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首先是文艺作品,艺术价值和审美追求是题中应有之义。曾经,一部《红岩》万人空巷,一部《冰山上的来客》家喻户晓,一部《亮剑》让人热血沸腾,都是把历史背景与艺术创作相结合的典范。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要把握好真实与虚构、历史人物与普通人物、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手法的关系,既尊重革命历史、再现革命历史,也要努力提升艺术水准,将革命精神的精髓进行艺术转化,把更多生动鲜活的形象、感人至深的故事展现在公众视野。
    价值引领与市场运作相得益彰。文以载道,武以安邦。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能够聚焦民族记忆、增强民族凝聚力。这种价值引领与商业逻辑并不矛盾,相反可以互相促进、相得益彰,通过市场运作扩大覆盖、提升影响,更好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也不能在市场大潮中迷失方向,要有坚持有操守,用精彩的艺术语言和闪光的艺术形象,展示中华民族的革命历程和中华儿女的卓越风华,让人们感受到一路走来的艰辛与壮阔,感受到党和人民水乳交融、血脉相连,领会到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精心创作与大力传播齐头并进。中国革命精神内涵丰富、内容博大,要创作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传世经典,就要努力挖掘、深入研究、潜心创作,强化剧本生产,丰富创作手法。可以适当邀请明星演员参加,提升对年轻观众的吸引力。除传统电视台外,适应融媒体发展趋势,推动作品多平台播出,覆盖网络视频、手机视频等新应用新平台。加强宣传和评论力度,使优秀作品成为文化现象、舆论焦点、热议话题,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
    (作者:杨文华 单位:中宣部政策法规研究室)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