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大秦帝国”为何能零差评收官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北京晚报 金力维 参加讨论


    
    《大秦帝国之崛起》上周在央视收官,虽然这是一部拍摄于五年前的电视剧,服装造型各方面略显陈旧,但豆瓣评分8.7,几无差评,得到了的“良心剧”的好口碑。《大秦帝国》系列史诗剧历经10年磨砺,第一部《裂变》播出后反响巨大,第二部《纵横》和第三部《崛起》为了更尊重史实,几乎是在原著外另起炉灶,做出不迎合市场、粉丝心态的冒险之举,保住了历史正剧的品质。两部导演丁黑在接受采访时坦言拍摄极其艰辛,他深感拍历史正剧本质上是释放一种精神,受其感召可以克服万难。
    《大秦帝国》改编自孙皓晖的同名小说,原著已是人气颇高,完全按照小说改编的第一部《裂变》播出后大获成功,但到第二部、第三部改编时,主创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执导后两部的导演丁黑本就是陕西人,对秦文化有着特殊的偏爱,也非常喜欢孙皓晖的原著小说,可他带领拍摄的后两部与原著情节相差很大,原因是根据最新文献,苏秦和张仪并不是同时代,两人相差二三十年,而小说情节完全是以这两人作为结构主轴而构建的。丁黑回忆说:“最后,制片方确定了大秦帝国的创作原则,作为一部历史正剧一定要尊重历史,以秦国君臣子民在大争之世怎样励精图治,经过几代人奋斗,建立统一中国的伟业为主旨。而小说中有大量的篇幅在写苏秦如何赢得齐王信任、如何合纵挂六国相印。显然,小说距离一部历史剧所要表达的主旨,已经有很大的距离了。”
    时下流行的IP一说,在五年前《大秦帝国》系列剧拍摄时还未有此说法,制片方只将小说作为素材蓝本,而不会有讨好小说粉丝的意图,所以,后两部是由三位编剧依托小说重新创作而成。丁黑解释:“张建伟的剧本是另起炉灶,但戏说成分又太重。《大秦帝国之纵横》和《大秦帝国之崛起》后来又另请了两个编剧李梦和钱洁蓉。重新梳理提纲,重新创作剧本。因为当时剧本才五六集,大纲是完整的,后两部连拍。我们一边筹备,一边赶剧本,一边开机,在一个特别艰难而又冒险的情况下开机拍摄的。”两部播出后,小说读者意见很大,丁黑表示理解,因此从尊重小说、热爱小说的角度讲,电视剧的确是颠覆的,但这种牺牲正是为了坚守住《大秦帝国》历史正剧的品性。如今,《大秦帝国》系列剧被誉为是历史正剧的代表之作。
    什么样的剧可以称之为历史正剧?专家研讨会上,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李京盛认为:“一定要有真实的历史人物、事件,并高度还原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氛围。除此之外,还要能够阐释历史兴亡之道、强盛之道、统一之道。在这一点上,《大秦帝国之崛起》做得非常到位,它深刻探讨了国家统一过程中的正能量,突出了明君、贤相、忠臣的作用。”
    《大秦帝国之崛起》描绘了秦昭襄王在位的56年当中,秉承先祖遗志,通过不断努力使国家强大的崛起之路。观众能在其中寻找到当今中国崛起的精神原动力,剧中所展现的强国精神和统一梦想触动了国人内心深处最澎湃的爱国情怀和最宝贵的进取精神。导演丁黑认为,“大秦是一个特别聚气的题材,这个题材似乎能够让所有的创作人员投入全部的热情,那一段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青少期,充满生命力,充满激情,充满抱负,所谓大争之世,总得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所以,尽管拍摄期间困难重重,大秦是群戏,300多演员的剧组,从选角到调动是巨大的工作量,但每个人都非常努力。2000多年前的历史故事激发了昔日主创的斗志,也打动了当下的观众,这便是历史正剧的魅力所在。J187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