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艺术报 何瑞涓 参加讨论


       2015年1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 “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引起学界关注与热议。
    不久前,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组织召开马克思主义与文艺理论学科建设系列研讨会之第四场,以“21世纪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 理论新形态”为主题,探讨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所面临的问题及所需做出的努力,董学文、张永清、祝东力、金永兵、崔柯、刘斐、冯巍、兰善兴等近二 十位老中青三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者参与研讨。
    “中国化”与“中国的”是马克思主义发展水准上的区别
    我们常说要建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或者说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中国化” ,从“中国化”到“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区别何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董学文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个变化,指出“中国化”还是“中国的” ,二者不是矛盾对立的,而是在马克思主义发展水准上的区别。“中国化”体现的是“中国制造” ,而“中国的”强调的则是“中国创造” 。所谓中国化,按照毛泽东在1936年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讲,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就是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也强调要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这时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已经具有原创水准,不再单单是“结合”了,而是发前人所未有,是中国 人自己的创造,化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就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了。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也指出,化者,彻头彻尾彻里彻外之谓也。董学文说:如果“中国 化”达到了彻头彻尾、彻里彻外,那就是“中国的”了。
    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所长祝东力也提出不同意见,指出理论放之四海而皆准,具有普适性,比如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毛泽东思想不 仅仅限于中国,一直到21世纪,尼泊尔共产党、印度共产党都还在使用,其中体现出普遍规律,即只要是半封建、半殖民地地区,只要是还没有从农耕文明顺利过 渡到工业文明的地区,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毛泽东思想都是适用的,它是第三世界都有的。无论是“中国化”还是“中国的”都意味着一定范围内的,因而,祝东力强 调,我们不要过度强调自己的有限性。
    我们未来的马克思主义怎么办?
    “发展21世纪或者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要立足实践,提升经验,根本上就是要聚焦和直面中国当下的文艺问题。 ”董学文指出, 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是经典的马克思主义,是外国的, 20世纪的中国马克思主义严格来说就是毛泽东文艺思想,而要解决当前问题,只靠经典是不行的。在他看来, 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还会保持批判的、革命的学科本性,而不会是高头讲章、教科书式的。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的“历史虚无主 义”“调侃崇高、扭曲经典、颠覆历史、丑化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追求奢华、过度包装、炫富摆阔”等,都是当下出现的文艺现象, “对这些现象批判得越透彻,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建设得就会越好” 。
    以往的理论实践也值得总结提升,提取出合理的有机成分,很多可以为未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提供路径和内容。董学文举例指出,近几十年来中国 文艺界有许多思想冲突和争论,比如对审美和意识形态的关系的论争,如果总结得好就可以对未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有增补作用。又如比较普遍的一种文艺理论模 式就是把马克思与另一个文艺理论家嫁接,创造一个新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和弗洛伊德嫁接,和海德格尔嫁接,和本尼特嫁接等等,影响很大,这种嫁接的不合理性 我们需要说清楚。又如文艺与道德的关系问题,越过底线就属于负面文艺,属于精神污染,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理论问题。董学文强调,“我们未来的马克思主义怎 么办?就是要面对这些具体的问题,分析并解决这些问题。中国理论家现在最欠缺的是我们没有这些思想和意见做理论上的提升,使它成为新的理论元素” 。此外,理论家还要有世界的眼光,看到整个世界的文艺理论运动态势,这是发展未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性的底色。
    “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重在‘中国的’ ,我们要表达中国自己的声音。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金永兵指出,上世纪30年代,左翼文化是作为当时流行文化的组成部分存在的,那个时代的创作者视左翼为创作方向。而今天,为什么很多 反映社会主义文化的东西不被消费者接受?大概是因为彼时我们的文艺家很大程度上与人民同属于或接近同一个阶级,而今天其实绝大多数文艺家与服务对象属于不 同阶级。19世纪部分俄国贵族文艺家能够走出阶级,为劳苦大众服务,成为阶级的逆子,而我们的当代文人,不是要走出自己身处的阶级,而是渴望进入这个阶 级。“如何让有产者为无产者服务,如何让资产者为小资产者服务,就变成了一个问题” 。金永兵分析道,在中国传统文学中,强调文以载道,经世济民,其实也是服务于政治的。当代文人不需要豢养,依托于市场而存在,市场是其写作的中心。我们的 政治倡导文艺服务人民,服务大众,而如何让当代文人服务于政治倡导,服务于普通大众,而不是通过资本、市场、媒介控制大众的需求和消费权?这需要深入思 考。
    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崔柯也谈到,和迅速发展的现实相比,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能够提供给我们去理解现实的一些话语 是远远不够的,当务之急是建构一种可以正面应对现实的替代性话语,放出更多的“良币”去占领市场。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不应该去建构无所 不包的理论,而是建构基础理论,确立批评范式,具体操作上应结合成功的个案研究,提出一些能够应对阐释当下文艺问题的概念和范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