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杨柳春风染丹青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艺术报 张亚萌 参加讨论


    
    贵子有余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的这首《元日》描述了新年时热闹欢乐、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清代李光庭在《乡言解颐》 “新年十事”一节中,将门神、春联、年画等事列入其中,并谓“扫舍之后,便贴年画” ,不仅明确指出年画的性质和用途,并首次以“年画”二字命名,沿用至今。长久以来,人们将贴门神、贴年画作为一种辞旧迎新的习俗而岁岁遵循,不仅使得门户焕然一新,更是一次迎祥纳福。
    新春佳节之际,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杨柳春风” ——中国美术馆藏杨柳青古版年画精品展以140幅年画喜迎新春,年代介于清康熙至晚清民国之间,大部分作品来自于已故民间美术史学家及年画收藏家王树村先生的征集或捐赠,其中很多均为存世孤本和粉本。其中有印制于清康熙时期的《四艺雅聚》 《太白醉酒》 《四季平安》 ,雍正时期的《加冠仕女图》 《叶戏仕女图》 ,乾隆时期的《百花公主》 《韩湘献篮》 《五福三星》 ,嘉庆时期的《暖香坞雅制春灯谜》 《时迁盗甲》 《游园惊梦》 《打龙袍》以及道光时期的《庄稼忙》 《福寿平安》等,都是已经绝版的孤本,其艺术价值不言而喻;另外还有一些作品属于年画画师“点套”的粉本,即印出墨线版后,画师直接在上面手工填色,刻工再据此分别刻出各块色版,如《逍遥津》 《雁门摘印》 《捉放曹》《年年太平》等,这类粉本过去在年画作坊内秘而不传,因此也是非常难得。展览将持续至3月26日。
    杨柳青年画始自明代中晚期,清早期日臻完善和提高,清中后期达到鼎盛,形成以杨柳青镇为中心辐射至南乡三十六村“家家都会点染、户户全善丹青”的黄金时代盛况。明清时期的杨柳青地处漕运枢纽,交通发达,市肆纵横,风景如画,有北方“小苏杭”之称。杨柳青年画在这种殷盛的环境中成长发展起来,并畅销于京城,故其题材和风格并不同于其他的农村年画产地,而是具有十分鲜明的市民文化特点和审美趣味。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杨柳青年画逐渐形成了印绘结合的独特工艺,既保持了传统木版年画的版味,又富有手工彩绘细腻明快的特色,从而塑造出有别于其他年画产地的独特“杨柳青年画风格” 。据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介绍,杨柳青年画是年画艺术中广为人知的“名品” ,其精湛的刻工、细腻的彩绘、丰富的样式以及巨大的影响力,堪称年画艺术之奇葩,享有盛誉。杨柳青地处天津,因植柳繁茂而得名,据文献和实物考证,当地印制年画始自明代中晚期,清早期日臻完善和提高,清中后期达到鼎盛。著名的戴连增、齐健隆、李盛兴、荣昌号、爱竹斋、义成永等字号在当时皆自设作坊,广聘画师开版雕印,从业者至少有三千人之多。与此同时,伴随社会经济和手工业的发展,杨柳青年画也产生了风格上的流变。康熙、乾隆时期仍继承传统绘画题材,画面严谨,背景简洁,注重人物神情的刻画;至嘉庆、道光年间,画面渐趋向繁盛热闹的场面发展,人物增多,色彩柔丽,背景也愈加丰富。
    综观杨柳青年画历代传世作品,其题材内容绝大部分都积极向善、歌颂美好,真实反映了现实生活面貌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就画面来讲,其色彩焕然悦目,气氛欢乐致祥,笔法精巧细腻,人物情态形象生动,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构图章法更是适合大众欣赏习惯。这种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构成了雅俗共赏的艺术魅力。据策展人刘莹介绍,杨柳青年画题材既有借古喻今、教育后代的文史典故和戏曲故事,又有刻画男耕女织、世俗风貌的时样节景,以及大量富有祥瑞寓意的吉祥喜庆类年画。杨柳青年画中有大量以经史故事、民间传奇等为素材的作品,多表现忠孝贤愚、仁义智信、才子佳人等内容,往往选取最精彩、最吸引人的章节,兼具故事性和教育性。刘莹说,这类作品在清早期仍继承传统绘画风格,着重人物神情的刻画,画面庄重;清中期逐渐趋向于刻画繁盛热闹的场面,色彩愈加柔丽。
    “画中要有戏,百观才不腻” ;伴随着清代戏曲文化的繁荣发展,出现了一种以戏曲剧目为题材的年画。“笙歌散后声清在,木版丹青觅音容” ,戏出年画的出现使人们足不出户便可欣赏、回味戏中美妙,深受公众喜爱。杨柳青戏出年画在形式上分为两类:一类画面背景写实,有真山真水,活马实车,但人物的表情身段、举止动作却是舞台程式;另一类则完全照搬“一桌两椅”的戏曲舞台形式,如以马鞭代骑马、以执桨示乘船、以画有车轮的方旗表示车辇。
    在过去的农耕社会,人们主要从事春种秋收的农业生产,岁时节庆也有很多丰富的民俗活动。这一类的杨柳青年画作品虽缺少故事性,却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它们从民间风俗习尚中选材而作,形象记录下当时人们的活动实况、生活百态。在这其中,表现吉祥喜庆的仕女娃娃是大宗,作品采用象征的手法,利用画中人物所持器物或室内陈设物品的谐音,来表达祥瑞美好的寓意;画面侧重表现人物神情衣饰以及背景亭台桌几的细节描绘。
    老年人门上贴“推车进宝”“四季平安”的年画,年轻夫妇门上贴“麒麟送子”“冠带流转” ,堂屋正中迎客位置要挂“中堂画” ,窗户两侧装饰“窗旁” ,炕墙周围可贴“炕围子” ,水缸上方壁间贴“缸鱼” ,灶台后墙贴“灶君马” ……这些丰富的内容,传达出积极向善和追求美好的思想内涵,契合了人们的精神需求,所以能被群众喜闻乐见,成为数百年来点缀年节的必备之物。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