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文艺评论》 丁国旗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文艺工作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重视优秀传统文艺经典的价值和作用,重视中西文艺文化的交流互鉴,并通过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创文艺工作新局面作出了全面部署。习近平的文艺思想是中国传统文艺治国理念的延续,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体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思想光辉,是根据现有国情、民情、文情与时俱进提出的新思想、新战略、新理念。习近平懂得文学而又善于以此治国理政,他用事实证明文艺的价值与作用不可替代。
    关 键 词:习近平/文艺思想/民族复兴/治国理政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的理论突破研究”(项目编号:15AZW00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丁国旗,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十八大以来,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线,习近平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理念,形成了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任务、“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以及“五大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治国理政思想新体系。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更是用八个“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对这一思想体系的理论指导、奋斗纲领、具体落实等作了进一步明确,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建设的重要内涵,着眼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在习近平系列讲话中,有关文化的论述占有重要的份量,居于重要的位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已成为其治国理政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文艺与文化有着直接联系,在文化建设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着力对习近平的文艺思想进行研究,阐释其与治国理政的理论联系,以及文艺作为强国战略的重要价值与意义。
    一 重视优秀传统文艺经典,是习近平文艺治国思想的重要表现之一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进行了多次传统文化考察活动,走访了许多文化古迹名胜,发表了很多有关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来到山东曲阜孔府和孔子研究院参观考察,在听取了有关专家学者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情况后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①无数历史事实证明,经济和军事的强大可以让一个国家保持独立和稳定,但要真正赢得别国的尊重和爱戴,还要依赖这个国家文化上的繁荣和文明的进程,习近平对历史发展、国家兴衰规律的认识是深刻的。概括来说,习近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艺经典的重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善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营养,从对“文艺经典”的引用中传递文艺与国家治理的内在关联。习近平善于用典,善于从古代典籍、经典名句中汲取治国的经验,总结从政的心得,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使其为我所用,为今所用。例如:他多次在讲话中引用郑板桥的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②,以此强调群众利益无小事,强调基层干部的作用,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切身体察人民的疾苦,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在谈论以德修身、从政以德等问题时,他引用《论语·为政》中的话“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强调从中央领导干部到基层百姓都要读书修德,以自己高尚的品德感染身边的人,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2015年2月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习近平用典》一书,收集、整理了习近平在各种场合用过的135处传统文化经典,《史记》《诗经》《礼记》《尚书》等书中的故事、名句,以及诸子百家文史笔记等,尽在其引用之列;2007年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之江新语》辑录了习近平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撰写的短评文章共232篇,有人统计共用典84条;而2006年1月24日习近平在浙江省办公厅系统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从政体会漫谈》中就有17处引用了传统文化经典。习近平用这些文化经典言敬民之心、为政之道、立德之途、修身之径、任贤之准则、信念之养成,从这些经典文献中探索与寻找历史和前人留给我们的思想启示与精神基因。他在传统文艺经典引用上的范围之广、理解之深,既显示出他对传统文艺经典文献的熟悉和掌握,也显示出他借助传统文艺经典治理国家、教育干部和民众的文化信心。
    其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把优秀的古典文艺作品作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习近平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③他把优秀传统文化概括为“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六个方面,强调要用优秀传统文化助推中国梦。《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中,他更是直接地提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他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④在这些讲话中,习近平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传统文化之间内在、紧密的联系。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新表述、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活水和灵魂所在。
    让优秀的古典文艺作品真正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成为大到治国理政、小到做人做事的行动指南,是习近平重视传统文艺经典的第三个表现。他重视学习古代诗词的重要意义,2014年教师节前一天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他谈到:“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⑤他不仅强调经典教育要从学生抓起,在日常的各种讲话中也时时提醒大家多阅读经典,多用优秀作品提高自己。例如,他用“腹有诗书气自华”教育人们多研读经典,并认为,“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是一种以一当十、含金量高的文化阅读”⑥;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人生三境界教导领导干部,读书、学习、工作也要有这三种境界;用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阐述治国理政用人上的重要性,等等。新时期以来,西方文化越来越成为一种时尚,被国人学习接受乃至追捧,而此时习近平却重视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求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撑,这既是一种魄力,更是一种远见。“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曾几何时,我们弃之如敝屣,视之如草芥,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二 重视中西文艺文化的交流互鉴,是习近平重视文艺治国的又一重要表现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⑦。习近平在处理国际事务、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方面,十分重视文艺文化的桥梁与纽带作用。2014年3月习近平的欧洲之行,在各地的演讲和发表的署名文章中,对此作了非常明确的阐述。
    习近平阅读过大量世界名著,对许多国家的文艺作品都非常熟悉,这为他以文学拉近与出访国的外交距离,促进彼此的信任、理解与合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14年3月27日,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讲道:“读法国近现代史特别是法国大革命史的书籍,让我丰富了对人类社会政治演进规律的思考。读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狄德罗、圣西门、傅立叶、萨特等人的著作,让我加深了对思想进步对人类社会进步作用的认识。读蒙田、拉封丹、莫里哀、司汤达、巴尔扎克、雨果、大仲马、乔治·桑、福楼拜、小仲马、莫泊桑、罗曼·罗兰等人的著作,让我增加了对人类生活中悲欢离合的感触。”⑧习近平的发言让在场的国外友人感受到他对法国文化的了解和尊重,加强了彼此的情感联系与文化沟通。
    在德国《法兰克福汇报》上发表的署名文章《中德携手合作造福中欧和世界》中,习近平同样以文化拉近距离,以文化情感的共鸣和共识促进彼此思想上的沟通与理解。习近平认为,“两国数不尽的先贤哲人、深邃的思想哲理、丰富的文学艺术,是双方互学互鉴、交流合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⑨。《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则提到了不少德国作家和思想家的名字,习近平说:“德国不仅以其发达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制造业闻名世界,而且在哲学、文学、音乐等领域诞生许多享誉全球的巨擘,他们的许多作品早已为中国民众所熟知。这些作品中,有歌德、席勒、海涅等人的文学巨著和不朽诗篇,有莱布尼茨、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海德格尔、马尔库塞等人的哲学辩论,有巴赫、贝多芬、舒曼、勃拉姆斯等人的优美旋律。”⑩在这篇文章的最后,他还引用德国文学家莱辛的话——“历史不应该是记忆的负担,而应该是理智的启迪”,以提醒世界各国不忘历史,携手共进,共同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习近平通过文艺加强与出访国的沟通与理解的例子还有很多。2014年2月7日,习近平在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曾深情列举了11位俄罗斯作家的名字:“我读过很多俄罗斯作家的作品,如克雷洛夫、普希金、果戈里、莱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涅克拉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肖洛霍夫,他们书中许多精彩章节和情节我都记得很清楚。”(11)据媒体报道,2015年习近平出访美国,9月22日晚在西雅图下榻饭店的欢迎宴会上发表演讲时,提到了他读过的梭罗、惠特曼、马克·吐温、杰克·伦敦等美国作家的作品,并特别提到了海明威。他说:“海明威《老人与海》对狂风和暴雨、巨浪和小船、老人和鲨鱼的描写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还提到了自己与这部作品两次有趣“邂逅”的细节:“我第一次去古巴,专程去了海明威当年写《老人与海》的栈桥边。第二次去古巴,我去了海明威经常去的酒吧,点了海明威爱喝的朗姆酒配薄荷叶加冰块。我想体验一下当年海明威写下那些故事时的精神世界和实地氛围。”(12)他这番话入耳入心,赢得现场一片掌声。
    正是因为深刻认识到文艺作品在不同国家之间思想交流上的重要作用,习近平对国内的文艺工作也寄予了深厚的期望,《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谈到,他希望“文艺工作者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让外国民众通过欣赏中国作家艺术家的作品来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增进对中国的了解”(13)。(以下凡引此文,不再一一注明)“智者求同,愚者求异”,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在国际事务中,习近平善于从文化传统与文艺交流中寻求利益最大的公约数,与各国人民一道共享机遇,共迎挑战,不仅彰显了大国风范,更展示了文化自信与文化宽容,表现出了在国际交流中的远见卓识。
    三 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是习近平文艺治国思想最为直接的表现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了“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次文艺讲话的重要意义,恰如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的《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读本》“前言”中所说:“讲话科学分析了文艺领域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事关文艺繁荣发展的一系列带有根本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定方向、立纲领,点问题、提神气,体现了党对文艺工作的新思想、新判断、新要求,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创文艺工作新局面作出了全面部署。讲话是当代中国文艺实践的理论总结和思想升华,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思想光芒,是指导文艺工作和文化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对推进社会主义文艺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14)“讲话”共阐述了五个问题,五个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涉及文艺工作的方方面面,而这些方面又无一例外同文艺的繁荣发展相关,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关。
    在讲话中,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而实现这个目标,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文艺和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作用。”今天我们正处在一个关键的时期,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习近平正是站在这样的高度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认识文艺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形成并积极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文艺工作既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发挥作用,同时也将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发挥作用。习近平专门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正是因为文艺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密切联系。
    文艺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所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首先,文艺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正如习近平在讲话中所说的,“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事业征程中,“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回顾世界历史,不论是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还是我国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或是近代的新文化运动,这些激动人心的时代,都与文艺息息相关,都是因为接受了文艺的启迪与影响。其次,文艺最能凝聚人心。“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习近平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上出现种种问题,其病根就在于一些人价值观的缺失,因此,他希望通过文艺铸造灵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的传承、真善美的追求,这些都需要在文艺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实现。再者,人民需要文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是要时刻关注人民的需求和利益。因此,习近平要求一定“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此外,为了使文艺能够顺利地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发挥作用,在“讲话”中,习近平还谈到了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等其他方面的问题。
    《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曾经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15)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就是习近平的文艺战略与谋划,在“讲话”精神指引下,我国的文艺事业必将不辜负时代召唤、不辜负人民期待,必将创造出更好更多的文艺精品,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四 习近平文艺与治国思想的理论贡献与价值意义
    习近平的文艺治国思想有着清晰的理论来源,这一来源既立足于中华民族以文治国的历史传统,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文艺与社会思想的理论吸收和创新性发展,体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思想光辉。同时,习近平的文艺治国思想还有其清晰的现实映照,它既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已经取得的所有成就为物质基础,同时也放眼世界,是在全球化条件下对我国发展道路作出科学判断的必然选择。文艺问题从来都不是文艺自己的问题,文艺的作用也从来都不是单一的作用,它关联着治国、治家、治事、治人,也关联着精神、价值、认同、实力。习近平有关文艺与文艺工作的论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习近平的文艺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文艺治国理念的延续
    我国古代有关文艺与治国的论述很多,并形成了丰富的“文治”思想。虽然不能狭隘地将“文治”理解为用文学艺术治理国家,但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文学艺术在国家治理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却很早就得到了重视。《论语》记载:“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这里所谈的正是《诗经》在从政和外交活动方面的应用,可见文学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工具之一,这一观念是被古代知识分子所普遍接受的。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对宋初宰相赵普用半部《论语》“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赵匡义)致太平”的说法,我们不会觉得有丝毫的诧异,反而认为这是十分自然的事情。“采诗观风”是西周以来“补察时政”的具体举措,孔子关于诗歌作用的“兴、观、群、怨”说,不管是哪一点,所反映的都是以诗歌为代表的文学在国家政治系统中直接运用的情况。这一核心理念,在此后两千多年的时间里被无数的文人知识分子重复言说,成为我国文治体系中的基本要义,也成为文学的安身立命之本。无论是“辞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刘勰《文心雕龙·原道》)以强调文的明道功能,还是“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荀子·大略》)以强调文的化育作用,抑或是“彰君子之志,劝美惩恶,王化本焉”(裴子野《雕虫论》)以强调文的美刺讽谏之力,从中都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文人为文艺所争取到的明德治乱、经纬天地、谏政治国的话语权利和话语地位。当一代帝王曹丕说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时,文艺在国家治理、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已经是不可摇撼、无可替代的了。
    由此可见,习近平的文艺思想根脉联结着深厚的中国“文治”传统,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与中国智慧。它深植于中华文化传统之中,汲取其中的思想精髓,并将其与时代有机结合起来,是科学的论断,对我国的文艺建设及文化强国方略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二)习近平的文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揭示了社会结构,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相互关系,同时也为艺术确定了位置。“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在考察这些变革时,必须时刻把下面两者区别开来:一种是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16)。也就是说,文艺作为一种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特殊的“意识形态的形式”,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它既是一定的历史条件的产物,又是作家艺术家对他们所属时代生活的反映的结晶。当然这种反映既是审美的反映,又是能动的反映。马克思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已经提到了“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17)的审美创造原则,而能动的反映论则在列宁那里得到了很好的阐述和论证。虽然依据普列汉诺夫的社会结构“五层次论”的理论表述,文艺是漂浮于空中的社会意识形态,离社会经济基础比较远,要通过哲学、宗教、道德和政治等中介,才能曲折地反映经济基础的要求,但无论多远,文艺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形式,最终要接受经济基础的制约,这是无可置疑的。正因为如此,列宁在《党的组织与党的出版物》中明确提出,“写作事业应当成为整个无产阶级事业的一部分,成为由整个工人阶级的整个觉悟的先锋队所开动的一部巨大的社会民主主义机器的‘齿轮和螺丝钉’”(18),写作“不是为饱食终日的贵妇人服务,不是为百无聊赖、胖得发愁的‘一万个上层分子’服务,而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为这些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19)。继承列宁的理论遗产,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则结合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现实和完成民族解放任务的基本要求,提出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文艺是从属于政治的”,以及文艺批评标准的“以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以艺术标准放在第二位”的主张。“延安讲话”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符合当时中国国情与形势,为我国民族解放事业的顺利完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建设提供了基本的依照。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十分重视文艺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作用与服务功能,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指导下,根据形势的变化和工作重心的转移,我们都会及时调整文艺方针,以期更好地推动文艺的发展,更好地发挥文艺的功用。1978年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文艺方针,取代了以往“文艺为政治服务”“文艺从属于政治”的口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繁荣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南。改革开放近40年后,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既是解决我国文艺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新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本思想的继承和创新发展,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最新成果,是当代我国文艺工作的最新指南。
    (三)习近平的文艺思想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
    今天我们正处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新理念、新思想、新阐释、新战略、新实践,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有一个完整全面的复兴计划与落实规划。在中国经济发展起来之后,民族形象的塑造、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民族精神的凝聚、中华文化新辉煌的创造等显得尤为重要。加之2008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以来,西方各国的经济发展徘徊不前,持续低迷,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表现出的各种优越性,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在这样的情形下,把中国经验推介出去,“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20),已成为作为世界大国的中国的诉求之一。有学者指出:“‘蛋糕相对做大’以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这一阶段,邓小平称为‘发展起来以后’。中共十八大以后,我国真正进入了‘发展起来以后’的历史阶段,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也进入了表达诉求期,民众的各种诉求在增强。”(21)因此,“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文艺和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作用”显得尤其必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显得时不我待。“全球化”时代,在民族核心竞争力的综合考量中,文艺既是文化的软实力,同时又是文化的硬实力。
    文艺本应该“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然而现在我国文艺的状况并不能完全随人所愿,“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文艺没有了生命力,“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习近平说,当前文艺最突出的问题是“浮躁”,而文艺上的浮躁所表现出的正是社会的浮躁、思想的混乱、价值观的缺失与人们精神上的魂无定所。习近平曾指出:“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22)显然,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文艺不能失声,不能无语,不能无所适从。正是从这一角度看,习近平的“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适逢其时,必能纠偏归正,使我国文艺回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只有“居安而念危,则终不危,操治而虑乱,则终不乱”,由以上论述可见,习近平的文艺治国思想是根据现有国情、民情、文情,依据国史、党史与时俱进提出的新思想、新战略、新理念。
    结语:永远不要忽视文艺的价值与作用
    雨果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试将莎士比亚从英国取走,请看这个国家的光辉一下子就会削弱多少!莎士比亚使英国变美,他减少了英国与野蛮国家的相似点。”(23)确实如此,正如莎士比亚之于英国,但丁之于意大利,歌德之于德国,或者说《荷马史诗》之于古希腊,《堂吉诃德》之于西班牙,《红楼梦》之于中国,优秀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的艺术成就,而且是整个国家的文化骄傲。透过一个个生动曲折的故事、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我们看到了一种文化的思想深度,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一个国家的文化实力和一国人民的精神高度。文艺是一座桥梁,让不同国家更好地实现了文化的交流,让不同国家的人民之间更好地实现了思想的沟通。文艺的价值与作用,永远不要忽视!
    习近平是有文学情结而又懂得文学的人,在他的文章或讲话中提到的作家有几百人,所引用过的诗词文章不计其数。他热爱文学,在陕北插队的时候,走30里路只为去另一知青那里借歌德的《浮士德》来读;他善于与作家交朋友,在河北正定工作时结识了作家贾大山,后来在贾大山过世后,还专门写了悼念他的文章。习近平还是懂得文学并以此治国理政的人,在他这里文艺与治国的关系从来都是紧密联系、难以分割的。难怪有文章指出:“作为一名作家,贾大山有着洞察社会人生的深邃目光和独特视角。在将贾大山引为知己的同时,习近平也把他作为了及时了解社情民意的窗口和渠道,作为行政与为人的参谋和榜样。”(24)习近平曾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劝勉干部,关心文学,提高审美修养。他说:“领导干部还应该了解一些文学知识,通过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培养高尚的生活情趣。”(25)懂得文学,学会审美,虽然不能直接用于治国理政,但无疑将有助于官员加深对治国安邦平天下的认识和理解。文学无他,但能在长期的陶冶下,让人心正、身修、德明,如《大学》所言:“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习近平的文艺治国思想可谓内涵丰富,意味深远,博大精深,善于谋断,既联结着我国古代传统的“文治”精神,又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国家观念与我国社会现实有机结合后的创新性发展,是在全球化语境中对中国如何发展、怎样发展的科学研判下的新理念、新战略、新实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建设,对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①《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时强调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人民日报》2013年11月29日。
    ②《习近平用典》,第7页,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年版。
    ③⑦《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重要讲话文章选编》,第119页,第120页,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版。
    ④《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第7页,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⑤《习近平: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909/c1024-25628978.html.
    ⑥《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学习时报》2009年5月18日。
    ⑧习近平:《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03/28/c_119982956_3.htm.
    ⑨习近平:《中德携手合作造福中欧和世界》,《人民日报》2014年3月29日。
    ⑩习近平:《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329/c1024-24772018.html.
    (11)《习近平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02/09/c_119248735.htm.
    (12)《习近平透露“书单”与海明威作品两次“邂逅”》,中新网http://www.chinanews.com/gn/2015/09-23/7540359.shtml.
    (13)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14)《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15年版。
    (15)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第19页,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1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2—33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7)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58页,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8)(19)《列宁全集》,第12卷,第93页,第97页,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0)《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第14页,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21)韩庆祥:《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6年第1期。
    (22)《习近平在古田赋予我军政治工作新使命》,中国青年网http://pinglun.youth.cn/wywy/shsz/201411/t20141106_5999118.htm.
    (23)维克多·雨果:《威廉·莎士比亚》,丁世忠译,第252页,团结出版社2001年版。
    (24)余亦青:《习近平的读书生活》,《生命时报》2016年3月8日。
    (25)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0303/c1024-20655810.html.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