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诗心不逐年华老 仍怀逸兴壮思飞——记著名诗人刘征先生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人民日报海外版 王德艳王改正 参加讨论


    
    刘 征
    年逾九旬的当代著名诗词家、语言教育家、杂文家、书法家刘征老先生,是一位有故事的人。
    先生之名天下知
    刘征,1926年6月生于北平郊区宛平县一户普通人家。幼小即热爱诗词,后经启蒙教师和名家指点,自己不懈努力,终成当代诗词大家。他为诗兼具新旧。新诗主要是寓言诗、讽刺诗,评论者言“五四以来,罕有其匹”。旧体诗出古入新,极富时代精神,形成独特风格。先生已出版著作三十余种,荣获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
    在我国诗词界,刘征老德高望重,令人景仰,但他又谦和得如一介布衣,平易待人。不论谁请教于他,他均以学长身份与人热情地“聊”诗词歌赋,时而沉吟平静,时而开怀大笑,把你领入诗词意境中。
    刘征青少年时期历经磨难。新中国成立后,他以深厚的家国情怀,用勤奋的笔讴歌祖国和他所挚爱的人民,同时以寓言诗做匕首投枪,毫不留情地鞭挞假、丑、恶。
    刘征年纪越大,著述愈丰。他手中的笔如一个旋转着停不下来的陀螺,笔耕不辍,弦歌无休。他的名言是:“八十不算老,九十也还小,活到一百岁,还要往前跑。”刘老言行如一,92岁高龄的他,还在诗词歌赋的“马拉松”道上向前奔跑着……
    刘征一生饱经沧桑,脸上却充满阳光,笑脸就是他不花钱的自然妆容。从他身上,人们得到的是满满的正能量。
    古今辞赋纵横谈
    2017年5月25日,北京丽日蓝天。我们随《中华辞赋》社总编闵凡路驱车前往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镇燕达金色年华养护中心,看望正在那里休养的刘征老先生。大病初愈的刘征老早早站在沙发前迎候我们。
    闵凡路总编说:“端午节快到了,您是《中华辞赋》的老顾问,我们来向您问安。您是我国诗词界的领军人物,德高望重。我们十分敬仰。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您的为人和创作生涯,我们也想顺便采访您。”刘征老表示感谢。他说:“这几年你们的辞赋刊物办得越来越有生气,很不容易。”
    刘征老引古论今,娓娓道来:“辞赋很难写。我在中学时代写过短赋。有些古赋写得很好。王粲的《登楼赋》、杜牧的《阿房宫赋》、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庾信的《哀江南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后《赤壁赋》、李华的《吊古战场文》等等,我都很喜欢,不少句子能背诵下来。《阿房宫赋》才气之大,我个人认为很难赶得上。而汉大赋,难写,难懂,长而不可卒读。应该多写抒情赋。《赤壁赋》虽短,但有感情、有哲理、有文彩。苏东坡的《赤壁赋》讲到水与月盈虚消长,讲了天地人生的辩证关系。苏东坡生性豁达、豪放,对天地人生都看得很透。”刘征老在背诵辞赋中的一些段落时,开口即诵,名句从腹中自然流出。他头脑清晰,思路敏捷,不愧为饱学之士。
    谈到现代辞赋创作,刘征表示:“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高质量的赋作。首先要出新,倡导新内容、新思想、新语言。第二,要有感情,有热情,有温度,切忌平淡。还要逐步扩大作者队伍和读者群。”
    刘征还为《中华辞赋》杂志题词,挥笔写下:“新天光日月,辞赋丽山河”。老人家冀望辞赋事业如日月经天,光耀山河,期待作者用笔为伟大祖国增光焕彩。
    与诗结缘伴终生
    刘征的诗歌创作跨越两个世纪。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即闻名全国,与臧克家、程光锐并称“诗中三友”。
    刘征的诗作感悟历史、解读人生、走笔山川、吟咏风月。其诗语言丰富,意象瑰丽,风格独特,备受诗坛关注。他说:“我与诗结缘,要从上初中时算起。我上过私塾,自幼爱好文学,北平沦陷时在一所提倡读古书的学校读书,幸运地遇到了诗书画印均有较深造诣的陈小溪老师。他鼓励我写古诗,并送给我两本诗集《杜诗镜诠》和《古今诗苑》,对我帮助很大,不但促使我走上诗词创作之路,而且与杜甫结下穿越时空的不解之缘。”
    略微停顿,他接着感慨地说:“我写传统格律诗后,感到诗词是我的最爱,写起来开心动情,偶得佳句,神飞气畅,感到莫大的快乐。如今虽然我人老了,而诗心不老,仍怀逸兴壮思飞。这几十年里,我先是跑遍大半个中国,历览名山大川、八千云月。后又出国旅游,走遍欧、美、亚半个世界。足迹所至,凡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都付诸诗吟,至今已积累了3000多首诗词,都编入《刘征文集》八卷。这些作品,是我生命的外化,是我感情的凝结。诗中有大笑,也有悲戚,有舒心之乐,也有拍案之怒,既寄托了我个人的情思,也反映了时代风云的某些侧影。虽然不过是芥豆之微,但总算对国家、对人民做了些有益的事情,给多姿多彩的诗坛添了一块铺路的石子。”
    刘征主张诗词要有新内容、新思想、新语言:“新的要求就是美,美是诗的精魂,关系到感动读者的深度、广度、力度和恒久度。诗美如长天大海,仰之弥高,钻之弥深。我们在求索、攀登这座望不到顶巅的奇峰,犹如夸父追日,永远赶不上太阳,却可以获得烂漫的桃花。”
    说到激动处,刘老沉吟一会儿,接着说:“从我发表第一首诗算起,几十年过去了,经历了坎坷,受到了锻炼。我爱我们这块东方广大的热土,生于斯,长于斯,歌哭于斯。我作为心的应答,终于在祖国渡过磨难大放光辉的时候,笔端放出萤火般的熠熠之光。萤火虽小,不是也能照亮苦学者的书页吗?”
    由衷之言,掷地有声,感人肺腑,他对祖国、对人民的赤子情怀,令人肃然起敬。
    记忆之门逐渐开启,刘征深情地讲述了他与杜甫及杜诗的情结。他说:“几十年间,我读了许多古代大家的作品,但对我影响最深最大的就是杜甫的诗。许多杜诗我都能熟记成诵。杜甫忧人民之忧、乐人民之乐,是诗词历史上真正的泰山北斗。小时候在战乱的北平,我常常背诵杜甫的《哀江头》《春望》《三吏三别》等诗,不时潸然泪下。我人生的第一个扣子就是从学习杜诗开始的,直到如今,这个扣子没有扣错过。我一生都热爱老杜,尊敬老杜。”
    刘征谈到当下诗赋界应该学习杜甫:“我们幸运地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诗人赋家感国运之变化,要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要向杜甫学习,学习他的才华诗艺,更要学习他的人格。像他一样,有深厚的家国情怀,有对人民的大爱之心。”
    “一生期以滴添河”
    “一生期以滴添河”,这是刘征为自己立下的座右铭。他解释道:“滴,即代表我是一滴水,这滴水要流入大河之中,为社会、为人民做些有益的事情。这,就是我一生的所期所愿。现在我老了,但这滴水还没有流完,只要我的人生之门还没有关闭,我就要往大河里流水,力所能及地为社会,为人民多做点事。”他的目光似乎望向远方,平静地说:“今年清明节当日我突发心梗,多亏老伴儿阿龄在侧,及时送我到医院抢救。趁着这生命之门还敞开着,我得抓紧时间多做些有益的事情,不留遗憾在人间。”
    刘征先生一生最爱看书,爱买书,家中书如山积,后来把书捐了出去。闵凡路说看过刘老写的《嫁书辞》,很有感慨。刘老说:“人老了,存的书太多了。如果我和老伴儿都不在了,这些宝贵的书不能散落变成废品,所以捐了几批书给学校。最后这批书全部打包捐赠给中华诗词研究院。我俩了却一桩心事,但又像嫁女儿一样地舍不得,才写了那篇《嫁书辞》,表达不舍之情。现在中华诗词研究院正在筹建‘刘征文库’。”
    刘征老在2011年10月写了《秋歌八首》,其中一首这样写道:“平生不悔做书痴,淡泊秋怀只自知。若竹清于寒雨后,幽兰香在未花时。解忧以酒原非计,袪老良方唯有诗。拂袖清寒良久立,金摇庭柳夕阳枝。”
    我们衷心祝愿刘征老先生健康长寿,跑过百岁,永不停笔,把更多的后起之秀带上诗词歌赋创作的高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