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青春谍战剧 今年特别火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海南日报 麦青 参加讨论


    
    《解密》
    
    《伪装者》首开青春谍战剧的先例
    
    《麻雀》
    
    
    一波又一波谍战剧隆重登场,上下图为《胭脂》海报欣赏
    自从2009年《潜伏》热播以来,谍战剧一度成为电视剧市场的宠儿。2012年陷入短暂的沉寂之后,2015年《伪装者》的高收视率再度掀起谍战剧的新一轮高潮。今年适逢建党95周年,一拨谍战剧雄霸主旋律荧屏,显得异常热闹。
    青春偶像加盟谍战剧
    谍战剧的新一轮热潮源自湖南卫视。该卫视定位于15-25岁的青少年观众,其电视剧和综艺节目的选择和编排一度左右当代青少年的审美趣味,成为行业的风向标。独播剧《伪装者》为谍战的二次复兴带来了良好的口碑和收视率,甚至在2015年各大电视剧盛会中成为“获奖专业户”。尝到甜头之后,湖南卫视在2016年暑期档、国庆档分别推出《解密》《麻雀》,再度获得好评。东方卫视紧随其后,9月末联合浙江卫视重档推出谍战剧《胭脂》;北京卫视在3月份推出《猎人》反响平平之后,依然锲而不舍,国庆前夕继续主打谍战牌《好家伙》……一时间各大卫视谍影重重,暗战汹涌,谍战剧的潮头一浪高过一浪。但是相比首轮高潮中的《暗算》《潜伏》等,如今的谍战剧更加趋向于低龄化观众的审美口味,青春偶像与老戏骨平分秋色,隆重登场。
    如果说《伪装者》首开青春谍战剧的先例,那么《解密》《麻雀》等剧则成为青春谍战的忠实践行者。当下的谍战剧观众从热衷于故事和悬疑的70、80后等观众,开始倾向于欣赏小清新和偶像风的90、00后新生代观众。这种转向并不意味着守在电视机前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而是互联网思维向影视渗透的结果。对于制片方而言,如今电视剧成本的回收不仅要依赖电视广告,网络收费平台也成为重要的回收渠道。打开网络看电视,打开手机看电视几乎成为年轻一代的主要生活习惯,所以电视剧的选角、故事创意都开始倾向于以“流量君”为代表的新生代一族。新生代偶像——在大数据背景下,依靠网剧或者IP剧脱颖而出的佼佼者,开始频繁出入革命年代的谍战,以高颜值和高智商完成热血青年保家卫国的英雄梦想。无论是《解密》中的陈学冬,《麻雀》中的李易峰,还是《胭脂》中的赵丽颖,都是少男少女们穿越历史、喋血沙场的完美代言人。在老戏骨的世故、干练之外,新生偶像的介入,带来了清新、浪漫的画风转向,赢得了新生观众的喜爱。
    区别于传统谍战剧的新变
    新世纪以前,传统的谍战剧多讲述以工农兵为代表的底层人士的潜伏经历,而当下谍战剧自《潜伏》以来的主人公的身份不再是贫下中农,或者普通市民,而是颇具经济实力的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这种改变迎合了当下观众以消费性为主导的时尚趣味。剧中的男主人公大都西装革履,女性则裙裾翩飞,辗转于夜总会、歌舞厅、咖啡厅等娱乐场所,暗合了当下观众对于中上流社会生活方式的认可和向往。《伪装者》中的明氏家族赫赫有名,掌握着整个上海的经济命脉;《胭脂》中的女一号蓝胭脂是掌握货币发行和流通的银行家蓝长明之女;而《双刺》中的卧底彭刚则是川军政要的女婿……这些潜伏者个个锦衣玉食,背景深厚,堪称乱世中的“官二代”“富二代”,但其爱国赤子之心,百折不挠,坚若磐石。近乎理想化的预设将信仰赤诚和资本雄厚捆绑在一起,更是对当下世风过于追逐利己主义、缺乏信仰和价值追求的感召和呼唤。
    为了配合青春偶像的形象塑造,契合年轻化观众的情感认同,在敌我较量的矛盾冲突之外,青春与成长的话题逐渐被糅合进谍战剧中。《解密》从男性的角度,讲述了数学天才容金珍从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傻子”成长为一个成熟干练的信仰斗士的故事。《胭脂》则从女性的角度讲述了天分超群的少女蓝胭脂最后被纳入红色信仰的传奇经历。从个人的角度而言是一代青年在乱世中洗礼的青春之歌;但是从集体的角度而言,惊险、刺激的谍战故事将个人情感和精神生活悄无声息地纳入到意识形态的政治诉求当中。在个体的成长传奇中,却也是宏大的革命追求和家国梦想!
    除却成长模式,当下谍战剧的情感分量也在不断地加大。当跟踪、追捕、暗杀等激烈的外部冲突营造紧张节奏的同时,温情脉脉的人伦情感则成为编导们释放紧绷神经的法宝。《伪装者》之所以赞誉不断,在继承了《潜伏》复杂的人事争斗情节之外,增加了明氏一家的亲情线索。《麻雀》则将言情的套路用到了极致,主人公之间的党派利益之争,往往和三角恋之间的情感冲突相互借力、错位、碰撞,从而衍生出矛盾和节奏的跌宕起伏。《双刺》则更加令人叫绝,将国共之间的矛盾转化成一场夫妻间的家庭伦理战争来处理,正应了那句:国事也是家事。
    变了味的历史和谍战
    青春谍战剧在迎来高收视的同时,也引来诸多非议。年轻演员缺乏历练,表演不到位,常被戏称为“面瘫”。但是青春谍战剧最大的弊端还不仅仅在此,更重要的是过于迎合娱乐性的需求,将历史和革命演变成一场任人主宰的游戏。
    空间历史感的缺失成为最大的遗憾。历史感的营造不仅源自于场景时空的选择,而且服装、道具、化妆等各要素都在开口说话。青春谍战剧集中于八年抗战和国共内战时期,这时的中国民不聊生、经济混乱,即使是上海这样的大都市,也是繁华和衰败并存的景象。但不知是成本有限,还是为了美化偶像,许多谍战剧的画风呈现出一派缺乏叙事逻辑的美感。剧中的空间一律舍弃了与战乱频仍、民生凋敝相关的物象和场景编排。主人公仿佛完全游走在当代繁华的上海滩,穿着时装,喝着咖啡,跳着探戈,如果不是偶尔几声枪声打破了这种和谐,我们几乎会错以为谍战不过是谈谈情,跳跳舞而已。更可怕的是,革命的流血和牺牲在剧中不断被淡化,甚至都成了一场被过度美化的时尚秀。《麻雀》中的潜伏者李小男刑讯现场毫无英雄受难的悲壮感,更多地给人以美的感受而不是恐惧;《胭脂》中的天才特工蓝胭脂频繁更换服装,把一次次出生入死的考验变成了一场模特时装秀。而她被曼娜陷害,接受刑讯的过程则更像当代人的一场心理实验……这些都让历史和革命充满荒诞的游戏感。
    与此同时,情感线的过度铺张和渲染有时喧宾夺主,弱化了剧作的紧迫感,让谍战剧彻底变了味。《解密》完全可以在“紫密”告破后光荣谢幕,偏偏为了推荐特工团队中的其他几位配角,硬塞了友情和爱情这条线索,导致狗尾续貂。《麻雀》是颜值密度最高的谍战剧,却因为过于突出明星的脸蛋,近景太频,言情戏太多,导致该剧成了韩版言情剧的克隆。《双刺》过度停留于家庭战争,让该剧几乎都变成了夫妻吵架拌嘴、生孩子防出轨的家庭伦理剧……
    革命不是一场真人秀,谍战更不是一场娱乐感爆棚的游戏。庄重有度,方是对革命和历史应有的尊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