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让观众观赏到更加多样化的喜剧演出——2016北京喜剧艺术节正在进行时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艺术报 吴华 参加讨论


    这是一次热气球环球之旅,一场纵横海底世界的华丽探险,一出纸飞机都能令笑料迭出的表演,一部美妙音乐搭配90分钟精彩演出的法国小丑名剧—— 《B先生与P先生》 。“你们为什么要当喜剧演员? ”“你们为什么在一起表演节目? ”“你们谁是B先生谁是P先生? ” ……当小朋友以不太标准但很流利的英语在演后谈上稚嫩地向两位演员发问时,刚刚演出时的欢乐气氛依旧在延续。
    极简的对白和舞美、巧妙的肢体语言和简单、温暖的剧情,让由法国小丑剧剧团带来的《B先生与P先生》充满了孩提时代的童真趣味与美好回忆。“有人经常会问我们,希望来看演出的观众儿童多一些还是成年人多一些,我们则希望最好是一家人一起来看,在陪孩子欢乐的同时,自己的身心也得到了放松,找回遗失的美好童真。 ” 《B先生与P先生》主演伯尼·柯林斯和菲利普·马茨表示,喜剧演给每一个心中住着孩童的人,无论你是大人还是小孩。
    近日,由北京喜剧院、北京大道文化节目制作有限公司、北京市演出有限责任公司共同主办的2016北京喜剧艺术节的欢乐气氛在冬日的北京弥漫着,来自中国、俄罗斯、美国、意大利、法国、丹麦等国家的12台47场精彩演出将一直伴随京城的喜剧爱好者直到12月25日,通过多元化、多维度的演出,为观众奉献上一场舞台喜剧艺术盛宴。
    本届喜剧艺术节依据参演剧目的内容和形式,划分为“小丑不丑”“致敬莎翁”和“喜剧原创”三大板块,在以话剧为主的基础上,广纳小丑剧、即兴喜剧、哑剧等多种形式,多方位展现喜剧艺术的魅力。这其中,不仅有来自俄罗斯圣彼得堡赛蒙扬奇剧团、意大利都灵国家剧院等国外知名剧团的喜剧精品,以及美国著名演员、导演蒂姆·罗宾斯,丹麦喜剧大师保罗·纳尼等国际名家的作品,本届喜剧艺术节还兼顾经典,在纪念莎士比亚逝世四百周年之际,上演莎翁名作《暴风雨》 《皆大欢喜》 《仲夏夜之梦》和《驯悍记》 ,带领观众感受经典作品的永恒魅力。同时,国内优秀原创喜剧剧目也将集中呈现喜剧艺术在当代的创作理念,展现喜剧作品历久弥新的独特韵味。除已上演的《帝国专列》外,由演员吕丽萍、侯岩松主演的《独自温暖》 ,陈佩斯与杨立新携手演绎的《戏台》等都将陆续与观众见面。
    率先亮相并拉开此次喜剧艺术节序幕的是由俄罗斯圣彼得堡赛蒙扬奇剧团带来的、曾于2005年在法国阿维尼翁艺术节上一举成名的喜剧作品《瞧这一家人》 ——熊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大作战令人捧腹,剧中四个热衷恶作剧的孩子甚至走向台下,与观众现场“枕头大战” ;疼爱儿女却酗酒无度的父亲,则用精巧的小魔术让这部剧花样繁出;不靠谱却彼此相爱的六口之家,笑中带泪地描绘了家的坚韧与包容。演出结束时,台上台下成一家,仿佛狂欢节一般热闹非凡。观众兴奋地感叹道:“ 《瞧这一家人》妙趣横生,虽然没有一句台词,但意想不到的惊喜简直让我没有时间眨眼睛! ”不少观众还表示,观众席甚至成为了舞台的延伸,现场互动也无形中成为了创作的一部分。“北京喜剧艺术节的发展离不开广大观众的支持,今后将引进更多优秀作品,不断提升剧目品质,使喜剧艺术节真正成为与百姓文化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节日,让每一位走进剧场的观众都能够收获发自内心的快乐与感动。 ”北京喜剧院运营总监王彦说。
    “喜剧在中国的历史上很古老,这些年在各方的努力下,喜剧逐渐回到人民大众的眼前,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快乐、笑声是人的一种基本权利,我们提供这个平台就是为了让更多的喜剧艺术家能够在这里展示他们的才华,让观众可以观赏到更加多样化的喜剧演出,领略喜剧的无穷魅力。 ”北京喜剧院艺术总监陈佩斯感慨道。
    北京喜剧艺术节诞生于2009年,2015年首次落户北京喜剧院。谈及喜剧艺术节自举办以来的变化,陈佩斯表示,喜剧艺术节上有力度的作品越来越多,尤其是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原创好作品,剧目的总体水平也一年高过一年。而更多更好的喜剧原创作品也正是他所期待的,“喜剧的特点决定我们不能指望外来剧目打开市场,要想真正打开市场,只有原创一条路,靠借鉴解决不了喜剧创作根源的问题,中国喜剧创作还是要回到中国本土,立足当下。 ”陈佩斯同时也表示,观众越来越趋向于接受结构更精致、设计更严谨的喜剧,因此只有面向真正的观众,接受他们的检验,才能有更好的喜剧作品出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