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望乡》的极简主义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解放日报 翁敏华 参加讨论


    在艺术节演出板块中看到了王悦阳改编、俞鳗文导演的昆曲小剧场剧《望乡》。原为宋元南戏《牧羊记》里的“望乡”、“告雁”等折,现在用1小时20分钟,即把原剧最精彩的部分和盘托出,令观众一饱眼福。如果说近年舞台呈现多是“视觉盛宴”,那么昆曲《望乡》就堪称“视觉轻食”。这些年本人很少看戏,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吃不消“盛宴”,消化不了,反而是三四味可口的小菜,少盐不油,味正汁浓,清清爽爽,吃了倒觉得乐胃舒坦。
    说《望乡》是极简主义的,首先剧情是简练的。听苏武、李陵二人曲白相间,友情里伴着分歧,抒情里伴着争辩,两见两离,两种人生抉择、两种世界观一直在碰撞,火花四溅。不是简单化脸谱化地画一个“英雄”、一个“汉奸”了事,而是细腻地描摹了两种选择背后厚重的因缘,诸多的不得已。王悦阳说:国人同情了李陵数千年,《牧羊记》便是同情的产物。这说明国人内心情怀的丰富曲折,对作为“人”的李陵与作为一军首领的李陵,是区别对待的。老百姓心目中自有一杆秤。苏武不吃番食,餐雪啮毡十九年,有人不明白,这怎么活得下来?其实这是一种寓意,不必拘泥。苏武其实是“不食嗟来之食”的意思,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意思。
    《望乡》的音乐曲唱,极为纯净。《牧羊记》诞生于元代,元代是一人主唱的北杂剧的黄金时代。《牧羊记》是南曲戏文,可也受同时代北杂剧音乐体制的影响。《望乡》是两人主唱,苏、李两人时而委婉、时而激昂地唱,只要演员的嗓子足够好听,只要剧作的乐歌足够好听,对唱、独唱、帮唱、合唱,这样的听觉“拼盘”会很受欢迎。翁佳慧、袁国良就是两位嗓音一等一的好演员,一个脆亮,一个高亢,一个真假嗓迂回自如,一个高低音游刃有余,是“轻食”,却不寡淡。就端给你两味极有特色的精品,便够你回味几夜的了,好过十几味几十味佳肴轮番轰炸,到后来麻木了,味蕾给破坏了,吃的什么都记不住。
    该剧舞美亦极为简洁。背景只是三只飞雁,台上时有“两椅”。若说声光电影,只有后来背景上又添的一群光亮,以此写意地勾勒“鸿雁向南飞”的景色。还有“李陵碰碑”瞬间,底幕上飞蹿的一片鲜红。四个龙套,不化妆,无头套,身着黑布长衫,却功能多多:或千军万马,或部下仆从,检场的也是他们。反正除了苏武李陵,剩下的活都是他们干了,偶有伴唱帮腔,烘托气氛。素面出场,一点不抢戏,无论画面、音声,都只突出苏、李二位。这样一来,把我向来厌嫌的戏曲集体场面过于让人眼花缭乱的缺点,一并克服了。《望乡》的舞台,营造了一种极简主义的美学品格,美得让人觉得可以对“三突出”原则进行一种新的阐释。我以为,从此戏开始,“龙套”之谓更贴切了——“套”在黑长衫里,“龙”贯而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