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看的一部分包括改编自经典名作的戏,有一个印象:舞台越来越花里胡哨,音乐越来越震耳欲聋,演员的表演越来越夸张,试图把观众的眼睛、耳朵都塞得满满的。因此当我看到由李六乙执导,卢芳、濮存昕领衔主演的《樱桃园》打开舞美时,最初眼睛为之一亮。 此版《樱桃园》的舞台非常简练,纯白色调的舞台,右后方出现一个斜面,由此形成了五个平面,前宽后窄。斜面上有一扇门,也成为演员上下场的门。在这个封闭的空间里,除了几把错落的椅子外,就是一律身着白衣的演员。但这个舞台简洁又不简单,演员身着不同色泽、质地的白衣,在灯光映射下,在侧面及背后的墙面上显现出特殊的光影。观众面对这样一个干净的舞台,如同看着一幅幅纯粹而凝练的画,大量的留白中,反倒浮现出关于日常生活的联想。 舞台的简洁抽象契合了导演想传达的理念。在李六乙心目中,樱桃园是“一个庄园,一个美丽的家”,也是“一种象征。人类进程曾经存在过的一段文化历史”,“是一种生活方式。过去的纯粹美好的‘生活记忆’”,“是 ‘自我精神现象’ 的一种心理呈现”……显然,樱桃园不只被视为物理的存在,而是一种精神象征。不能不说,这是一次冒险。《樱桃园》 全剧围绕着一座有着美丽樱桃园的贵族庄园的命运展开,原来就没有错综复杂的故事结构,没有波澜起伏的戏剧冲突,排演难度很大。当李六乙导演再度放缓叙事节奏,用空旷的舞台、单调的舞台调度、刻意而为的长时间停顿和留白,来呈现他的大胆尝试,观众能否享受或者忍受这样的3小时演出,并如他所愿叩开对生命的思考之门,还是得打一个问号。演出现场,扮演新兴地主罗伯兴的濮存昕、饰演柳苞芙的演员卢芳演技精湛,可是他们带有诗歌韵味的台词里心思细腻,他们在静默时刻所试图传达的最复杂的情感,似乎依然很难准确、完整地传递给观众。 走出剧场时,果然印象最深的还是舞台的形式感。在我看来,舞台最美的时刻,是当柳苞芙得知樱桃园被卖掉时,大量寓意樱桃的红色塑料球从天坠落,白色的舞台被跳跃的红色打破,像柳苞芙一家被撕裂的生活。最有张力的是戏的结尾处,随着人物一个个离开,一直沉浸在安静中的舞台上忽然出现震耳欲聋的噪声,那似乎是一棵棵樱桃树被砍伐轰然倒地的声音。与此同时,舞台旋转起来,封闭空间被打开成三段,甚至露出了后台。这时,被遗忘在樱桃园里的老仆人费尔斯走到台前,躺在地上说了一句:“生命过去得真快啊,就好像我从来没有活过一天似的!” 舞台形式感确实能带来冲击力,但是光凭这一点,无法启迪观众进行太多的思考。缓慢的节奏是把“双刃剑”,能帮助人们深入生活的潜流,也能成为观戏的障碍。在《樱桃园》演出时,不少观众感到沉闷,昏昏欲睡,一些观众在上半场结束后就退场了。这是李六乙版《樱桃园》的尴尬。其背后,也是大量经典重排戏的尴尬。 相比于那些对国内外经典剧目任意颠覆解构、哗众取宠者,一些有着严肃创作态度的艺术家,同样也没能让经典走入当代生活,在剧场里遭遇观众“笑场”“离场”或“昏昏欲睡”窘境的事儿,并不鲜见。我觉得问题依然出在如何对待舞台经典上。 其实,经典剧目也俨如一座“樱桃园”,它凝结着一段段历史文化的独特“瞬间”,具有穿越时空的美,同时也不免带有特定时代的烙印与局限。今天,我们如何面对这座“樱桃园”?是直接拿经典开刀,做一些能够吸引眼球的肤浅时髦戏,还是借“樱桃园”之壳做看似高明的自我表达,走向语义混沌令人费解的猜谜戏剧,抑或还有更贴合时代与内心,让老树发新芽或重造一个园子的可能?这是需要重新审视、深刻思考的问题。经典有着不可磨灭的过去,也必会存在于未来,但是不能没有现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