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少儿 > 评论 >

最好的成长礼物:不别离,我把世界带给你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青年报 吴晓东 参加讨论


    
    入园、上学、出国……父母子女一场,难道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别离?在不出国的情况下,把世界各国的互惠生请到家中伴读,创造一个不出国就“拥有”全世界的环境,这是编剧、媒体人李春利送给女儿皮皮最好的成长礼物。
    孩子要不要“低龄留学”?要不要参加各种比赛?在“拼爹”“拼妈”的社会焦虑中,和千千万万焦急困惑的父母一样,李春利也曾上下求索,最终,她跟女儿皮皮一起,走出一条自己的养育、成长之路。为了让孩子有国际化的视野和全球化的舞台,作者不仅打开家门迎接来自十几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洋姐姐”陪伴女儿成长,同时又带女儿走出国门,到西方不同教育体制的国家去游学……
    作者亲身践行的“不别离”的教育实践,伙伴教育的神奇力量,多元文化的传奇碰撞,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沟通,汇集成一本《不别离,我把世界都给你》。李春利表示,这本书不给“鸡汤”,而是给读者“勺”。
    用互惠的方式交流分享世界文化
    中国孩子“出国读书”“出国移民”的热潮,折射出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中产家庭所面临的集体焦虑。当小留学生越来越小,当家长们在孩子“走”与“不走”之间游移时,《不别离,我把世界都给你》却给大家展现了一幅伴随孩子一起成长,以孩子为轴心画出人生圆满的画卷。
    “其实,写这本书的原因挺简单的,最开始我是纠结,纠结到我自己觉得不吐不快了——我没有办法去确定我把孩子养成什么样子,我们每个人都在想说顺其自然,静等花开,但是没有谁能够静等花开,我们都要给孩子设计人生,因为你不设计,别的家长会设计。”李春利说,一个偶然的机会家里接触到“互惠生”这个概念,开始以“迎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把世界给孩子。
    李春利带着女儿皮皮走的是一条独特的路。
    十几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洋姐姐”带着每个国家的文化来到中国,伴随着皮皮的成长:有生存能力极强、讲实用哲学的哥伦比亚姐姐;有教会皮皮用诙谐和微笑来解决拳头问题的德国姐姐;有自立、独立,因为滑冰打棒球三次脑震荡的美国姐姐;有受过良好教育,却只会抢吃抢喝的瑞典姐姐;也有天天蒙睡到中午却居然会被“累哭了”的芬兰姐姐……
    作为世界文化的接受者,在堪比联合国的成长环境里,皮皮不仅拥有了语言的优势,还体验了文化上的多元交际,从“洋姐姐”们那里感受着世界的不同和文化的多样,她在英文日记里对“脱欧”的关注,对美国大选的见解,已经表现出了超越年龄的独立思考。
    皮皮现为小学三年级学生,5岁时参加美国高考机构ACT在中国区举办的“全国青少年实用英语大赛”,获特别金奖(幼儿组最高奖),5岁半参加电影《洋妞到我家》的摄制,与诸多明星同台出演,因其质朴本色的表演获第9届法国巴黎中法电影节、第7届欧洲万像国际电影节最佳新人奖,大学生电影节最佳新人奖提名等个人奖项,曾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演出,在“六一”晚会上担任主唱。
    宝贝,到底怎样来爱你
    “我是个大龄妈妈,感谢上苍给了我这么美丽、聪慧的女儿,我也不想让她输在起跑线上,所以,我给她制订了‘五个一’的计划,给她一项过人的技能、带她参加一次比赛、给她拍一部电影、出一张CD,再就是给她写一本书,记录她的成长……”李春利是歌曲《烛光里的妈妈》的词作者,对中国式母爱有着深刻的认识。
    在《不别离,我把世界都给你》这本书中,李春利把作为母亲对“爱”的思考和困惑集中展示:想把世界都给你,但你却只想要自己的天地;想事无巨细都为你安排好,但父母的选择也许本身就包含着无力。
    像很多父母一样,李春利也曾试图为孩子剔除生活中的所有困难,甚至不忍心孩子一个人睡觉……但这就是孩子眼中最好的爱吗?爱要多少度,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爱,接受爱,理解爱?“宝贝,到底怎样来爱你?”这是作者向自己发问,也是在向社会发问。
    “女儿很小的时候,家里有婴儿表,温度、湿度都是量化的数字,我知道怎么呵护孩子。但是她懂事以后,对她的教育过程中我无法给她合适的温度了。比如‘孔融让梨’,我反复跟孩子讲这是中华民族最传统的美德,但是我也在问自己,有一天她出让的是事业乃至爱情和生命,我们又该对她怎么说呢?包括我们对她的性教育,男女之间的情感、身体的秘密应该跟她说到多少?我总是把握不好这个尺度。”
    “爱要多少度”一章中都是家长里短的小文,渗透着父母们的困惑与焦虑,也有一些充满智慧的育儿经验。在《找个保姆有多难》中,我们看到的是戏剧一般的情境,找阿姨的桥段透着生活的尴尬与艰辛,也流露着温情与幽默;“无法称量的爱”与“半个猕猴桃”“公主病与少爷病”直面优越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们普遍存在的问题,表达出了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而“压岁钱该压什么”“要不要陪孩子睡”“有病先扛着”“剔鱼骨的烦恼”等都是生活琐事,却是每个家庭都会面临的困惑。正如书中所说,“我们剔除了鱼骨、芒刺,但我们无法将孩子未来面临的困难一一剔除。”
    李春利记得有一次带女儿去央视参加少儿节目的互动,主持人问小朋友谁会弹钢琴,看到森林一般高举的手臂心里暗自庆幸,尽管女儿一千个不愿意,幸亏让她开始摸钢琴了,否则,孩子的自尊心怎么受得了。“其实,大多数家长都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失去快乐的童年,成为戴着小眼镜,驼着小后背、表情木讷的小学霸。但是,在这样人口众多、资源有限的社会,你如果心疼孩子,可能被淘汰的就是你的孩子。”李春利说这是自己在育儿过程中一直纠结的事。
    在“拼妈”的浪潮中被裹挟着向前
    “人生如赛场,还要有两个比赛场:一个是孩子的,一个是家长的,拼爹、拼妈、拼孩子,家庭教育陷入误区,无法和学校形成良好的互动。两个比赛场拼的不仅是孩子的智力,还有父母的耐力和智慧。”李春利坦言自己就是在“拼妈”的浪潮中被裹挟着向前的,从被动到主动。
    为女儿量身打造的电影《洋妞到我家》获得了国家最高奖“五个一工程奖”,女儿还在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拿了大奖,一夜之间当上“星妈”,“每每听到朋友们艳羡的夸奖:你这妈当得太牛了,居然给孩子整出了这么大的动静,我的内心就充满了甜蜜,然而,这甜蜜中渗透了多少苦涩和辛酸,只有我自己才知道。”李春利说,每一个天才儿童背后都有一对敢于面对挑战的全能父母,得懂现代科技、育儿经、心理学,做得了保姆,当得了家教,开得了汽车,做得好PPT,琴棋书画要样样精通。
    “我现在几乎是半个中医,会看孩子的舌苔,知道地图舌该怎么办。我要摸她的手心,手心里面微微有汗就没事,如果是干的冷的,那一定就要生病了。”李春利说,孩子的每一个信息都要传达给自己,有时候确实很累,但也有一股力量刺激着她,让她变得特别强大,“不光我教育她,她也教育我,是互相刺激的成长。我觉得这个是我所追求的最好的温度”。
    李春利对女儿的“爱”一直坚持宽中有严,有规有矩的原则——不放任自流,也不揠苗助长,不是把“爱”挂在嘴上,不是把“爱”放在礼物上,而是警惕中国父母最为常见的汹涌泛滥的“爱”。“努力让爱变成一个细节,一个眼神,一个默契,一种活动:一次秋游、一次潜水、一次聚餐……这个过程同时也是父母的成长过程,从孩子身上获得的感悟也让这个家庭充满向上的力量。”李春利表示,皮皮的成长过程,也是父母的蜕变过程。
    书中“带着爸妈去远游”可以说是亲子互动的完美境界。因为出色的表演,皮皮在英、美、法等国家获奖,带着爸爸妈妈远赴重洋领奖,通过给予,爸爸妈妈也在收获,是一种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成就感。
    “把孩子培养成狼还是羊,怎么给孩子爱的温度?我到现在都没有找到答案。”在李春利看来,小别离也罢,不别离也罢,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特长,有自己的成长路径,关键是看父母对孩子的爱,对孩子的责任,对孩子的用心究竟有没有到。
    “我在皮皮眼里也不是一个好妈妈,也经常会暴怒。她画我的样子都是头上冒火,嘴里喷子弹。经常我要反复对自己说,这是我生的我养的,她像我,我不能再骂了,我能做到的是尽量让我自己完美起来。”李春利说,家长们首先要努力修行自身,“宝贝如同父母的镜子,照得出父母教化的优劣,不满意孩子就多看看自己有哪里做得不够好”,这是自己最宝贵的经验分享。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