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少儿 > 评论 >

做童书要“谋利”更要“谋义”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四川文明网 何勇海 参加讨论


    为期三天的上海国际童书展闭幕了,但对童书出版的热议不断。近十年,童书市场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儿童文学读物比重不断扩大,占据40%以上的图书份额。在很多人眼里,“做童书”等同于“赚大钱”,这也造成了童书出版的门槛降低,良莠不齐。那么,谁来为童书市场和儿童阅读把关?(11月22日《新闻晨报》)
    将“做童书”等同于“赚大钱”,这恐怕不是没有根据的说法。一种做法是,将童书价格定得高高的,价格远远超过本身价值。曾有报道称,一本不到二三十页的普通童书,全书用铜版纸彩印,全部文字加起来不超过1000个,竟卖二三十元甚至更高。真可谓是重面子、轻里子,精致有余、充实不足,价格更是高得惊人。这类价格昂贵甚至贵得离谱的童书较为普遍,许多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往往难以承受,一套这类童书更是消费不起。
    另一种做法是,将童书内容写得低俗化,以迎合流行趣味,追求尽可能多的销量和利益。有媒体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儿童文学读物居然出现言情、暴力、恐怖等成人化的内容。据说,这样的内容才能给孩子们一种既新鲜又刺激的阅读体验,才会备受孩子们青睐,否则,孩子们会嫌太老套,不爱看。为达到吸引孩子眼球的目的,一些童书从书名、封面和插图就开始成人化、低俗化,充斥着死亡、暴力、骷髅、鬼脸、凶杀等字眼和画面。
    将“做童书”等同于“赚大钱”的第三种做法是急于套现,不愿意一遍遍打磨作品,不愿意组织力量创作原创作品,而是力求“拿来”,快速生产,粗制滥造。要么热衷于引进外国版权图书,根本不考虑原创生产;要么将他人的作品“改头换面”,诸如将内容掐头去尾,将书名、封面略作改动,就为己所用;要么只追逐热门书、畅销书,哪种书好卖,就盲目跟风、匆匆克隆。不管是引进、抄袭还是克隆,都会导致童书大量重复出版。
    不管是以哪种方式用童书“赚大钱”都不足取。阅读童书有助于孩子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他们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应从儿童时期开始培养。当儿童阅读成为一种奢侈行为,这一切也就无从谈起。当童书成为“少儿不宜”的低俗读物,更会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的反向影响。当童书原创匮乏、选题重复、劣作多多,我们又拿什么来给孩子们增加精神食粮的供给?做童书者的眼中除了利益,还要有社会责任。
    带着社会责任做童书,就是在“谋义”。一方面,要让童书价格降下来,而不是把童书当作赚钱工具。一个基本常识是,读者有承受力才会买书,虽然也有家长“只买贵的,不买对的”,但毕竟不占主流。另一方面,要追求童书产品的质量,力求出精品,力求出原创,哪怕只是出版一本小小的图画书,也应该一遍遍地打磨。图书质量才是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何勇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