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京剧的题材,很多人马上会想到王侯将相,才子佳人。 的确如此。在京剧300年历史中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之前,京剧的内容始终没有超出上述范围。 有时候,距离产生的不是美而是隔阂。对于21世纪的观众而言,不管京剧的声腔神韵有多美,几百甚至上千年前的故事,总是很难引起他们的共鸣,这正是包括京剧在内的传统戏曲在现代社会逐渐衰落的重要原因。 在现代社会,京剧要传承、要发展,唯有不断创新。如果说声腔、程式的创新存在很大难度,非一朝一夕之功,那题材创新则是一条终南捷径。新中国成立后,《智取威虎山》《红色娘子军》《沙家浜》《红灯记》《白毛女》等“革命样板戏”成为现代京剧经典,原因就在于题材的创新。 京剧题材要创新,就要多关注当下、多关注现实,而非紧盯着历史故事。比如,反腐是如今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也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完全可以作为京剧创作的重要题材。日前首演的新编大型现代反腐题材京剧《脚印》就在这方面进行了很好的探索。 《脚印》由廊坊市纪委、廊坊市文联等支持创作,由廊坊市戏剧家协会出品,廊坊市百花戏剧艺术团、大厂评剧歌舞团具体创排。作品以“新中国反贪第一大案”刘青山贪腐案的真实故事为题材,从人性的角度塑造剧中人物,创造性地、艺术地再现了历史。跟《陈廷敬》《吏治惊天》等以“清官”为塑造对象、正面描写反腐过程的作品相比,《脚印》的独到之处在于,没有直接描写贪腐者的劣迹,同时摒弃了司空见惯的高声教化手法,由关爱、温情的角度出发,从贪腐者思想上、行为上的变化进行深入开掘和探讨,着重描写贪腐分子为家庭、亲人带来的巨大痛苦,剧情催人泪下、发人深思。首演现场气氛热烈、高潮迭起,台上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精彩绝伦的唱念做舞、悦耳动听的音乐唱腔、质朴大方的舞美灯光、细腻传神的服饰化妆,无不深深吸引着台下每一位观众。 “用京剧表现反腐,我想在全国也不多见,《脚印》会是反腐题材戏曲创作中的一朵鲜花。”大厂评剧歌舞团团长、京剧《脚印》艺术顾问赵德平说。 王国维曾经说过,戏曲艺术的特点就是“以歌舞演故事”。然而,初涉戏曲的当代观众对戏剧故事更加期待,可能无法一次性适应并喜欢上以声腔音舞为主的戏曲艺术形态,因此,对戏曲艺术的创新不妨尝试像京剧《脚印》的创作一样,以紧凑的戏剧故事,串联戏曲声腔演唱和歌舞身段表演,进而激发起观众对戏曲艺术的欣赏趣味,从“戏”入“曲”,从“戏”爱“曲”。 “创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现在,戏曲工作者胆子可以再大些,步子可以再大些,只有以培养更多愿意关注戏曲的观众为己任,用更多具有探索性的实践创新推动传统戏曲剧目的创排,传统戏曲的传承发展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中国戏曲学会会长姚欣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