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少儿 > 评论 >

曹文轩:必必其实是一道光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作家网 曹文轩 参加讨论


    必必,一个很奇怪的名字。他是一个人呢还是一个精灵呢?他住在房梁上,自有那所小房子时,他就在房梁上了。我们无法说得清楚是先有了小房子而后才有必必的,还是先有了必必而后才有小房子的。而且还让我们更加迷惑的是,必必似乎就是小房子,小房子似乎就是必必。这是一个神秘的故事。我见过很多神秘的故事,但像这样一个神秘的故事,我还很少见到。你尽可以将它作为一个童话来看,但在我看来,它不只是一个童话。它的背后藏着更多的东西。这些东西,是很值得我们费脑筋去琢磨的。左昡的文字,看上去都很简单,但在我阅读时,总觉得在这些文字的底下,分好几层,有表层的意思,还有深层的意思。那些意思,既是让孩子去用心灵感应的,也是让那些爱追根究底的大人们去解读的。我一直有一个死不改悔的看法:一篇好的儿童文学作品,是与哲学离得最近的。在这个世界上,最能在哲学境界游走的人,不是哲学家,也不是懂哲学的大人,而是孩子。一个孩子思考的问题,往往都是一些带终极性的问题:宇宙的问题、生死的问题、原点的问题……他们的疑问,都是一些带哲学性质的疑问,可以转化为一个个哲学命题。对《住在房梁上的必必》最能心领神会的,一定是孩子们。
    我们可以将它理解为一个关于“困惑”的童话。这份困惑,既是必必的,也是读者的。对于必必而言,他无法理解这个世界怎么会这样不停地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呢?一个多么温馨的小房子!可是人们为什么一定要毫不留情地摧毁它呢?必必只想永远住在小房子的房梁上,然后在每天早晨将一个个如诗如画的梦送给康外婆和狗拉拉。这是他最理想的世界,那时,他感受到了他小小生命的无限光彩。对于读者而言,这个世界为什么总不能让必必安静呢?必必难道错了吗?为什么逼迫必必成为流浪汉、只能从一块小房子的碎片中回望往日的美好时光?但大房子代替小房子,是必然的,甚至也是合理的。“老炉子灭了,旧桌子斜了,木头床空了”,灰飞烟灭,这是命中注定了的。这小小的作品居然在辨证地向孩子们也向我们这些成年人完成一个重大道理的诉说:困惑是永远的,它是我们人类永远要面对的。好在必必最终接受了这样一个事实,他和房子一样长高了,由小房子必必成为高房子必必。值得一说的是,作品还用不确定的文字向我们暗示:不知道是房子长高了还是必必长高了呢。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篇童话,也可以说是一篇关于“成长”的童话。
    和作者的其他童话如出一辙,这篇童话一样有令人神往的意境和诗性的意象。意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且是中国文学艺术特有的品质。而意境与童话之间,似乎有天然的关系。种种童话之中,我最喜欢的童话还是这种有意境的童话。“把香香的、热热的烟火气吃到肚子里,在清晨的时候,像蚕宝宝吐丝一样,一点一点织出一个个玫瑰色的、金黄色的、嫩绿色的蚕茧一样的早安梦,轻轻地把它们从小跳台推下去,落在康外婆的枕头上,掉在狗拉拉的草席边,看着早安梦冰粒一样融化。”——这样的文字,我以为是童话特有的文字,童话应当用这种品质的文字来进行书写。
    “太阳还在,可真的,一切都变了。”必必——必必们,会适应的。必必,是一个美好的形象,也是一个象征。世界在变,但必必所象征的善和美却是永恒的。必必可能也是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叫:光。世界因为它才亮亮堂堂。
    2010年6月22日于北京大学蓝旗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