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少儿 > 国外作品 >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诞生110周年:一部童话教科书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文艺报 黄华 参加讨论


    
    塞尔玛·拉格洛夫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插图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瑞典文版
    没有哪个男孩的旅行比得上尼尔斯·霍尔耶松,这个住在瑞典南部的乡村男孩,不仅骑着白鹅游遍祖国的高山大川,而且飞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飞遍全世界。110年前,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写下了这个故事,她没有预料到这成为她流传最广的一部作品。
    有童话的民族值得骄傲,有童话的民族才有梦想,才会努力探寻生活的意义,思考存在的价值和自我与世界的关系。《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全名《尼尔斯·豪格尔森周游瑞典的奇妙旅行》,原本是塞尔玛·拉格洛夫受瑞典国家教师联盟委托所撰写的教科书。为了撰写教材,拉格洛夫拖着病残的双腿,跋山涉水到瑞典各地调查风俗习惯、搜集民间传说、研究飞禽走兽的生活习性。可作品问世不久,便遭到一些读者的质疑。虽然当时瑞典报界称之为“教育事业的一场革命”,但有读者却写道,“拉格洛夫辜负了教师的称号,为的是建立诗人的功勋……”当时的多数教育家也对该书持怀疑态度,按照他们的观点,教科书不可能这样吸引人而且富有诗意。抛开这些久远的争论,瑞典教师联盟的这次委托,不仅留下了一本生动有趣的教科书,而且为世界童话长廊增添了一个不朽的文学形象——尼尔斯。
    尼尔斯能够缩成拇指大的小人,骑在白鹅上去旅行,多么惬意和令人向往!但事实上,尼尔斯的旅行源于自己的过失和贫穷。尼尔斯对小妖精的戏弄和食言,被变得和小妖精一样小。尼尔斯是个鹅童,白鹅是他们家重要的财产,当白鹅要跟雁群飞走时,他只能跟上。这样看起来,尼尔斯的旅行褪去了理想的光环,只是一个牧鹅男孩应尽的本分,而且是一场“惩罚”之旅。
    20世纪初期的瑞典,农业生产仍严重滞后,农民生活普遍穷困。尼尔斯的父母就是贫穷的佃农,他们的小田地还没有一所花园大,起初他们只养得起一头猪和两三只鸡,当他们凭借勤劳养了母牛和鹅时,家境已经大大改善。因此,父母为尼尔斯的调皮、懒惰、不好好读书、不爱护动物等缺点伤透脑筋。父亲希望能够通过牧鹅改变他,但男孩显然没有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一个周日的早晨,父母到教堂做礼拜,尼尔斯独自在家。在发现并捉住小妖精之后,尼尔斯起初同意了小妖精提出的释放条件“一枚古钱,一条银链和一枚像他父亲的表盖那样大的金币”,但随即男孩心中又希望小妖精能够用魔法帮他记住《讲道集》,这让尼尔斯被变成“小妖精”。这一“变形”非常重要,一方面它代表了对贪心、不诚信的惩罚,相信许多孩子都希望有一种魔法能够帮助他们自动获取知识,但是事实上不可能有这样不劳而获的魔法;另一方面,“变形”是一种换位思考,尼尔斯变小后,强弱身份被置换,他体会到被欺侮的滋味,才开始反省以前自己的所作所为……当尼尔斯意识到错误时,惩罚已经开始。
    小说开头出现的小妖精有着类似于人的外表和装扮,作为人类的对立面出现。拉格洛夫笔下的小妖精可爱而又古怪,尼尔斯只见过一次。之后,他仅出现在动物们的口中,小妖精代表另一种生命的形式,掌握神奇的魔法。第二,小妖精拥有的最奇特本领是不仅能够与人沟通,而且能听懂各种动物的语言,这是只有动物之王才具有的本领,故可以将小妖精视为沟通动物和人类的桥梁。当尼尔斯变成和小妖精同样大小时,他也能够听懂动物的语言,这为尼尔斯后来帮助动物们解决各种麻烦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拉格洛夫笔下,小妖精是值得尊重的。当尼尔斯将小妖精罩进网中,小妖精告诉尼尔斯多年来它给这个家庭带来许多好处,它是值得优待的。当博物馆看门人克莱门特看到被渔夫误以为是小妖精捉来的尼尔斯时,记起小时候听到的关于小妖精的故事——它们对仇敌的报复、对朋友的乐于相助等等,马上把尼尔斯买下来,好生对待他。可见,北欧民间传说中的小妖精代表正义的一方。
    尼尔斯的“变形”不仅是小说结构上的需要,而且具有重要的训诫和教育意义。如果说导致尼尔斯“变形”的主要原因是他的错误,那么,旅行中的改错和成长才是童话叙述的重点,主要体现为尼尔斯改善了对待动物的态度。
    尼尔斯旅行中有不少动物旅伴,家鹅马丁、雁群首领阿卡、灰鹅细绒、老雕格尔戈、渡鸦巴塔基、狐狸斯密尔……尼尔斯发现,同人类社会一样,动物界也有善恶忠奸,大多数动物旅伴都是尼尔斯的朋友,狐狸斯密尔算作尼尔斯的死敌。为了保护雁群,尼尔斯同狐狸斗智斗勇。而尼尔斯最忠实的旅伴莫过于雄鹅马丁,马丁执意要跟随雁群飞到北方去,只因为它希望证明自己——一只家鹅也能做出一番事业。牧鹅少年尼尔斯陪伴马丁开始了漫长的旅行。虽然他骑在鹅背上,但仍在履行看守、保护白鹅的职责,并与白鹅结下深厚的友谊。当尼尔斯听到变回人形的条件是把白鹅送回家,让母亲宰杀时,他宁愿不回家,也不愿意背叛朋友。
    母雁阿卡在旅途中承担起导师的职责,起初她与尼尔斯的关系并不好,在某种程度上,这体现了20世纪初人与动物之间紧张的对立关系。当马丁向大雁们介绍尼尔斯时,提醒他:“说话要勇敢而坦白,但是不必提起你是一个人”。而尼尔斯鼓起勇气,向阿卡坦陈自己是人,这让阿卡和大雁们恐惧和愤怒,大雁们一齐倒退,伸长颈项向他怒鸣。动物对人类的愤恨可见一斑。但当尼尔斯解救了险些被狐狸叼走的大雁、帮助松鼠妈妈解脱困境之后,雁群对尼尔斯的态度发生了转变,邀请马丁和尼尔斯参加旅行。阿卡成为尼尔斯最好的指导教师,它教会尼尔斯如何在森林中生存,如何防范天敌,如何与小动物们和平相处,这让尼尔斯的思想发生了巨大转变。当尼尔斯知道动物也有情感,他的那些恶作剧给动物带来了多大的伤害时,他感到十分羞愧。
    尼尔斯的羞愧反映出人类的警醒和反思,拉格洛夫将改善人与动物关系的希望寄托在儿童身上,尼尔斯便是最好的例证。在跟随雁群旅行途中,尼尔斯从动物身上学习到许多优秀的品质,诸如勇敢无畏、舍己为人、包容爱心、坚韧等等。同时,尼尔斯开始奋不顾身地充当动物的保护者,当尼尔斯看到猎人向飞鸟射击时,十分惊讶,觉得“人类做出这样的行为真是毫无道理!”尼尔斯的转变表明,他正从“人类本位”转移到关爱他者的立场,这一转变反映了20世纪初自发的、质朴的生态观念。
    尼尔斯在旅途中与动物旅伴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不愿离开雁群,变回人形,如果不是为了保护马丁不被宰杀,尼尔斯不会在父母跟前露面,当他冲出来救动物时,他身上的魔法被自动解除了,经历种种磨难和考验的尼尔斯又变回了人。拉格洛夫通过书中多个故事想提醒读者:动物同人类一样有感情,人类应该尊重和保护动物。
    也许没有哪一部地理教科书比得上这部以童话形式出现的教科书,拉格洛夫借尼尔斯跟随雁群的旅行故事,由南向北介绍了瑞典的自然地理和人文景观,并将大量优美的北欧传说贯穿其中,让孩子们在故事中了解瑞典的自然地理风貌和城市人文景观。
    首先是尼尔斯眼中的自然地理景观丰富多彩。当尼尔斯被雄鹅带上高空,看到下面的土地像一幅摊开的“大棋盘布”,大雁告诉尼尔斯那是田地和草原,它们正飞过雄南平原。“大棋盘布”形象地描绘出瑞典南部的农业景观,这是千百年来农耕文明进化的结果。农民们依照天然的地理分布、地势的走向、河流的分布,逐渐聚集成村落,开辟出一片片农田,形成自然地理与人文传统相融合的“农田斑块”。其次是对矿区和钢铁厂等人文景观的描述,在尼尔斯眼中,矿区的高烟囱里冒出“一股夹杂着火星的浓烟”,“地面全是乌黑的”,建筑物里的嘈杂声不断,仿佛在“揍打一头怒吼的野兽”。尽管作者在书中提到工业文明对人类进步的贡献,但她对由此带来的生态环境污染忧心忡忡。第三,书中有众多的城市故事,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乌普萨拉。这是一座由大学发展起来的城市。乌普萨拉大学始建于15世纪,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第一所大学,它培养了包括历届瑞典国王、植物学家林奈等诸多科学家和名人,是世界著名的高等学府。尼尔斯参观了乌普萨拉大学,聆听了大学生演讲,参加大学生的活动,第一次感受到知识所带来的快乐,他也期望自己能够变成拥有知识的人。显然,拉格洛夫很早就意识到知识经济对于人类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今天,以高科技、教育、文化产业等为龙头的知识经济的发展证实了拉格洛夫百年前的预言。知识统治城市将成为不少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将成为全人类的共同梦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