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科幻 > 作家印象 >

“大白”的出现应该指日可待——四位科幻大咖谈创新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新华社 周玮张漫子周珊珊 参加讨论


    世界科技强国在科幻作家的想象中是什么模样?中国创新未来与科幻有什么关系?未来我们的生活场景可能发生怎样的改变?来看四位科幻大咖怎么说。
    
     
    科幻作家、雨果奖得主 刘慈欣:
    《三体》中描述人类在未来会潜入地下生活,我认为在未来这样的生活状态是不可能的,因为那是人类在面对外星人入侵时的被迫选择……未来,假如航天市场启动的话,人类可以在太空中大规模活动
    未来哪些科技会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本就难以预测。一项改变世界的技术产生,与很多因素有关。依照历史规律来看,有些技术看上去很有前景,貌似将很快彻底改变世界,但实际中却因受制于“转化使用率低”“技术研发瓶颈”等因素而逐渐沉寂下去。
    有一个例子是航天技术,它的发展轨迹与影响力与当初人类的预期相差甚远。这项技术在上世纪60-70年代达到高峰,但是近半个世纪过去了,火箭推进技术依旧沿用从前的技术,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
    
    未来,3D打印技术发展潜力巨大。3D打印技术的成功实现,意味着人类不仅能从网络上下载数据和软件,还能从网络上下载硬件。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有朝一日,3D打印能够将汽车的各种零部件打印出来,而人类只需要在家中完成组装,那这一技术的生命力将会彻底得到释放。
    人工智能技术将来会对人类的生活产生重大改变,并会启动一个极为庞大的市场。然而我个人认为,依赖人工智能技术而生的机器人会变得与人类一样聪明、一样具有智慧与高度创造力,甚至超越人类——这样的场景在未来30年内基本是不会发生的。人工智能最大的改变之处将发生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第三产业。比如大规模使用家用服务型机器人之后,对人类生活的改变是巨大的。像《超能陆战队》中的“大白”,它能为人服务,能为人类疗伤,但还是难以与人沟通交流,所以“大白”属于初级的人工智能产品,它的出现应该指日可待。
    
    《三体》中描述人类在未来会潜入地下生活,我认为在未来这样的生活状态是不可能的,因为那是人类在面对外星人入侵时的被迫选择,是应对战争的一种特殊方式。如果没有类似情况的话,人类不会选择生活在地下的,因为在地下建造城市的成本比地上要高得多,从洞穴转移到地上生活是人类进化的一大进步。
    未来,假如航天市场启动的话,人类可以在太空中大规模活动,人类的活动空间会更大,有更多工作生活的地点。
    
    科幻作家、北师大教授 吴岩:
    今天有的青年学生脑子桎梏,这是一个太让人感到担忧的事情,这是创新的严重阻碍
    如果说创新和普及是两翼,那么科普作家协会的会员一定要驾驭起这双翅膀,让科普科幻比翼齐飞。科普朝向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科幻朝向创意文化培育,两者相得益彰。
    人民能生活在一个轻松无忧、日新月异的地方,能普遍享受最新科技的成果,这大概就是我心目中的科技强国。但今天我们离这个世界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这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对于我们从事科普科幻创作的人来讲,以往那种关心破除迷信、普及科学知识的做法已经明显不够。要大胆地书写人怎么在这个时代发现和创造未来。
    科幻于现实社会,有四个方面特别重要。首先,科幻替我们谋划未来。她提出种种创意,给我们看到世界的各种可能性,看到明天。其次,科幻反映现实。这个现实主要是因为变化太快造成目不暇接。过去都说未来在明天,现在我们新的话是“未来是在昨天晚上到来的”。而这种琳琅满目的变化时代,需要科幻进行反映。第三,科幻批判现实。今天我们的发展是不是存在问题?为什么科幻作品中很早就提到了要重视环境污染的危害?为什么科幻作家很早就建议,在科技开发的过程中要让科学和社会因素相互平衡?科幻对当代世界存在着强烈的批判性。最后,科幻还能舒缓心理压力放松心情,它有一种神奇的治愈作用,让人从紧张的时代压力下恢复过来。
    会议代表们讨论了一个问题,就是今天有的青年学生,甚至比我们这些年纪大的人思想禁锢还要大。这是一个太让人感到担忧的事情,这是创新的严重阻碍。所以我希望更多的科幻小说、更多的想象力文学、更多开脑洞的科普作品能够给我们未来的一代人提供创新的心理粮食。我们都应对可能性和未来持有无限开放的态度。创新型的国家,需要这种文化。
    
     

     科幻作家、新华社高级记者 韩松:  
    我们会看到很多科幻电影里面的东西,经过中国人的手,活生生地、让人目瞪口呆地,展现在老百姓的面前
    科普和创新是“两翼”,刚好科幻是科普里最受欢迎的方面军之一。科幻提升青少年在科技中的参与度和想象力,把他们从完全的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这个非常有意义。而且,科幻的科普性跟一般的科普性不一样,它甚至对科学界都在起“反哺”的作用。很多互联网公司、甚至航空航天企业,都找科幻作家去商讨,就是想从科幻小说中寻找到一种反向的启发、反向的普及,这个是很有意思的。我所知道的,北京市的一些民主党派和大学,也把科幻作家请去,商量能不能让科幻进入中小学。
    世界科技强国的模样?那个时候,很多想象的东西、科幻的东西,在中国逐渐地变为现实,而这些东西是以前完全不敢想象、让人吃惊的。我想应该是这样一个场面:我们会看到很多科幻电影里面的东西,经过中国人的手,活生生地、让人目瞪口呆地,展现在老百姓的面前。那个时候的中国,就会是我们现在科幻电影里面看到的,一样一样的。目前就在往这个趋势发展了。
    
    《科幻世界》杂志社副总编 姚海军:
    科技强国一定是科幻文学比较发达的国家
    对于科技强国,可能大家的想法差不多,它需要一流的科研机构和团队、科学家,这是主体;而且一定要有经济实力,国民的科学素养比较高,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如果要加一条的话,科技强国一定是科幻文学比较发达的国家。
    科幻最大的好处,可以调动未来的科学家(可能现在还是小孩)对于科学的兴趣和能力的培养。第二,科幻讲求包容性,关于未来会有五花八门的幻想,但它们共存在幻想的世界里。读科幻小说的读者,会看到有各种各样的未来,其包容性会得到强化。还有,科幻小说里的冒险精神,对于一个民族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看西方科幻小说的冒险性,我们也许能从文化基因中寻到一点他们为什么成为科技强国的线索。
    
    有一个现象,你看现在西方的科幻电影,包括文学作品、科幻小说,对于未来世界的构架都是西方中心、西方视角的,里头的价值观也是西方的价值观。中国科幻小说过去很少有对未来世界的构架,但是现在看,像刘慈欣的《三体》这样的作品已经出现,他所勾画的未来是东方人设想的未来和宇宙格局,引起了美国读者的兴趣,不仅仅是科幻读者,像奥巴马也在看。这实际上是一种很好的文化传递,是很好的文化价值观传递方式。
    我有一次去法国使馆跟一个官员聊天,他感叹法国这么多年在中国推广法国文化,法国也有很多严肃的作家和文学大师,但国家投入很多去推广法国文化效果却并不明显,想找一条新的路径。最后他说的一句话让我难以忘怀:科幻小说最能吸引到一个国家的年轻人,可能法国文化的推广应该从科幻小说做起。
    周玮 张漫子 周珊珊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