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人物印象 >

《西游记》:一部戏树起一座丰碑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光明日报 newdu 参加讨论


    1986年版《西游记》总导演杨洁离世
    “我们是用心血在创造”
    
    杨洁 资料图片
    【追思】
    一部《西游记》,十几亿观众,电视剧经典之作《西游记》自1986年首播之后,持续占据荧屏30年之久。至今一到学校放寒暑假,仍有很多电视台重播。4月15日,这部电视剧的总导演、一代才女杨洁因病去世,享年88岁。这位严厉而不乏慈爱,专注而不缺包容的艺术家的离世让人们悲伤。
    杨洁1929年生于湖北麻城,她曾先后在晋察冀新华广播电台、陕北新华广播电台、济南广播电台担任播音员,曾负责过济南解放的播音任务。1958年进入中央电视台,1982年至1988年历时6年拍摄完成了我国首部神话电视连续剧《西游记》。这部作品甫一播出,就引起了巨大的社会轰动,获得了1988年全国电视剧飞天奖和《大众电视》金鹰奖特别奖,杨洁也因此入选了新时期(1978-1987)全国影视十佳导演,且名列首位。1998年,杨洁又拿起导筒,创作了电视剧《西游记续集》,为1986年版的《西游记》画上了圆满句号。
    剧中孙悟空的扮演者、著名演员六小龄童在得知杨洁去世后发微博悼念道:“从迟重瑞(剧中唐僧的扮演者之一)先生处惊悉杨洁导演去世的噩耗,异常悲痛,这是中国电视剧(领域)的巨大损失。杨洁导演不仅是我的恩师,也是我的艺术和人生道路上的老师,没有央视版电视剧《西游记》就没有今天的六小龄童,观众们也不可能看到我扮演的荧屏美猴王。”《西游记》中白龙马的饰演者王伯昭也在微博上感慨道:“她虽然离开了我们,但她导演拍摄的《西游记》将永远伴随着我们!过去是,将来也会是这样,我们看见《西游记》就会想起杨洁导演!”杨洁导演的溘然长逝,在网络上引发关注。有网友评论道,“如果没有杨洁导演的《西游记》,我们的童年就不完整了。这种优秀的电视剧作品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快乐,更是一种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时至今日,每当《西游记》片头曲音乐响起,我都会觉得热血沸腾、干劲十足。”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部具有强大艺术生命力的《西游记》是当年杨洁力排众议,在重重困难中拍摄出来的。她曾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当时拍戏根本挣不到什么钱,整个剧组都按集领工资,6年拍摄了25集,演员片酬最高每集七八十元钱,而杨洁自己一集也只有90元,工资并不比普通工作人员多多少。但这完全不影响她一如既往地竭尽全力、一丝不苟。被问及为何能带领着剧组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创作出这么一部经久不衰的精品,2013年已是耄耋之年的杨洁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因为我们是在搞艺术,我们没有为钱,没有为名,没有为利,没有为奖状……是用生命在拼搏、用心血在创造。”先后耗费17年的时间完成一部作品,杨洁却觉得自己没有拍够。对于经典,她希望所有人都能怀抱一颗敬畏的心。
    “杨洁导演对待艺术作品的严谨态度,值得每一个从业者学习。”演员姚晨说道。自媒体人“鼓手小陆”也对此心有戚戚:“作为做内容产业的人,我要向杨洁老师学习。老是投机取巧,作品形式大于内容,为了恶搞而恶搞,终将被市场和观众所抛弃。潜心钻研很难,但这才是创作的正道。”他认为,一位艺术家的逝去固然会引发大众的感叹唏嘘,但在缅怀他们艺术成就的同时,更应该学习、宣传他们对艺术执着追求的态度和事迹。尤其在当下影视行业存在浮躁之风,一些从业者逐渐迷失于资本运作和商业利益之中,而丢掉了艺术创作最重要的信仰和执着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大力弘扬杨洁导演身上所体现的那种老一辈电视人的宝贵精神品格。(李蕾 张进进)
    一部戏树起一座丰碑
    封寿炎
    1986年版电视剧《西游记》导演杨洁因病去世,社会各界缅怀成潮。30年来,《西游记》在电视荧屏上长盛不衰,成为一代代人的童年记忆,树立起一座电视艺术的丰碑。
    每当寒暑假来临之际,各大电视台就会频繁重播《西游记》。然而,这部为孩子们带来无数欢声笑语的电视剧集,拍摄却远不像观剧那般轻松欢乐。由于资金、技术、拍摄条件的诸多制约,要把《西游记》这样的神话小说改编拍摄为电视剧,通过电视画面展现那些上天入地的故事情节、充满想象力的妖魔鬼怪,绝非易事。
    正是由于面临这些空前的挑战,杨洁导演追求艺术的理想信念,以及克服困难、勇攀艺术高峰的勇气尤其令人敬佩。《西游记》剧组经历的重重困难,早就被媒体反复报道过。亲身体会其中“九九八十一难”的杨洁导演曾称:“《西游记》是我心中永远的一个结一个痛,十年来看见它我就换台。”然而,就是在这种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杨洁不顾身体健康和个人毁誉,全身心投身拍摄工作,缔造了这部难以逾越的经典。
    俗话说,戏如其人。杨洁拍摄《西游记》,何尝不是一次艺术世界里的“西天取经”。正是因为对于艺术有着执着信仰,才有了穿越大漠关山、跋涉千里万里的勇气和力量。正是有着对困难等闲视之,把毁誉名利都置之度外的气魄,才能最终取得真经,修成正果。她身上所体现的老一辈电视人的精神品格,尤其值得新时代的艺术工作者珍视和传承。
    近些年来,每逢有老一辈艺术家辞世,人们都会感叹唏嘘。现在,电视剧拍摄的经费预算、技术条件、工作环境、演职人员的收入待遇都远非杨洁那个年代所能比拟,但一些电视人却丢失了艺术工作最需要的精神。没有追求艺术的精神,没有甘于为艺术牺牲奉献的精神,电视工作者很难创造出优秀的电视作品。
    1986年版《西游记》在1982年开拍。那时候,极“左”思潮还没有得到彻底清除,文艺创作的环境仍然逼仄。《西游记》主题曲仅仅因为使用了西方乐器,就差点连同作曲者一起被撤下。然而,就是在这种不利的外部环境下,艺术工作者心怀理想信念、冲破思想樊篱,迎来了文艺创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创作于这一时期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和《红楼梦》,以及稍后创作播出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都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功,既叫好又叫座,成为我国电视艺术的经典之作。如果没有对于电视艺术的执着追求,我们无法想象他们能取得这样的艺术成就。
    现在一些知名演员为了多挣钱,同时辗转于多个剧组,跨档期演戏成为常态,甚至使用替身和抠图技术来假演。这种演戏无数,却没有一部戏让人记住的演员,与慢工出细活,精心打磨一部戏就足以树立艺术丰碑的老一辈电视人相比,在艺术的天平上高下立判。
    我们怀念杨洁导演,期待她所代表的艺术精神发扬光大。
    (作者:封寿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