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题材剧《小别离》引发热烈讨论,人们关注的是—— 现实的剖白,能否让焦虑的父母与青春期的子女握手言和 让子女懂得父母,让父母再度审视亲子关系——如果说《小别离》在几个孩子留学之前想传递什么,那么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便是。图为《小别离》剧照。 温暖中带些波折,生活的本来样貌罢了。悲喜交叠,观剧应有的人之常情而已。若恰巧还能触发共鸣、掀起话题,这样的电视剧不啻为一股荧屏清流。 正在多家卫视及视频网站播出的《小别离》,眼下正引发关注。望文生义,“小别离”是指小孩的别离。聚焦当下日趋低龄的初中留学生,是《小别离》 在教育题材作品中的全新卖点。总共45集的电视剧播至19集,可以看出,剧中的“别离”并不仅指留学;所谓的教育,也不止停留在成绩这一狭窄的话题。 对于剧中的3组家庭,在尚未正式踏上留学征途时,日常相处已是一趟生命的旅程。有人说,对于观剧的无数家庭,剧里不少现实剖白能教代际间换位思考、握手言和———别离或者团圆,来到世间成为一家人,都足以让人感谢命运。 为人子女会懂得:所谓成长,就是慢慢懂得父母的不易 剧中有3个中考生家庭:黄磊、海清与张子枫饰演的方朵朵一家,女儿朵朵成绩中游但有个性、讲自主,父亲方圆是眼科医生,待妻女都宽以至上,母亲童文洁则处处要强,于己于女都是如此。另两家分别为对照组,拥有“学霸”的工薪族琴琴一家,“学渣”小宇所处的“再生家庭”。 总编剧何晴说,把原作小说的4组家庭拆开重组为3个,她想把最普遍的家庭样态集中呈现。当多数人能从上中下的成绩里、优中劣的家庭环境中对号入座,主创们想要达到的“呈现不评判”也就有了落入人心的可能。比如,琴琴妈本身是个励志人物,靠自身努力在大城市立足,人到中年依然为文凭、执照奋斗,奈何嫁了个随遇而安的出租车司机,心比天高的她最痛定思痛的觉悟便是“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嫁得好不如远走高飞的好”。现实里,抱有如是想法的人同样存在。又好比汪俊饰演的张亮忠,其人物设定为富豪、离异后前妻病故、新娶妻子怀孕待产。他和原配所生的儿子虽有隔阂,但心底里仍是传统的家长观“长子就要继承家业”,面对儿子每况愈下的分数,他觉得“送出国”便是百忧解,往后儿子在公司里即使遭遇几个北大、清华的毕业生,也能有海归这层“镀金”身份作掩护。从网上热议来看,类似“留学与逃避升学压力”“出国与履历光鲜”之间确实有着不可名状的微妙联系。 相比参照组,朵朵一家在现阶段对出国留学绝不热衷,也正因此,他们的日常更切近平凡的你我。 朵朵偷偷写网络小说被妈妈发现后,她发怒的样子分明是我们青春期被偷看日记的模样;宠物小狗走丢,她与小伙伴彻夜寻找的冲动,也是很多人年少时有过的沸腾;还有面对会唱会跳的高年级男生,那种懵懂又何尝不是你我曾经荡漾过的青春悸动。 如果说这些细节让人看到了生活的真实还原,那么该剧最大的善则是,它让观者看到了“吵架后门外发生的一切”。第6集,朵朵与妈妈发生激烈争吵后把自己关在房里。客厅,伤心的妈妈哭成了泪人,她不解,明明父母是世上最爱孩子的人,却为何被他们当成了敌人。更揪心的是父亲泣不成声,他怀念孩子还捧在怀里、牵在手心的日子,伤感自己不再是女儿跌倒后迫切需要的怀抱。不知有多少观众会在此刻泪湿双眼。就像当初在片场,黄磊说起,赖声川有一天会因自己突然抱不动孩子而泪流满面,一番话让现场所有人鼻尖泛酸。原来,台词里说“世间所有的爱都是为了团聚,唯有父母的爱指向别离”,这是多么有情又无情的事实。 而当爸爸悄然给朵朵的门缝里塞进纸条,上写“饭在门外”,又有多少人瞧见了自家父母的身影。此刻,无论正在还是走过青春期的孩子都会懂得:所谓成长,就是慢慢懂得了父母的不易。 为人父母会理解:终有一天,爱是一种得体的退出 豆瓣上有位刚经历高考的大一新生写道:“《小别离》 的好,在于它目前为止发生的每一次戏剧冲突都从孩子出发,不假借教育问题而大谈成人的情情爱爱。而是用代际间矛盾的展现,戳中每一个人审 视自己的亲子关系。”这正印了何晴所说“剧中人不是你我的未来,就是过去”,为人父母的也可以想想,“真正健康的家庭教育是教学相长、携手成长”。 剧里被老师家长反复念叨的“金句”———“你今天进不了前100,你就进不了重点高中;你进不了重点高中,就读不了重点大学;上不了重点大学,你等于这辈子完了!”“0.5分有本质区别,85分是优秀,84.5分叫良!”曾被叨扰过的你我,会不会在自家儿女身上循环往复? 荧屏前,你理解剧里朵朵喜欢读原版小说却厌恶教条的情绪,可回到现实,是否照旧会选择划重点、敲桌子的应试补课? 剧中,你嘲笑童文洁为探听女儿秘密,佯装“同为天涯沦落人”与其网上通信,不料,却因网络玩不过女儿以致被识破后爆发更大冲突。但转身到现实里,怎样处理孩子的秘密,依旧是两难的选择。 网络的评论空间里,琴琴妈是最不讨喜的角色,不少网友声讨她“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直把个人希望强行寄托在孩子身上”。可事实上,她投射出的是普遍的影像———日子不好不坏,渴望拥抱更丰足的生活,看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若能心态平和,自然地正向发展,这固然善莫大焉;若像剧中琴琴妈这样,为让女儿出国改写命运,一下折腾卖房,一下又琢磨让孩子给富二代陪读,天平失衡,家庭的大厦眼看即覆。剧评人说,大家厌恶琴琴妈,某种程度上也是讨伐自己内心潜藏的欲望“全家命运系于孩子”。 身为两个孩子的母亲,何晴说,《小别离》 只负责呈现,不主观评价,若非要说灌输理念,那就是“在育儿中育己,以及对孩子无条件的接纳和爱”。所以,《小别离》 一条主线讲述孩子为何留学、是否适合留学,而潜伏又贯穿始终的线蕴含更大母题:任何人都是独立的人,即便父母也要学会放手。“所谓父母之爱,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这恰恰是中国父母最难的一关。不然,这段话不会让如此多人百感交集———“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街的这头,望着他逐渐消失在转弯口,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成长,不过是父母倚门凝望儿女越走越远的背影。别离,望着孩子跨出国境线谓“小”,从他们长大成人后的生活里离场谓“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