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经典音乐会也可以很“潮”——观音乐会《钢琴与打击乐的对话》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艺术报 李小莹 参加讨论


    音乐厅作为古典音乐的重要演出场所,通常被视为正襟危坐听乐的演出场所,似乎也应当理所当然地与“严肃” “端庄”等词相关联。然而,笔者近日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感受了一回看起来很时尚与新潮的经典音乐演出。
    音乐会名为《钢琴与打击乐的对话》 ,主角是当今国际舞台上颇具影响力的年轻钢琴家王羽佳,她携手奥地利打击乐手马丁·格鲁宾格与朋友们,共同举办了这场钢琴与打击乐音乐会。开场前,舞台上摆放着一台三角钢琴,以及铜锣、钟琴、小鼓、大鼓、定音鼓、木琴、三角铁、马林巴等十余件打击乐器,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的舞台上,如此的场景布置显得十分特别。
    这场貌似流行音乐派对的音乐会,所选曲目皆为现当代作曲家的经典作品。上半场的开场音乐是《为钢琴与打击乐组而作“春之祭” 》 。 《春之祭》原本是美籍俄罗斯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创作的一部芭蕾舞剧,作品在节奏、旋律、和声等方面脱离传统作曲技法的条条框框,被视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作品。马丁·格鲁宾格根据《春之祭》改编创作了《为钢琴与打击乐组而作“春之祭” 》 ,作品充分发挥打击乐在音乐律动和气氛营造方面的独特作用,表达了萌动、希冀的内心活动和夸张、奇幻的现代主义色彩。
    音乐会下半场的开场曲目是巴托克的《双钢琴与打击乐奏鸣曲,Sz110号》,作品原本是为两架钢琴与打击乐器而作。为充分发挥钢琴与打击乐在音色变幻、旋律和声等方面的表现力,作曲家将作品改编为钢琴与打击乐器合奏的奏鸣曲,参与表演的音乐家有5位,复杂的节奏与织体考验了音乐家彼此的默契程度。
    对现场观众而言,大家不仅聆听了复杂多变的节奏律动与音响色彩,也观看了舞台上艺术家们丰富的肢体语言,感受到具有美好视觉效果的舞台艺术表演。音乐会的另一作品是当代作曲家约翰·波萨萨的《一种学习,一种简述》 ,如果仅仅从标题出发来理解,或许预想不到音乐中所蕴含的激情与活力,而现场演出却给观众带来预料之外的精彩呈现。
    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 ,能够演奏复杂多变的节奏、织体及和声。打击乐器种类繁多,通过打击、摩擦、拍打、刮擦等手法,可以表现出不同的音色和节奏,营造出各种音响效果和情绪氛围,被称为管弦乐队中的“厨房声部” 。 “乐器之王”与“厨房声部”的结合,不仅毫无违和感,还增添了别样的情趣。
    此外,音乐家的舞台表演也充满青春气息与活力。27岁的王羽佳不仅具备扎实的演奏功底和对音乐独到的诠释能力,还热衷于时尚和新潮艺术。舞台上,她身着鲜艳吊带大长裙,穿着12厘米的细高跟鞋,彰显着青春与时尚的气息。与其同台的马丁·格鲁宾格被称为“打击乐巫师” ,身着深色短袖T恤,显得干练而精神,演奏过程中肢体动作灵活多变,豪放而不失细腻。
    掌声与欢呼是对音乐会演出的最好评价。这也令笔者不禁想起不久前听的另一场古典音乐演奏会,尽管作品和演奏家都具有一定知名度,却不易拨动现场观众的兴奋点。其实,与其抱怨经典音乐很难吸引听众,不如转换一下思路,思考如何选曲或编曲,尝试以更好的表演形式吸引听众,尤其是年轻爱乐者的关注,从而唤起他们发自内心的对经典音乐的喜爱。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