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千余名代表集体参观了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中华史诗美术大展”。 ▲十届文代会、九届作代会代表在讨论现场。 杨雪 摄 ■在刚刚结束的第十届文代会、第九届作代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四点希望,使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受鼓舞和振奋。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繁荣发展,尤其是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后,几年来,文艺界形成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崇德尚艺等良好风尚,艺术家们积极践行着这些“希望”。此次文代会、作代会上,本报记者采访了多位参会文艺家,请他们讲述这几年来的创作体悟以及对未来的希望。 “希望大家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 1984年至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张抗抗参加了5次作代会,整整32年。这段时间,是她半生的文学生命,恰好伴随了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历程,可谓与时代同步走来。对于文化自信,张抗抗摆出了一连串的“成绩”:“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优秀文学作品正在走向世界,融入世界,成为人类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继莫言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刘慈欣、曹文轩又相继获得国际大奖。这证明了中国作家的作品已被国际文坛所接受,令人欣慰。”在她看来,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不会绝对排斥那些优秀的外来文化,而是采用吸收借鉴学习的态度和国际眼光。在文艺作品中体现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并不是简单地借用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而是一种内在的中国精神和气质,对于文学作品来说,首先是讲好真实的中国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说到要高扬爱国主义旋律,用生动的文学语言和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装点祖国的秀美河山,描绘中华民族的卓越风华,激发每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对中华民族的英雄,要心怀崇敬,浓墨重彩记录英雄、塑造英雄,让英雄在文艺作品中得到传扬。这真是太有必要了。”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导演冯小宁曾创作了一系列的英雄题材电影,《嘎达梅林》、《黄河绝恋》、《红河谷》等。激动的同时,他也感到,文艺工作者们要进行深刻的反思。“一段时间以来,电影发展尤其唯票房是瞻,很多关于民族英雄题材的影视作品,没有了‘出口’。我想,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没有坚守文化自信,没有看到文化自信与民族振兴的关系。”冯小宁说,影视影响最大的是青少年,如果青少年的价值观混乱,未来何谈传统文化坚守和传承呢?近年来,一些作品突破健康底线,要对它们说“不”,在影视创作中,展现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澳门作家穆欣欣笔下的文字,总是淡然优雅,展现着独特的澳门故事。2014年7月,她创作的讲述京剧《镜海魂》在南京首演,用京剧讲述了一段澳门历史上的真实故事———澳门人民在葡萄牙殖民化过程中的集体反抗。两年来,该剧在6个城市上演了10多场,每次演出,她只要有时间都不遗余力地义务解读、宣传,其中的缘由便在于文化自信。“最初的创作,我更多的是将其视为对戏剧、对人生的解读,以及对澳门的情感表达。但在演出过程中,我越来越感到年青一代对京剧的陌生,对传统文化的陌生,所以,在讲述澳门故事之外,我把它视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责任,希望年轻人讲到自己的传统文化时不再陌生,而是自豪地介绍,展现出文化自信。”穆欣欣表示。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强调文化自信,我在思考,这赋予了作家什么样的使命和担当?”穆欣欣把作家对自己民族的文化自信视为茫茫大海的灯塔,找到坐标,才能在笔下讲好中国故事,而作家应成为传递文化自信的桥梁,她说:“坚定文化自信,以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塑造中国形象,是我创作的关键词,也将伴随着我的创作生涯。” “希望大家坚持服务人民,用积极的文艺歌颂人民。” “文艺作品的主旨就是服务人民,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真正地、更好地服务人民?”著名作家、河北省作协副主席李春雷感到,面对殷切“希望”,作家、艺术家们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在他看来,现代社会变化很快,方方面面的人、方方面面的故事,都是一个个全新的课题,需要作家进行全新的认识、创作。而如果作家定力不够、浮躁迷茫,就不可能真正体验人民的生活。“一方面我们要向人民学习,拜人民为师,获取最新鲜、最火热的素材,另一方面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这样才能创作出更好的文艺精品,切实为人民服务。”他说。 李春雷长期从事纪实文学创作,前不久,他刚刚创作了反映时代楷模李保国的作品《大山教授》。李保国、柴生芳、郭明义……在他笔下,塑造了一个个典型人物,流淌着一个个中国人民为中国梦奋斗过程中的动人故事。对李春雷来说,每个人都是一本书,“歌颂人民,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这是作家的使命。” 这几年,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叶辛创作了《客过亭》、《问世间情》等长篇小说,如果仔细读他的作品,会发现作品背后所体现人物和地域特色,总是与他现在生活的上海,以及曾经生活的贵州密切相关。“我只写我自己熟悉和思考过的生活。”叶辛说,人民的生活很广,作家走入生活、扎根人民,不管是走马观花,还是深入田间地头,无论什么方式,一定要带着一颗热爱人民的心。这样,才会满腔热情地歌颂人民,这样的作品才是接地气的。 于是,叶辛一直在行走中贴近人民。在他眼里,人民是个很具体的概念,是一个个有血有人的人,无论在大都市、城乡结合部,亦或是偏远的小乡村,都是如此。过几天,叶辛最新的长篇小说《古今海龙囤》就将发表,这部作品仍然是“熟悉生活”、“热爱人民”的产物。他告诉记者,写这部作品的想法由来已久,但真正的触发点,则是2015年7月4日,海龙囤成为世界文化遗产。那片土地叶辛再熟悉不过,20多年前他插队的地方就是黔北。“我熟悉那里的村寨和老百姓……现在也经常去。这部作品我也是从历史和我经历的当代部分来表现。”叶辛说。 习近平总书记说,文艺要服务人民,就必须积极反映人民生活。今天,在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13亿多人民正上演着波澜壮阔的活剧,国家蓬勃发展,家庭酸甜苦辣,百姓欢乐忧伤,构成了气象万千的生活景象,充满着感人肺腑的故事,洋溢着激昂跳动的乐章,展现出色彩斑斓的画面。广大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这两年,著名作家、湖北省作协副主席刘醒龙放下手中的笔,实实在在深入地将南水北调工程走了一遍,又去了一趟南海。最近一段时间,更是开始了万里长江人文行走。“文化自信与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有着深刻与强大的逻辑关系。21世纪的中国,在十几亿人民的勤奋努力下,出现数百年来罕有的沧桑变化,民族复兴的梦想距离真实呈现几近咫尺之遥。”对于服务人民、歌颂人民,对于创作,刘醒龙有着清醒的思考,他认为,信息时代更需要深入到第一现场,最高明的电脑,最新款的手机,也比不了设身处地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双手去抚摸,用两只脚去试探,唯有如此创作的文学作品,才有可能实现文学的初心。 “希望大家勇于创新创造,用精湛的艺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梅派京剧名家史依弘的日程总是满满当当,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后,在排练、演出的“常规动作”外,她一直对京剧艺术在当代的传承发展进行多样的创新努力。比如2015年,史依弘与京剧名家尚长荣合作了数字京剧电影《霸王别姬》。在她看来,京剧在数字媒体环境中也有生命力,传统文化从业者,不仅是继承者,更有创新、发展的使命和责任。学习并了解当代观众喜欢的传播方式,要把传统艺术更有效地传播到大众中去、到青年观众中去。 今年,她又策划了一种新颖的演出方式——“星星点戏”,在上海大剧院中剧场进行固定时间的京剧演出,用青年人喜爱的星座性格来选择剧目,突出京剧人物性格,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如:薛平贵隐忍多年成功逆袭,符合天蝎座的性格特色,《穆天王》里风风火火敢做敢当的穆桂英凸显出射手座的“勇气”。“让观众充分感受到京剧的丰富多彩,不仅有精彩的艺术表演,还有多样的人物性格。”史依弘认为,传统经典并非不时尚,并非不能融入新时代,创新是在深厚扎实的传统基础上向前迈步。习近平总书记说创新是文艺的生命,也是从艺者的生命。 今年《永远的长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上,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山翀领舞的表演《沼泽》获得一致好评。舞蹈表现了红军女战士过草地英勇牺牲的故事,虽然内容是为人所熟知的历史,但在表演中,仍然新意频出。山翀介绍,红军女战士被沼泽逐渐吞没的过程,并没有使用升降舞台,而是利用灯光和铺满整个舞台之上一块巨大的布的上升来表现人从地上逐渐消失的过程,非常新颖。而后,再把通明的灯光打在每一位已经消失于沼泽地的演员身上,观众是隔着这层布看到了灯光折射之下战士身体的光影,展现出那一瞬间的凄美。红军过雪山草地的牺牲是很惨烈的,但是舞台之上并没有直接表现这种惨烈,而是以革命的浪漫主义表现形式来艺术地展示,也是在思想上的一种创新。用7个月的时间打磨这段5分钟的舞蹈,山翀感到,这是根植于传统之上的创新,文艺创新不是凭空创造,一定要有根基。 “希望大家坚守艺术理想,用高尚的文艺引领社会风尚。” 全国政协委员巩汉林是活跃在舞台上的为广大观众所熟悉的喜剧明星,不过,细心的观众会发现,一辈子都在喜剧舞台上耕耘的他已经好几年没有出现在春晚舞台上了。“我觉得很多作品不符合我的要求,观众要看的不是我们,而是我们的作品。有良心的艺术家应该坚守宁缺毋滥和‘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工匠精神。”巩汉林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一直记着合作多年的赵丽蓉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干我们这行,要讲究,不能将就!”在他看来,这两个字稍有偏差,就相去甚远,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在“讲究”上下功夫,而不能让“将就”伤害了观众。 托尔斯泰说:“如果有人告诉我,我可以写一部长篇小说,用它来毫无问题地断定一种我认为是正确的对一切社会问题的看法,那么,这样的小说我还用不了两个小时的劳动。但如果告诉我,现在的孩子们20年后还要读我所写的东西,他们还要为它哭,为它笑,而且热爱生活,那么,我就要为这样的小说献出我整个一生和全部力量。”巩汉林非常喜欢这段话,他认为,现在曲艺界喜剧栏目很多,表现形式也很多样,但是精品还不够多。“最终决定作品分量的是创作者的态度”,对于创作者而言,他的人格、修养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他的作品的艺术走向。 作为香港特邀代表,著名编剧何冀平这是第一次参加文代会,她亲耳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界高屋建瓴的讲话,备受鼓舞的同时也深有感触。作为编剧,有着多年的创作经验,她非常清楚戏剧和影视编剧先拼的是生活,之后拼的是技巧,最后拼的,一定是修养和人格。“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真是说到了我们创作者的心头上。” 文艺创作是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来不得半点虚假。那些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精品,都是远离浮躁、不求功利得来的,都是呕心沥血铸就的。何冀平认为,创作者要耐得住寂寞、孤独,要舍得花费心血,“我国古人说:‘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有一位美国作家讲:‘面对空白的稿纸,直到额头瞪出血。’我想,文艺工作者要以这样的精神去创作扛鼎、传世、不朽之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