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刘星:永远前行,长征在路上——全国政协委员刘星谈电影《遵义会议》和长征精神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人民政协报 谢颖 参加讨论


    
    
    
    近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电影《遵义会议》在贵州遵义隆重首映,影片首次完整展现了遵义会议的光辉历史,由苏区大撤退、湘江血战、遵义曙光、强渡大渡河等几部分组成,真实记录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在重大紧要关头的信仰追求和坚定意志,表现出红军战士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在人性之美和艺术感染力下诠释出伟大的长征精神。
    电影《遵义会议》的编剧是全国政协委员、八一电影制片厂原副厂长刘星,在他看来,用电影讲述一个荡气回肠却不乏温暖的故事,是要坚定我们前行的勇气,红军长征结束了,中国梦的长征正在路上。记者对刘星委员进行专访,请他讲述《遵义会议》背后的故事以及他心中的长征精神。
    不能忘却
    时代永记的初心
    文化周刊:今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您在这个特殊的时间创作出关于长征、关于遵义会议的电影,出发点是什么?
    刘星:我从很多年前就开始构思《遵义会议》的电影,作为编剧,要创作长征题材的剧本,一个必备的条件是要对长征有深刻的认识,不能只是简单把人们熟知的历史搬上荧幕,研究深入,创作才能深入。长征应该写在我国近代史的首页上,正是因为有了80年前的长征,我们才有了一条道路;正是因为有了这条道路,中国人民才找到了前行的旗帜。今天纪念长征,一方面是对先贤们的缅怀,对他们事迹的歌颂;另一方面也是对我们正在走着的“新长征”的宣誓。
    说到出发点,我想应该是我们不能忘却,时代永记的初心。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课题,叫“不忘初心”,为了不忘,一定要了解初心是什么?在这里,初心就是红军给我们留下的东西。时光走过80年,通过中华民族的集体回顾,知道过去,才能知道今天和未来。
    文化周刊:那么在您看来,红军给我们留下的成果是什么呢?
    刘星:其伟大意义在于中国人民砸碎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枷锁,找到了自己的镰刀斧头,第一次有了人民的枪杆子。也正是基于这些,人民才有了站起来的脊梁,民族才有了强壮的基因,国家才有了强大的基石。
    红军的不容易在于,由于这是一个新型的人民军队,前无古人,没有现成的模式。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和牺牲,红军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建军模式,采用游击战的战争方式,发展广大农村,建立了广阔的农村根据地,这些都是中国独有的,也因此有了后来以江西为主,赣闽浙这一大片红色根据地。在这块土地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结束了世代农民受压榨的历史,人民有了笑脸、有了歌声,诞生了新生活,呈现了新的气象。当时中央苏区号召要扫除文盲,办自己的学校,传播自己的主义,工农夜校得到广大人民的热烈欢迎,人民有了知识文化开阔了眼界,呈现出站起来的中国人的一片晴朗天空。
    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让人民当家作主,找到这样一个社会形态和生活方式,使人民看到了希望,这也可以看作是新中国的雏形。所以,人民一定会保卫自己的美好生活。为什么前四次反围剿都取得胜利?除了红军战士的英勇战斗,还有广大人民的支援。以至于后来红军战略转移,离开了根据地,人民还是念念不忘。所以根据地人民创作了像《十送红军》这样动人的民歌,期盼红军再回乡。当你有过美好的生活,却失去了,你一定会为争取它而奋斗,而无论经过什么艰难困苦,都要建立一个这样的社会,这就是共产党人的信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开始长征,那是一个大转移,但是那个时候中国共产党人有自信,坚持走马列主义和中国相结合的道路。
    我们在回忆长征的时候,为什么激动不已,一定要先去了解当时中央苏区的情况。如果当时中国是一个茫茫夜空,那么红军就是一点点的星火,星火燎原这个词不只是有诗意,更有哲理,它恰到好处地形容出中国革命的来之不易。这些是我对长征进行艺术创作的基础,创作永远是选择最容易表现你的意志的题材,对我来说,便是家国情怀。尽管我不是学历史的,但作为文艺工作者,创作历史题材的作品,一定要研究历史,把历史连起来看,才能更准确,眼界宽胸怀才会宏大。
    代代相传
    可歌可泣的宏伟篇章
    文化周刊: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进行了无数场战斗,有无数可歌可泣的历史瞬间,您为何选择遵义会议这个点?
    刘星:的确,长征是头上有飞机、地上有大炮,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四道封锁线,层层围剿,红军进行着一次又一次向死而生的行动:渡湘江的惨烈,渡乌江的奇险,渡大渡河的震撼,腊子口战役的英勇,雪山草地的悲壮……长征超过了人的生命极限,毛泽东认为:人类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把灭亡变成生存,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但在这千千万万个惊心动魄的故事里,最核心的故事是遵义会议。
    为什么?遵义会议是红军命运的转折点,没有这个转折,红军可能走向泥潭;有了这个转折,红军走向光明胜利,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强大。我们的影片宣传主题就是“两万五千里,两年又12天,长征故事最核心的部分是———遵义会议”。
    虽然没有战场硝烟,但遵义会议最精彩、最惊心动魄、最让人大开眼界。会议期间有很多波澜,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军事路线方针,不是被很多人接受。三天的会议有分歧、批评、争论,但是在一个个事实面前,大家必须承认,那就是红军有过一段顺利发展的道路,也经历过曲折,终于建立以江西为主的红色根据地,而由于“左倾”的错误指导,红军丧失了这片土地。反过来,与会人们看到这个事实,自然会拥戴以毛泽东为首的领导核心,所以是用事实说话。在这次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确立了自己的领导核心,由此走向革命的成功。遵义会议还表现出中国共产勇于承认错误纠正错位的决心,能够接受批评、承担责任,坚决果断选择正确路线。脚下的路永远要靠自己走,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自己的问题。在遵义会议之后,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列主义,并且找到了自己的道路。
    遵义会议,既是一个故事,又是一个历史的宏伟篇章。当故事讲,会温暖人心;当历史讲,会激荡心灵,鼓舞斗志。
    文化周刊:故事和历史融为一体,投射到文艺创作时,您如何把故事和历史讲清楚?
    刘星:长征这段历史的方方面面不断被各种文艺形式表现过,但是把遵义会议用电影艺术的形式完整地表现出来,可以说是首次,这在文艺作品呈现上是要有勇气的,要去经受住今天市场的考验。
    什么是完整地表现?首先是遵义会议发生的原因,被迫长征是原因,包括湘江血战,出现问题怎么纠错,全军都在思考,相继召开了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这就铺垫成了召开遵义会议的基础。而后是发展的过程,会议上的激烈争论和统一思想。最后是会议的结果,遵义会议后,我们走上新的道路,打下强渡大渡河等战役,走向节节胜利。尽管写了一个过程,但这其中有浓墨重彩的,也有一带而过的。要完整了解这个过程才能更深刻地认识遵义会议,把过程讲清楚了,看明白了,才能理解它的伟大作用。
    80年后的今天,我们说起长征,心态上其实是轻松的,不管我的构思多巧妙,演员演得多流畅,但是历史永远比我们的文艺作品要复杂得多、严峻得多。把这段历史写出来作为一种纪念,知道的是重温,不知道的是一次学习。学习好,重温好,无非是要牢记历史,激励未来。
    鲜活生动
    温暖你我的故事
    文化周刊:把历史转化为影像呈现在荧幕上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需要精湛的艺术处理,尤其是长征和遵义会议是人们熟知的题材,难度更高。《遵义会议》的艺术创作特点是什么?
    刘星:我的创作一贯秉承着一个特点,就是在大格局、大场面、大气势、大历史关照下,用鲜活的人物,生动的语言,讲温暖的故事,《遵义会议》也是一样。主旋律电影不是高台教化,艺术创作最根本是要讲好故事,遵义会议大家不陌生,但用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应该是新鲜的。电影《遵义会议》从一个小人物开始,前线负伤的一位红军战士到村子里养伤,随着情节的展开,他的命运有曲折,但始终跟随着长征,在影片结束时他英勇牺牲了。有观众跟我说,没有想到这一个老的主题,看得非常新鲜和生动,非常感人。我认为,主旋律电影应在艺术表现上下功夫,不照本宣科,让更多人接受,觉得这是一个艺术作品。
    在当今的电影市场中,主旋律影片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市场和社会效益如何兼顾?我一向认为,主旋律电影创作与市场并不是天然对立的。举个例子,电影《开国大典》便创造了市场和社会效益的双赢。我写东西,会考虑市场,但是我从来不把市场看得过重,更不会向市场低头。是金子总会闪光,是艺术品总会在某个角落里打动你的心灵,面对市场和效益,兼顾更好,但最重要的是打动观众。
    在中华民族重大历史的纪念节点上,文艺工作者有义务用手中的笔去表现,昂起头、沉下心,坚守住民族的精神领地,捍卫我们的理想和道路。我讲一个温暖的故事,温暖你我;我艺术再现那段历史,追忆逝者,更加坚定现在前行的勇气。
    文化周刊:能否以《遵义会议》电影中具体的细节加以说明?
    刘星:在艺术处理上想要棋高一着,说难也难,说简单其实也简单,就是要用心,调动一切电影的艺术手段去挖掘细节。我拿电影主题歌这个例子来说明。电影是一个综合艺术,其中,音乐是重要元素,好的主题曲对电影可以起到升华主题的作用。比如一说到电影《英雄儿女》,我们脑海中立刻会响起“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的主题歌。现在很多主旋律电影似乎很忽视主题歌,要么是可有可无,要么是与电影不能有机融合。这一次,我把电影主题歌的创作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它的名字叫《在东方长出个新中国》:
    流了几十年的大渡河,
    今天还唱着你悲壮的歌。
    走了几十年的娄山关,
    大路上留着你的脚窝窝。
    红军哥哥你走了几十年,
    妹妹我心里还记得,
    记得你头上的红五星,
    记得你脚下的茅草鞋,
    记得你肩上的竹斗笠,
    记得你临走时悄悄地对我说,
    哥哥就是回不来,
    也要还给你一个好生活。
    一行脚印踩出两万五千里,
    一腔热血洒遍我山河,
    哥哥哥哥我对你说,
    你临走时播下的那颗种,
    在东方已经长出个新中国。
    在这部电影中,主题歌出现的位置也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它出现在电影中的长征结束时,那一个红军哥哥倒下了,千万个红军哥哥站起来,当年的“哥哥”欢庆胜利的画面向“九三阅兵”画面转换的过程中,这是两个时代的衔接点,体现出长征传人走在路上的现实。这样,用一个主题歌把两个时代连接起来了。最后一句“在东方长出个新中国”的尾音快结束之时,音符是经典的《东方红》音乐。红军长征结束了,中国梦的长征还在路上;革命要有长征精神,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长征精神,改革需要长征精神,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需要长征精神,其实,我们的人生也需要一点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融在中华民族血液里的,长征给我们民族留下的真理是:脚比路长,永远前行,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