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七旬贠恩凤 基层“百灵鸟”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北京晚报 成长 参加讨论


    
    摄于贠恩凤西安家中
    
    贠恩凤为北京晚报读者题字
    
    我们的栏目叫“好久不见”,对贠恩凤来说或许得加一些补充。“不见”指的是并不频繁在大众媒体上出现,而在基层的观众那里,她几乎是“月月见”、“天天见”。从艺六十多年来,贠恩凤长期扎根基层,服务社会,将自己的歌声带到普通百姓身边,田间地头、建设工地、矿山井下、铁路隧道,工厂、学校,部队、社区、监狱、福利院,几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绣金匾》、《南泥湾》、《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蓝花花》、《三十里铺》等歌曲,更是脍炙人口,久唱不衰,深受听众喜爱,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百灵鸟”。去年,她被中宣部授予了“时代楷模”称号。
    与贠恩凤的采访定在一个夏日的晚间,虽然已经是古稀之年的艺术家,可她全然没有岁月带来的衰老,整个人神采奕奕,眼神清澈,声音坚实有力。到了她西安住所的楼下,她专门下楼迎接,采访结束离开时,她则一路小跑走在我前面,去跟门卫打招呼以方便我同行。贠恩凤的家里一看就是一个艺术家庭,不大的客厅内,图书报刊塞了个满满当当,几乎没有落脚之地,已经是晚上八九点钟,对于同龄老人是要休息的时间,而贠恩凤的家里灯火通明,她要利用晚上的时间阅读送来的书稿以及准备接下来几天的演出,在这位老艺术家身上,让人看到如年轻人一般充沛的活力。
    做为人民唱歌的“义务工”
    贠恩凤1940年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自幼便有着一副好嗓子。1951年,11岁的贠恩凤参加西安市中小学歌咏比赛,赢得了观众和专家评委的好评,当场被选入西北人民广播电台广播文工团。加入文工团后,贠恩凤广泛涉猎多种艺术形式。从秦腔、眉户戏、陕北民歌到河南坠子、青海花儿、苏州评弹,不同的艺术形式的汲取,丰富了贠恩凤的艺术素养与演唱表现。
    1960年代,她又跟著名歌唱家郭兰英、王昆学习民族歌曲的演唱,多年来逐渐形成了她清脆优美、结实饱满、吐字清晰、声情并茂、质朴动人的演唱风格。她曾经在北京向周恩来总理做汇报演出,演出之后的舞会上,周总理对她说:“你的名字里有一个‘恩’字,我的名字中也有个‘恩’字,我为人民服务,你为人民歌唱。”这一席话,鼓舞了贠恩凤坚定地走上扎根生活、永远为人民唱歌的道路。
    60余年文艺生涯,贠恩凤共参加各类演出5000余场次,演唱近三万首歌曲,先后在国内外出版发行歌曲400余首。从1980年代开始,她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地举办独唱音乐会近40场。她常说:“有党和人民的培养,才有了我的今天,我所做的一切完全是为了回报社会和人民,我心甘情愿一辈子做一个为人民唱歌的义务工。”
    去基层演出坚持不要酬劳
    贠恩凤给记者看她的日历,每进行一场演出,她都要做一次标记。近几年,她每年的演出都在一百多场。从2015年1月到今年4月,贠恩凤演出了139场,她演出的舞台全部都在基层:从学校、部队到煤矿井下,秦岭隧道、发电厂……她回忆,有一次去陕南商洛演出,道路崎岖坎坷,简直就是在爬山。一行人到了一处实在没有路了,就扔了手上的棍子,从上面滑了下来。贠恩凤还多次去监狱演出,她是女子监狱十多年的教育顾问,每次演出,都让女囚们感动到落泪。她去福利院演出,现场给艺术家们端上来糖果招待,她看孩子们盯着糖果发馋,就把糖果都分发给孩子,走之前还把兜里的所有钱都捐给了孩子们。福利院的领导十分感动,说:“哪有艺术家来我们这儿演出,不要酬劳还给我们捐钱的。”她最感动的一次是在煤矿井下演出,工人们说:“我们在‘掌子面’上能听到歌声,说明他们能瞧上我们‘煤黑子’。”看见工人们艰苦的工作环境,贠恩凤扭过身就哭了起来。
    访问贠恩凤的时候,她正在跟先生、著名音乐家孙韶看电视新闻,新闻里播放着影视演员天价片酬的话题,有的演员片酬高达1.5亿元,贠恩凤看得直摇头,这些对于年轻人似乎已经习以为常的娱乐圈现象,她感到不可想象,也很不能理解。在多年的基层演出中,贠恩凤一直坚持简朴的风格,坚持演出不收报酬。1985年,她去青海参加西部歌会,主办方给她准备了400元劳务费,她坚决不收,双方僵持了许久,她才要了40元路途补助费。为此《青海日报》专门发表了一篇《她得到的比金钱更可贵》的报道。
    为什么不收酬劳?贠恩凤理由很明确,不是自己清高,而是自己作为国家文艺团体的员工,有国家发的工资,不能再去基层要酬劳。“就像工人每天下井,拿的都是月工资一样。”她还说:“我们唱歌的不像书画家,他们笔墨纸砚都得用钱,我的嗓子就是我自己的,多唱一首歌我亏不了啥。”她告诉记者,至今仍牢记着母亲教育她的话:“亏把人吃不死;吃亏是福;要得公道,打个颠倒。”
    贠恩凤的家中保存着一份珍贵的题词,是习仲勋副委员长为她题写的“唱群众喜爱的歌曲,做群众喜爱的歌手”。她记得有一年她和先生孙韶去深圳拜访习仲勋,离得很远,习仲勋就叫住她:“恩凤,我写给你的话还记得不?”贠恩凤答道:“记得,我一直都这样做的,请您放心!”采访当天,贠恩凤为北京晚报读者题字时,也写下同样的话,可见在其心中的分量。
    保养嗓子
    靠每天练声
    贠恩凤唱歌的嗓音清澈透亮,被人们起了个外号叫“隔墙脆”。虽然已经上了年纪,但她的声带保持得依然很好。她对记者讲,今年3月在北京排练的时候,有几天声音突然没有了,把她给急坏了。她告诉导演,这次恐怕是唱不了了,因为之前在医院住了12天没有练声,也没有休息好。导演立即让她去看医生。医生看了她的片子后大为惊奇:“你看这声带这么结识,颜色那么白,真让人难以置信!”经过简单的治疗,嗓音一恢复,贠恩凤就赶忙回到了演出现场。
    记者好奇地问贠恩凤,有没有什么保养嗓音的技巧。“没有特别的保养,顺其自然,人家都说保护嗓子不能吃辣,我这人还就爱吃个辣椒,也没啥!”不过贠恩凤也补充说,对于歌唱者,每天练习很重要:“只要明天演出,今天必须要练声,有一天练了五次,每次都三五分钟。就像运动员上场之前要热身一样,嗓子只有练习才能打开。”
    现在,贠恩凤的日程仍然排得满满的,基层群众需要的地方,都能听到她的歌声。“咱们一首歌、一个动作,他们永远都会记得。”贠恩凤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