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文摘 >

《教师如何做研究》书摘(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2 中国教育新闻网 郑金洲 参加讨论


    6要有细心
    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从总体上说,是小题大做的研究,需要从细微处着眼,从教育教学的小处着手,需要做“小学问”。如此,也就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细致入微地考察疑难问题,不放过教育教学中有可能存在的任何纰漏。
    细心是发现问题的前提。今天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无疑存在着形形色色的问题,几乎可以说俯拾皆是,但要发现值得研究而且有可能深入研究的问题,则需要从貌似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从稍纵即逝的现象背后捕捉问题。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发现问题,是研究能够找到恰当选题的前提条件,也是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常体现出的研究特征。
    细心是实施研究的保证。发现了问题,要真正地转化为研究课题,形成研究方案,体现为研究的实施行为,转化为一系列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仍然离不了细心。借助细心,教师可以对研究问题向课题转化过程中的种种可能与限制进行认真梳理;借助细心,教师可以对研究方案的各个细部进行具体设想,预见在研究中有可能存在的种种障碍;借助细心,教师可以在研究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考察各种各样的新现象、新矛盾、新情况;借助细心,教师可以仔细甄别自己的研究过程与实践过程的异同。凡此种种,都需要通过细心来完成。
    细心是反思研究的保障。对中小学教师来说,研究本身不是目的,其目的在于改进教育教学实践,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因而,研究过后,教师要认真分析研究的利弊得失、问题解决的实际水平、改进实践的实际状态。反思研究全过程,需要细心;探讨后续努力方向,需要细心;甄别自身行为的前后变化,也需要细心。
    细心具有先天个性的因素,更是需要后天养成的品质。教师在日常研究中,要把细心作为对研究的基本要求,不满足于得出初步的认识和结论,不满足于概要性的看法和观点,要注意提醒自己仔细再仔细,认真再认真,用缜密的思维和细致入微的眼光来为自己的研究提供支撑。
    7要有虚心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话是老生常谈的话。但在教育科研活动中,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事实也证明,正是凭借虚心向他人学习,虚心向他人请教,一些教师的教育科研才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而骄人成绩的取得,也没有让他们骄傲,而是导引他们不断向教育教学的高峰攀登。
    在与中小学教师打交道的过程中,有两类教师给我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一类是虚心向专家学习,向同行学习,向书本学习,甚至向学生学习,不断探索,锐意进取,一段时间以后,其教育教学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在当地成为教育教学创新的能手;一类是教学已小有名气,但专家的意见听不进,同行的教学不能成为其学习的样本,“居功自傲”,以自己已有的称号或荣誉为荣,一段时间以后,其教育教学与以前没有什么变化,逐渐地就不再成其为教学的行家里手。两类教师的差距,是观念的差距,是行为的差距,更是学习态度的差距。
    当今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有很多是无现成答案的问题,是以往的教育教学经验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很难说谁是教育教学的权威,即使是权威,也只是某一方面的权威。在这种情况下,相互取长补短,分享智慧,就成了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必需的选择。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在彼此的借鉴与学习中,可以不断形成自己新的视野和思路。先当好学生,后做好先生,在教育科研中,教师尤其需要如此。
    虚心与心虚是两个紧密相关的词语。教师在从事教育科研之初,有心虚的感觉,觉得自己心里没底,对科研中的问题缺乏判断力,对科研的实施效果心中无数,对自己的科研能力心中惴惴,都是正常的事情。关键在于,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时不能心虚得太久,不能不以为虚,不能放任其虚,更不能以虚为实,要使心虚转化为心实,不可或缺的就是虚心求教,认真钻研,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智慧充实自己,用他人的先进做法和专家的理论指导充实自己,用教育科研的成效激励自己。
    8要有恒心
    塑料花式的教育科研,作秀式的教育科研,偶尔为之的教育科研,是近年来教育界关注并予以批评的对象。教育科研要真正解决教育问题,教育科研要真正成为教师教学水平提升的发动机,教育科研要真正为教育实践服务,就需要教师在从事教育科研的时候,矢志不渝,咬定青山不放松,用持之以恒的努力换来教育教学实践的改进。
    做教育科研并不难,难的是一直持续不断地做教育科研,难的是一直明确教育科研的定位,将教育科研作为自身教育生活的一部分。今天教育教学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教师在实践中也能感受到这些问题的存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考破解难题的路径,应该说,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只要有反思自身实践的意识,有把握问题、解决问题的愿望,再加上掌握一些思考问题的方法,研究就有可能出现。但要将这些问题持续不断地作为反思对象,作为自身实践待解的难题,持续不断地将研究与教学结合在一起,则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恒心和意志。
    当今的教育教学改革,一如国家经济社会的改革,正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改革的阻力增大,难度加强,攻坚战增多。在此情形下,几乎没有哪一个问题,是轻而易举就可解决的,教师每前进一步,都需要有直面困难的勇气,有坚持研究、持续探索的决心和行动,否则,就有可能止步不前,不只是存留现状,甚至会重新走上改革前的老路。现在,教育教学逐渐步入综合改革的阶段,每改动一个因素,都有可能引起连锁反应,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这些问题,只有靠教师来解决,只有靠教师的研究来解决,只有靠教师坚持不懈的研究来解决。
    教育科研与任何其他科研活动一样,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障碍,也有可能会失败,会受到各方面的误解或不理解。只有理性分析,沉着应对,不言放弃,教师的教育科研才能有所获,教学才会有所成。纵览有教学成绩、科研水平的教师,大概没有哪一个是在自己的科研与教学道路上没有遇到过挫折,没有遇到过挑战的。他们的坚持,他们的开创性、操作性与坚韧性的有机统一,使得他们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积累下自己宝贵的教学经验,逐渐形成自己独到的教学智慧。
    9要有进取心
    不满足现状,不故步自封,主动探究教育教学世界的真谛,自觉将研究与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不断攀登教育教学研究的一个又一个高峰,这就是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进取心。研究中的进取,是教师研究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是教师研究的基本动力。今天的教师,在教育科研上,需要进一步增强这种进取心。
    拿破仑·希尔告诉我们,进取心是一种极为难得的美德,它能驱使一个人在未被吩咐应该去做什么事之前,就能主动地去做应该做的事。胡巴特对“进取心”作了以下说明:“这个世界愿对一件事情赠予大奖,包括金钱与荣誉,那就是‘进取心’。”有了进取心,教师才有可能主动地去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自觉地投身于研究之中。我总以为,研究只有在主动状态下,才会使得研究者有思考的乐趣,研究者也才不会将之作为“身外之物”,也才会持续开展。主动地去做,研究既会做完,也会做好;被动地去做,研究达到做完的状态也就完事大吉了。
    教育科研有的是问题,也有的是难题,其中不少问题是有解却难解的问题、长期有解而近期难解的问题,甚至无解的问题。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活动,如果要在这些问题的探索上有所成就,或者认识到这些问题的性质和类型,就需要有不断进取的心理状态。克服一个又一个难题,就是在不断推进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和品质。爱迪生曾说:“我明白了,成功的大小不是由这个人达到的人生高度衡量的,而是由他在成功路上克服的障碍的数目来衡量的。”
    教育中的问题,大概没有哪一个是可以一蹴而就解决的,研究者常陷入一种两难的状态中,有的时候也会觉得孤独无助。教师常在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又会遇到一个新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发现隐藏着的其他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断吸收新知识,掌握新方法,学习新本领,借助于研究形成对教育教学的新观点,就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日渐成为教师职业生活方式内在的组成部分。
    10要有改造心
    教育科研的最终成果,远不是撰写一两篇文章、出版一两本著作,而是切实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使得教育教学水平呈现出新的状态。因而,教师在从事教育科研活动过程中,要注重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结合教育教学的新情况、新矛盾加以认识,使研究成果成为教育教学走出困境的钥匙。
    现在的中小学,尤其是城市中小学,大多有自己的科研课题,大多有一些物化的用著作、文章形式表现出来的研究成果。通过这些成果,我们能够体察研究的实施过程,分析研究实施各个环节的严谨或松散,大体能够反映一个研究的水平或状态。但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成果不能停留在铅字形态上,不能停留在文字表达上,不能停留在课题研究本身上,而要体现在教育教学实际的改进上。换句话说,能否解决实际问题,在多大程度上解决实际问题,能否改进教育教学实践,在多大程度上改进教育教学实践,能否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在多大程度上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能否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在多大程度上促进这种发展,才是衡量教师教育科研的最终标准。
    教师从事教育科研,与专业研究者做教育科研,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前者必须着眼于实际问题解决,要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教育实际。教师之所以做研究,是因为教育实际面临解决问题和矛盾的需要,教师研究的成果也就需要运用于问题的解决和矛盾的破解。我一向倡导,要从教师教育教学实际出发,从学校改革与发展要求出发,重新思考教师教育科研的定位,重新搭建教师教育科研的平台,重新厘定衡量教师教育科研的标准,重新审视教师教育科研的价值。这里说“重新”,似乎重了一点。但在这些方面,我们的确存在着许多误区,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科研只是促进教育实践改进的手段。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如果目的仅在于发表文章,为评定职称作准备,为教师考核打基础,而与实践的改造无关,与问题的解决无关,这样的研究也就逐渐失去实践针对性。教育教学问题众多,科研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就应该体现在问题的解决上。如果有可能,教师科研课题的评定,既要看其文字成果,更要看其实践表现,要用多样化而不是单一的方式衡量课题研究的水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