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携华罗庚 叶企孙是清华大学理学院的首任院长。理学院下辖除物理系外,还有算学系、化学系等共7个系。理学院犹如一支声势浩大的船队,指挥者就是叶企孙先生。 这一天,算学系主任熊庆来先生来到图书馆翻阅报纸杂志。在《科学》杂志里,有一篇论文吸引了他的注意。这篇论文的题目是《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程式解决不能成立之理由》,作者署名:华罗庚。 熊庆来看得亢奋,便不觉赞叹有声,一时引来室内同仁驻足。“这个人身手不凡,是不是哪个大学的教授?”恰在此时,助教唐培经来到,听大家如此评判,不禁哈哈大笑:“这人是我同乡,只念过初中,在我家乡浙江金坛县中学当庶务员呢。”庶务员就是杂工。大家听后都不做声了。 唯有熊庆来反倒兴奋起来:“这样说来,这个人可是个奇才了。唐先生,你能不能从中牵个线,把华罗庚请到清华园来让我们看一看?”一个月后,唐培经碰到叶企孙,叶企孙问他:“熊先生让你联系华罗庚,联系上了吗?” 1931年8月,当华罗庚的身影出现在清华园时,在大学内部,特别是在教授会上,有关他的身份和生理问题,引发了一场相当激烈的争论。 华罗庚不仅是个初中生,还是个残疾人。18岁那年,华罗庚得了一场重病,命是保住了,左腿却变得僵硬,必须左手执拐,左脚要在空中画上一个圆圈才能落地。现在,华罗庚以这样的特立独行的身影每天信步在科学馆或工字厅,在众多以天之骄子自居的清华人心目中,未免有些有碍观瞻。加上他仅仅是个初中生,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与漂洋过海觅得硕士博士学历回来就教的大多数教授相比,名不正言不顺。 关键时刻,叶企孙再次力排众议。他说:我希望大家认真看看华罗庚先生的论文再说话。他来清华后,我们曾经交谈多次,每次我都颇受教益。以我个人的判断,不日之后,华罗庚会成为我国数学界闪亮的星辰。 华罗庚在叶企孙和熊庆来的倾力关注下,当上了算学系的助理员,工作任务是整理图书报刊,收发文件,代领工具,绘制图表。华罗庚十分珍惜这份工作,干得尽心尽力。除此之外,他一有空就博览群书,看了许多中外数学书籍。叶企孙特批他跟算学本科班的课程学习,一年半时间他就完成了全部课程。另外,他还在这段时间自学了英文、德文和法文。 华罗庚又连续在中外数学期刊上发表论文,取得了可喜成绩。一次,叶企孙发现了他的论文被日本一家学术杂志刊用,欣喜之余,立即找来熊庆来、杨武之等算学系领导们商议,最后决定破格提升华罗庚为教员。 不仅如此,叶企孙还“打破常规,送华罗庚到英国剑桥大学深造,这使他接触到世界数学领域的前沿,追踪顶尖的数学大师,跃上世界一流的数学家队伍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