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当代红学泰斗周汝昌先生作序并给予较高评价的青年比较文学学者徐扬尚先生的《〈红楼梦〉的精神分析与比较》一书出版(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6年1月出版),无疑问为近年来日益沉...
《 红楼梦》 自一出世,始终被捧读的时代至今还没有半点要远去的迹象。那自宝黛情爱生出的悲剧的浓雾“遍及华林”,在人类的心灵和声音中回环震荡.究竟为什么能这样持续而深...
刘姥姥在一般人印象中,是个粗鄙浅陋的乡村老大婆。改编的电视剧由于和原著尚有距离。更使一些未读过《红楼梦》原著的人认为刘姥姥就是这一个扁平人物。这是一种偏见。本文拟...
一 文学创作属形象思维(当然也离不开逻辑思维), 《红楼梦》 的创作最能体现这一特点了。尽管作者“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但也常有连人物的年龄都搞不清楚的时候。 熟悉《 红...
《西北大学学报》1994 年4 期刊出了袁卿武先生的《新发现的曹雪芹诗词抄本》一文,且加“编者按”指出,袁卿武副研究员“发现的曹雪芹诗词抄本,可能具有极为珍贵的价值”。此文...
《 红楼梦》 堪称大百科全书。治民俗者从中看到风情,通医道者从中看到药方,精养食者从中看到菜谱,学律诗者也从中看到诗律… … 曹雪芹诗才甚高,其友人极多推崇,言其诗风近...
近几年来,关于“曹雪芹祖籍”的争论愈演愈烈,以周汝昌先生为代表的“丰润说”和以冯其庸先生为代表的“辽阳说”几乎是水火不相容冰炭不同炉了。其实,我们只要本着求同存异...
曹雪芹的《 红楼梦》 ,是一个广袤无垠、深不可测的艺术海洋,这里采撷的,只是浪花几朵… … ——书稿摘记 曹雪芹用自己的生命写出来的艺术巨著《 红楼梦》 ,是中国古典文学的...
自从胡适先生写出《红楼梦》 考证一文,认定曹雪芹是该书作者,七十年以来,虽有继起者在曹家史乘上,发掘了不少文献,但曹雪芹其人,是不是曹寅的孙男,至今尚未能揭开底牌,...
王国维《 红楼梦评论》 发表于本世纪初叶一九零四年,至今世纪之交已近百年。但读起来仍觉熠熠生辉,启发极大。它的见解之高、立论之牢与触及之深,在“红潮滚滚”、“红水泛...
《红楼梦》第五十一回薛宝琴以十首怀古诗作谜面,请宝玉和姐妹们猜十件俗物,“大家猜了一回,皆不是”。《红楼梦》问世几百年来,红学家和一般的读者都在探索这些怀古诗谜的...
编者按:本文是作者继《 曹雪芹家政观论纲》(见本刊1995 年第2 期)又一篇研究红楼家政的文章。文中对《红楼梦》 中有关家庭教育的情况作了发微性的探索和研究,以考察曹雪芹在...
正因为《红楼梦》 描写了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三角婚恋关系,故而人们就把宝钗与黛玉看作情场对手,视之为对立面。 由于林黛玉同情贾宝玉那种反对科举礼教、厌读经书...
关于《红楼梦》的情节主线问题,学术界仍然存在着不同意见。归纳起来,大致有这么几种:(一)认为描写贾府由盛而衰的过程是情节主线;(二)认为封建卫道者与叛逆者的矛盾以及宝黛叛...
曹雪芹无疑是属于狄德罗式的“百科全书”般的人物.他决不仅仅是一位力图表现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小说家,《红楼梦》 也不仅仅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它标志了中国文化在封建...
在评论《红楼梦》的一些文章和著作中,给这部小说里姨娘一类的人物,定过这样的一种阶级身份:叫做“半个主子”。在“四人帮”掀起的那阵“评红”喧声之后,这种“半个主子”说...
《 红楼拿》 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不朽名著,而书中所塑造的林黛玉和薛宝钗这两个女子形象却是不朽的话题。本文专论林黛玉,至于薛宝钗将在下篇文章中加以探讨。 一 林黛玉是(红...
《绛洞花主》是陈梦韶先生在二十年代根据 《红楼梦》改编的话剧剧本。“绛洞花主”是贾宝玉的别号。一九二六年秋,鲁迅到厦门大学任教,第二年一月十四日为《绛洞花主》剧本作...
曹雪芹在《 红楼梦》 中为我们建构了不同于儒家大同世界和道家小国寡民社会的第三种理想国,他把自己笔下优秀人物的纯洁晶莹与恶劣人物的污浊退化相对比,企图寻找一种理想的...
写小说离不开写人物,写人物必然要写人物性格,写人物性格,实质上就是勾勒出人物的感情特色,这正是人物不同性格的核心。而人物的内心宇宙,绝非仅靠大块内心独白的组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