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潮》在陈崇正的个人创作中,是一部具有标志性的作品。地方文化遗存、个人文化记忆,被他统一在这个打通了内与外、衔接了历史和未来的作品中,形成了富有生机的文本统一体...
终于读完了《行走的脊梁》(济南出版社)。读得很慢,是因为,很多东西需要反复品咂。像一个不曾闭锁的盒子,里面装了珍珠。过两天了,打开“盒子”,细细摩挲,又有一番新的...
3月31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本科生、硕士生,围绕作家李修文的长篇小说《猛虎下山》,以“共读”方式探讨文学如何表现时代、书写个人心灵、创造性转化传统叙事资源等话...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不断发展并取得理论成果的文化土壤与传统资源。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继将马克...
读卢鑫的散文《四方客》,好像跟着他的叙述,重返童年的故乡。每个在乡村长大的孩子,都有一个乡村记忆里的故乡,这是我们的幸运。无论面对现实还是文学,在个体记忆、乡村文...
诗是一己情感的表达,“情动于中而形于外”,便成为诗人们穿越古今的不朽吟唱。诗是时间的动情流淌,“歌诗合为事而作”,叠加了诗情的叙事使原本质朴的时空焕发出丹彩的光泽...
《十面埋伏》以霍文田记日记的方式插入“我”的第一视觉,以一个人物饱含深情的视觉串联起其他人物,平缓的河面被投掷入一块石子,那一圈圈的涟漪便是“我”的观察和感受、“...
格非新作《登春台》(译林出版社)延续了《月落荒寺》都市书写的抒情诗性,又呈现繁复的城乡现实交互联动。故事以春台路67号——神州联合科技公司为空间交集,辐射了从公司员...
张欣这本小说中的这两个意象——榕树与深夜中的一碗艇仔粥,既是对广府文化的妥帖表达,也表现出了乱世中不可磨灭的、绵长坚韧的人性品质。 张欣最新长篇小说《如风似璧》是一...
小说的一大功能是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喻军华的长篇小说《奔跑吧,马瑶》的主人公是一个女孩。故事的主要情节也是关于这个叫作马瑶的女孩的身心成长历程,塑造了一个形象饱满...
不止是北上南归,更是北上南归的前世与今生。3年前那群大象从西双版纳北上时,正值春季。寒来暑往又3年,还是春季,一本专门写大象的长篇小说面世,书名简单而直接,就叫《大...
在李修文看来,任何脱离语境和感受的审美和写作都是不可靠的。生活本身强大的美学根基,远比人的想象力更具有创造性和持久力。因此,这部在李修文脑海中积淀20年之久的小说,...
读周瑄璞的长篇小说《芬芳》,仿佛打开记忆闸门,时代的沧桑巨变和人物的悲欢离合,随着作者质朴真诚的笔墨次第展开。作品中杨家兄妹的奋斗故事,像历史的一面镜子,映射着一...
最近新出的《念念平安》(湖南文艺出版社)是苏枕书以书信形式写成的散文集,延续了过往写作中知性雅致的气质与风格。这本书可谓形质兼美,明媚柔和的封面和庄重典雅的装帧正...
近年,作家任林举在生态题材报告文学创作方面取得了一些实绩,描述甘肃甘南州“环境革命”的《躬身》、探寻珍稀野生动物东北虎的《虎啸》,就是其中的精品之作。近期,任林举...
青年评论家王晴飞的文集《摸象集》,从书名即可看出作者对文学、文学批评与时代关系的理解。 所谓“摸象”,自序中表明包含了两重意思。一是作者自谦,表示没有能力把握当下世...
一本优秀的人物传记,应当做到以下几点:真实客观、详略得当、文笔流畅、生动有趣。其中更优者,则能融入时代背景,让人一窥当时当地、该行业的时代风采,在写人中写时代,读...
一 每一位小说作者都有他的文学地址或者文学地标。徐则臣笔下,广为人知的文学地标无疑是“北京”。2011 年,在《徐则臣中短篇小说创作 重构“人与城”的文学想象》中,我提到过...
黎阳笔下的西岭,诗意充沛,如梦如幻,附着了人间草木的恣肆与张扬,饱满润泽中带着悠然,随着诗人不断行进的脚步流荡在光影里。如果说,二十几年前,黎阳从北国一座小城勇敢...
生活的答案是什么?谢小灵用沉浸式叙事勾勒起一幅乡野生活图景,展现深陷生活泥沼的人们未知的命运,以诗性的笔触为读者揭晓生活的答案、生命原野的本色。 《原野记忆书》(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