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悄然而至的人工智能激发了人类的艺术想象,但我们对人工智能之于文艺创作的有效性应该保持一种审慎的质疑态度。人工智能艺术是人的,不是智能机器的,只有人才是智...
内容提要: 在人类历史上,占主导地位的审美趣味总是与在文化上占主导地位的知识阶层紧密关联。知识阶层或广义的知识分子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他们被具体的社会条件所规定,经常...
一、历史上的“官话”[1] 汉语是随着华夏民族的统一而形成发展起来的,具有漫长悠久的历史和纷繁复杂的演变,它是一面镜子,反映的是中华文化从混沌走向文明的历史全貌。 对于...
对现代工业社会资本主义理性文明进程中人之状况可能性的批判性反思,是20世纪西方哲学人文思潮和文学作品中共有的基本主题,以此,“反乌托邦文学”成为了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
内容提要: 颓废派抛弃了文学自然主义的科学视角与实证方法论,以波德莱尔的美学观念为遵循,主张以审美的眼光和自由的想象发掘灵魂深处的奥秘,以此拓进对人性的理解,探索重...
内容提要: 本文将美国作家辛克莱·刘易斯作为其《巴比特》等作品中人物活动的“想象空间”的“巴比特文学地图”置于空间生产批评和文学地图学的研究视野中,考察其中的泽尼斯...
内容提要: 百年汉译英国文学历程中,始终未考虑拜伦本人的身份认同(视自己为苏格兰人)以及苏格兰学界对其的态度(尊他为苏格兰伟大诗人),视他为英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这...
内容提要: 中西比较文学不能从概念到概念,高谈理论而陷于空疏,而应从文本出发,以具体例证为支撑,提出具有说服力的论述。在这方面,钱锺书的著作可以提供一个典范。镜或鉴...
内容提要: 本文从勒内·韦勒克对库尔提乌斯的误解说起,分析了《欧洲文学与拉丁中世纪》自问世以来便饱受争议的原因、创作动机与研究价值,进一步探讨本书在“文学性”“整体...
内容提要: 19、20世纪之交,克洛代尔来到中国担任外交官。在十几年的旅居岁月中,中国风物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20世纪30年代开始,克洛代尔发表了《根据中国古诗改写的小诗》和...
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唐代学校教育体制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周予同曾提出:“唐代的学校制度,较诸中古的任何一代,为复杂而完备。”(《中国学校制度》)唐代学校门类齐全,...
自歌德19世纪20年代第一次对“世界文学”观念进行论述以来,近200年间,这一承载着人类文学大同与民族文学荣耀理想的观念常说常新。尤其是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
摘 要:格萨尔壁画是以图像形式、绘画文本再现格萨尔史诗的宏大叙事。格萨尔壁画起始于7世纪,兴盛于明清时期。格萨尔壁画的产生与藏族岩画、石刻、传统壁画、唐卡、佛教文化...
摘要:神话是解读图像的脚注文本,图像是神话的意义载体,二者皆受到自然环境、文化生境、意义空间所制约。丁巴什罗图像属于图像叙事文本,它与东巴口头传统、经书神话故事、...
魔幻现实主义被视为“20世纪中叶以来流行于拉丁美洲的文学流派”。实际上,魔幻现实主义并非仅流行于拉丁美洲,它的艺术疆域也不只局限于文学。和巴洛克、现代主义等世界性的...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文学迅速进入后现代叙事阶段,这种后现代主义文学以其魔幻化、碎片化、荒诞化等新奇特性成为当代俄罗斯文学的“主潮”。这种后现代热潮几乎遮蔽了另外一种...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文学迅速进入后现代叙事阶段,这种后现代主义文学以其魔幻化、碎片化、荒诞化等新奇特性成为当代俄罗斯文学的“主潮”。这种后现代热潮几乎遮蔽了另外一种...
摘要:萧云从《离骚图》传本主要有初刻本、摹写本、影印本三种形态,其间复存足本与节本之别。初刻本今存全本与残本,残本多为《天问图》部分;摹写本主要有存图无注本、图注...
摘要:《诗经》所载婚怨之歌,皆为男女相怨之辞。《周礼》言媒氏掌“男女之阴讼”,又载多种乐官有“听讼”之职责。阴讼以辞诉于媒氏,阴讼之声情闻于乐官,辞之为诗,声之为...
摘要:《牡丹亭》中的集唐诗,指向128位诗人275首作品。但文学知识的文本来源,并不等同于其书籍来源。考察这些诗句在明代通行的唐诗选本、丛刻中的收录情况,可知汤显祖的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