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 陈思和:巴金是孤独的、不讨喜的(图)  2017-10-17 
     记者刘功虎 今天是巴金诞辰110周年纪念日。9年前,巴金在上海辞世。 日前,巴金研究专家、复旦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陈思和,应邀来汉讲述巴金生前故事和晚年心境。今年早些时候,...
     [访谈] 季羡林教授访谈录  2017-10-17 
     杨澜:这里是杨澜工作室,今年八十八岁的季羡林教授,是学贯中西的一代鸿儒,虽然已经到了望九之年,但是每天仍然勤于笔耕。八十岁以后他还翻译了几十万字的作品,仅九七年一...
     [访谈] 陈众议:知识分子应该守望人性  2017-10-17 
     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著有《拉美当代小说流派》、《加西亚·马尔克斯评传》、《博尔赫斯》、《西班牙文学“黄金世纪”研究》、《堂吉诃德的长矛》、《塞万提斯学术...
     [访谈] 方方:新写实的本质是批判现实主义,这条路在中国根本没走完  2017-10-17 
     2014年11月8日下午,由上海市社联和文汇报社联合举办的“东方讲坛·文汇讲堂-文学与我们的生活”第二讲开讲。湖北省作协主席方方作了主题演讲《文学创作与个人表达》,复旦大学中...
     [访谈] 乌丙安:民俗传统是当代中国文化大繁荣的根脉——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017-10-17 
     乌丙安,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1929年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酷爱民间文学艺术,从事民俗学研究。近年来,一直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
     [访谈] 文学 请倾听更广大世界的声音作为人学的文学,应致力于寻找人的存在意义和  2017-10-17 
     文学通过否定给人以理想 我所认定的文学,首先应具有否定的力量。 我们知道,今天的中国,全球化、现代化进程既带走了物质的贫困,但也带来了物性对人性的宰制。人们一方面享...
     [访谈] “语言是世界和人的存在家园”——记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副处长蓝国  2017-10-17 
     居室里摆满了书籍和资料,窗台的一角是盛开的水仙花。“抱歉!空间狭小,请多担待。”刚刚结束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第三批驻村工作,从昌都地区芒康县曲登乡登巴村赶回拉萨的...
     [访谈] 歌德的世界眼光——叶廷芳研究员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讲演  2017-10-17 
     尽管今年并不是歌德的重要纪念日,但正如当年歌德说莎士比亚是“说不尽的”一样,歌德又何尝说得尽!正因为如此,每两年一届的魏玛国际歌德学会今年已是第83届了,每届都有至...
     [访谈] 王晋康:行走在科幻路上的思想者  2017-10-17 
     问: 王老,请问在您长达20年的漫长写作生涯中,有没有遇到过灵感枯竭的时候?在状态不太好的时候,您都是如何去调整的呢?比如说,是从书中,还是从其它地方寻求灵感? 答:在...
     [访谈] 童庆炳:让“人民的文艺”引领时代风气  2017-10-17 
     童庆炳,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文艺理论家,工程重点教材《文学理论》编写课题组首席专家,长期从事中国古代诗学、文艺心理学、文学文体学、美学等研究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
     [访谈] 何夕:以未来看未来  2017-10-17 
     问: 很多科幻作者面临着相似的问题,如何处理家庭、生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针对这种现象您有什么看法? 答:肯定先把家庭和生活放在写作之前,因为像我们这样的中年人,家庭...
     [访谈] 探讨文艺的美学规律——文艺理论家杜书瀛访谈  2017-10-17 
     陈定家:您1964年从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考入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做了美学家蔡仪的研究生。此后就没有离开过文学所。从您做美学研究生,踏进学术领域,眼看就有50个年头了...
     [访谈] 杨志学:历史的珠贝和现实的尘沙(下)——访诗评家、《诗刊》编辑部主任杨  2017-10-17 
     图为杨志学博士接受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采访。中国社会科学网 何容 摄 纵古观外:“历史发展要有新的东西” 从自由走向格律的古典诗歌 记者:新诗既然是历史发展的产物,那么,...
     [访谈] 时代巨变中的文学命运——在法兰克福大学文学院的讨论  2017-10-17 
     对话人: 张 江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教授) 陆建德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高建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海因茨·德吕格 (Hein...
     [访谈] 杨志学:历史的珠贝和现实的尘沙(上)——访诗评家、《诗刊》编辑部主任杨  2017-10-17 
     【编者按】 中国新诗因时应世,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帜之下。伴随着近代中国社会的跌宕起伏,其以独特而丰富、变幻亦自由的艺术形式,记录下了中国人近一个世纪的精...
     [访谈] “大时代”里的“小文学”  2017-10-17 
     关于文学,今天,我们应该讨论些什么……是否,总有一捧初心让创作者前行不移?是否,总有一种困惑让前行者踌躇怅然?惶然四顾,物欲侵蚀成文学不能承受之重,尝以关照心灵的...
     [访谈] 徐中玉先生的学术人生  2017-10-17 
     徐中玉(1915— ),著名文艺理论家。江苏江阴人。曾执教于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和沪江大学, 1952年起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历任系主任、名誉主任、文学研究所所长,兼任全国...
     [访谈] 王蒙谈“青春”:我们那代人有种特殊的幸福  2017-10-17 
     中新网北京12月3日电(上官云) “谁的青春也不是吃素的,不同时代人的青春各有特点。我们这一代人有种特殊的幸福——可以见证历史的巨大变化。”在被问及对“青春”的看法时,王...
     [访谈] 古典诗词的阅读和欣赏  2017-10-17 
     2013年2月23日上午,中央国家机关“强素质 作表率”读书活动主题讲坛今年第二讲(总第四十六讲)在新闻出版总署多功能厅举行。本次讲座特邀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葛晓音,作了题为...
     [访谈] 现代学术与教育之道——访北大中文系主任陈跃红教授  2017-10-17 
     按: 陈跃红教授是一位非常有实干精神的学者。他精力充沛、思维敏锐,具有多学科的现代学术思想与眼光。陈教授做事讲究方法与策略,在现实条件的限制下,能克服各种困难,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