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 写作中的克制是一种美德——访作家张悦然 2018-01-09
张悦然 《我循着火光而来》,张悦然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10月第一版,43.00元 《我循着火光而来》中这些人物的身份乃至他们的故事各异,贯穿其间的是平淡日常中的爱与孤独,...
[访谈] 我一直追求有诗意的小说——访问朱山坡 2018-01-09
朱山坡,1973年8月出生,汉族,广西北流市人。早年主要写诗。出版有长篇小说《马强壮精神自传》《懦夫传》《风暴预警期》,小说集《灵魂课》《喂饱两匹马》《把世界分成两半》...
[访谈] 对话周国平:学语文能力比知识重要 坚持写日记受益匪浅 2018-01-09
活动现场 1月4日下午,著名作家、哲学家周国平先生,民进中央副主席、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先生走进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与学校师生畅谈读书,共话阅读。活动上周国平、...
[访谈] 张大春:在中国文学传统中讲故事 2018-01-05
张大春 祖籍济南、出生在台湾的张大春,好故事,会说书,擅书法,爱赋诗,素有“文坛顽童”之称。 他是王家卫《一代宗师》电影中的剧本顾问,是周华健《江湖》专辑里的制作人...
[访谈] 张新科:高校管理与文学创作齐头并进 2018-01-05
近日,徐州工程学院校长、徐州作家协会主席张新科创作的长篇小说《苍茫大地》获评江苏省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那么,张新科校长在平时是如何兼顾高校管理与文...
[访谈] 90后作家:我们携带着不一样的时代基因(1) 2018-01-05
主持人 王十月(作家、编辑) 观察者:90后作家 周朝军(1990) 徐 威(1991) 李君威(1990) 徐 晓(1992) 丁奇高(1991) 马 亿(1992) 马晓康(1992) 范墩子(1992) 庞 羽(1993) 祁十...
[访谈] “榕树下”为文学青年创造了空间,但走得太超前 2018-01-05
朱威廉 采访人:李强(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网文新观察》编辑部主任) 邵燕君(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受访者:朱威廉(“榕树下”创始人) 做“榕树下”是我的使命 邵燕君...
[访谈] 丁墨:我的言情是理想主义者的现实征战 2018-01-04
简介: 丁墨,2006年开始网文创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签约阅文集团旗下云起书院,多次横扫女性文学网站排行榜冠军;作品有《枭宠》《如果蜗牛有爱情》《他来了,请闭眼》《你...
[访谈] 新的写作模式已经开启? 2018-01-04
3年前,单向空间书店发起了全国第一个书店行业内的好书评选和写作奖励“书店文学奖”,联合100家国内几十个城市的书店提名候选,并邀请权威学者、作家、艺术家、建筑师等联合评...
[访谈] 网络文学这口饭——浅紫缤纷访谈录 2018-01-04
对话人: 浅紫缤纷(黄玉艳) 网络作家 陆玮玮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3级卓越班学生 张康婷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3级卓越班学生 孙蕴芷 山东师范大学...
[访谈] 莫言:我期盼下一个中国作家得诺贝尔文学奖 2018-01-04
莫 言 本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首位具国际影响力的当代作家;代表作有《红高粱》《天堂蒜薹之歌》《檀...
[访谈] 孙频:中国“生产”不出阿伦特和桑塔格 2018-01-03
相比同侪,被冠以“80后”作家称谓的孙频显得更为低调些。 出生于1983年的孙频自2008年开始写作,现已出版《疼 : 一种最坚固的“活着”》《三人成宴》《同体》《假面》《无极之痛...
[访谈] 《收获》60周年纪念座谈会现场实录(二)投稿时候都觉得是处女作,而后成为 2018-01-02
座谈会 苏童:人生当中的重要遗产 苏童:这个时代什么话都会被记录,会被传播,其实是批判什么很容易引起赞美,赞美什么很容易引起批评。但是我觉得对于《收获》来说,似乎怎...
[访谈] 《收获》60周年纪念座谈会现场实录(一)和《收获》的心灵契约,永远需要保 2018-01-02
开幕 程永新(《收获》主编)致辞: 各位作家朋友,各位领导: 今年是《收获》创刊六十周年,按照中国的老话说是甲子年。六十年前,巴金先生和靳以先生创办了新中国第一本大型...
[访谈] 在范式转移与常规建设之间 2018-01-02
陈平原思勉原创奖演说 世上好书的出现,有两种不同的途径:一是长期积累,水到渠成;一是机缘凑合,别开生面。若是后者,往往与特定时代氛围有关。我的《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
[访谈] 实体书店的未来与城市文化空间的升级再造 2018-01-02
思南书局概念店内景 位于希腊圣托里尼的亚特兰蒂斯书店藏身于一片蓝白之间。它背靠古老的白色城堡,面朝蓝尽了的爱琴海。白天,伴着阳光和海风,有现场音乐和露天电影。晚上,...
[访谈] 朱德庸:如果有时光机好想回到童年为晨报读者独家定制贺岁漫画 2018-01-02
2017,再见了! 谢谢你帮我们在这一年里筛选出了 最好的和最坏的,希望能把最好的给 2018年,把最坏的留在2017年。 在2018新年到来之际,晨报的老朋友、著名漫画家朱德庸,为晨报读...
[访谈] 毕飞宇:作家走上讲台是个好事 2018-01-02
“未来的文学史不可能拿我的见解去做主流,甚至我的很多看法和主流文学界是相反的,但我的心态就是去做个补充。” 毕飞宇担任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以来,以一个作家的趣味选择了...
[访谈] 韩毓海:青年强则国家强 2018-01-02
采访人:本报记者 任飞帆 嘉 宾:韩毓海(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韩毓海近照(网络图片) 2017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举行出征仪式 本报记者 徐 烨摄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
[访谈] 海飞:我对上海特别着迷,我要把它写进故事里 2018-01-02
在海飞的小说中总会有一种让人穿越的力量,总会重现旧上海那样的沧桑迷人,总会复刻旧时代革命者的爱恨情仇。对于那么多深切的体会从何而来,他表示,祖国不是虚空缥缈的大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