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轶事] 赵园:不“炒冷饭”的修行者 2017-10-17
初识赵园先生,是在几年前老师的一次家宴上。细边椭圆眼镜,中式对襟盘纽上衣,她看起来气质端庄、气色甚好,斯文的言语里不仅有丰厚的学识涵养,还透着一股英武之气,让人瞬...
[文坛轶事] 这一切的开端 2017-10-17
我与《少年文艺》建立联系时,这本刊物还隶属于江苏人民出版社。那时,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还未独立建社,未达成今天的格局,更未以“凤凰”命名。从上世纪70年代初直到现在,...
[文坛轶事] 朱生豪与莎士比亚的中国故事——评《诗侣莎魂:我的父母朱生豪、宋清如》 2017-10-17
吾中华地处亚洲东部,神山屹屹,五洲钟奇,晚清海通以来,西学东渐,自兹莎学以降,译者论者语流百年,将莎剧神理,融会于心,译(易)而戏之,歌而论之,朱生豪为其佼佼者也...
[文坛轶事] 苏轼的店铺 2017-10-17
苏轼是北宋苏氏文章店铺的CEO,他的店铺里,货物琳琅,创意迭出,拳头词产品《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名牌诗产品《饮湖上初晴...
[文坛轶事] 用三十岁的诗意祝贺四十岁的生日 2017-10-17
江苏的《少年文艺》创刊于1976年,距今整整40年。《少年文艺》创刊时我在遥远的云南一处叫做大荒田的军营里操练口径极大的榴弹炮,业余爱好是下象棋、打乒乓球,兼打排球和羽毛...
[文坛轶事] 日常生活的雅洁与情致 2017-10-17
汪曾祺先生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上世纪80年代初,汪曾祺“重返”文坛,以老练精致素简的文风,开文坛之新风。在天地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的散文集...
[文坛轶事] 他兼具学者和艺术家的气质《李健吾文集》出版研讨会在京举行 2017-10-17
今年是李健吾先生诞辰110周年。7月1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与北岳文艺出版社共同主办的“《李健吾文集》出版研讨会”在京举行。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文坛轶事] 怀念萧平 2017-10-17
一直到今天,才知道萧平已经不在了,2014年2月就去世了。我真的惭愧自己消息的闭塞,竟然一点都不知道。想起今年年初到美国看孩子,在印第安纳大学的图书馆里,偶然间看到萧平...
[文坛轶事] 韩愈六次落榜的背后…… 2017-10-17
韩愈落选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不善夤缘,“在京城,一年不一至贵人之门,人之所趋,仆之所傲。与己合者,则从之游;不合者,虽造吾庐,未尝与之坐”。二是他的古文与科举文两...
[文坛轶事] 刘白羽与现代文学馆 2017-10-17
刘白羽同志是中国作协的老领导,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作家。他的诸多作品在读者中产生了深远影响。如今,在纪念他百年诞辰的日子里,我想起他与中国现代文学馆的一段往事。 记得...
[文坛轶事] 真实的余华 2017-10-17
江湖中有很多余华的传说,构建了一个无法接近的异端作家。比如余华在某所大学演讲时如何如何傲慢,比如报刊上报道余华总是说自己的作品有多好多好,还比如传说余华在自己的作...
[文坛轶事] 鲁迅的调侃 2017-10-17
1933年3月20日,鲁迅先生在《申报·自由谈》副刊上,以“孺牛”的笔名,发表出来一篇短文《文摊秘诀十条》。说是“秘诀”,半点也不秘,不过是鲁迅先生借以嘲弄当时的轻薄文人,...
[文坛轶事] 茅盾为人二三事 2017-10-17
茅盾一生不仅创作宏富、著作等身(共发表有1500万字著作和240万字翻译),而且风范昭昭,德高望重,深受文艺界和广大读者称道。今年7月4日是茅盾诞辰120周年纪念日,我不禁想起...
[文坛轶事] 季羡林的高考:被北大和清华同时录取 2017-10-17
季羡林的高中是在山东大学附属中学和山东省立济南高中读的,连续6个学期,他都考了山东省第一名。 1929年,18岁的季羡林还在念高中,他结婚了,妻子是彭德华,这在当时很适龄。...
[文坛轶事] 尤兰达·卡斯塔纽:把诗歌从天上拉回人间 2017-10-17
西班牙加利西亚的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是天主教三大圣地之一,西班牙加利西亚语女诗人尤兰达·卡斯塔纽就出生于这里。“卡斯塔纽的诗融合了视觉艺术、舞蹈、音乐、生动的口...
[文坛轶事] 鲁迅的两种毛边本 2017-10-17
鲁迅自诩“毛边党”,且真做到了如他所主张的“只是我的译著,必须坚持毛边到底”,以至连他辞世后由夫人许广平主持印行的三集《且介亭杂文》,也都出了毛边书。鲁迅从文三十...
[文坛轶事] 大文豪的恋荷癖:曹雪芹、王昌龄都爱它 2017-10-17
众所周知,《红楼梦》里最长的诗赋《芙蓉女儿诔》,写的“女儿”是俏丫头晴雯。只是,按照后人孜孜不倦的考证,晴雯乃木芙蓉花,不是那种宛在水中央的荷花。而荷花则另有其人...
[文坛轶事] 德尔米拉·阿古斯蒂妮之死 2017-10-17
1914年7月6日,乌拉圭首都蒙特维的亚,诗人德尔米拉·阿古斯蒂妮走进安第斯街1206号,再没有走出来。两发子弹,28岁的德尔米拉成为无数性别暴力遇害者中的一个,倒在前夫暴怒的枪...
[文坛轶事] 雨花台以北秦淮河两岸古称“长干里” 多位诗人留“情诗” 2017-10-17
雨花台以北秦淮河两岸古称“长干里” 历代多位大诗人在此留下“情诗” 长干里是南京的古地名,大致位于雨花台以北的秦淮河两岸一带。今天介绍的三首诗,来自不同时代的几个不...
[文坛轶事] 方志敏狱中文稿是如何“越狱”的 2017-10-17
中央档案馆内,珍藏着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等大量的书信、文稿原件,这其中,很多章节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篇。这些极其珍贵的革命历史档案都是方志...